这是公众号:坐家一辉的第143篇原创
(全文3229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做流量,最怕渠道分散。
搞免费流量,今天搞贴吧,明天搞知乎,后天搞头条,每天就搞来几个流量,号还被处理了不少。免费的流量本来就相对缓慢,耗时长,你再不集中火力烧不起来。
搞付费流量,今天投工号,明天投竞价,后天投dou+,没回本不说,还没搞明白一个渠道该怎么投就没钱了。花钱也是一门学问,不然公司养着采购部干嘛?
做项目,最怕同行恶搞。
你在闲鱼卖货,搜索产品关键词,你的商品排在最前面,排在第二位的想搞下你,很简单。找个同学群、家人群、活人多的社群,捏造一个正义的理由,发个红包,帮忙举报。
很快,你的闲鱼排名就掉了。所以,大多数平台的机制还是有点问题的,举报多了就处理,而不是发现不端行为处理。事实上,平台体量大,很多时候不可能都靠人工判断。
做电商,同行要搞你,方法很多。最简单、无解的,买你的货,刷好评。虽然是好评,但是内容很长,各种贬低你的产品。这种长评很容易被买家看到。而且tb好评解释,买家在电脑端是看不到的。有时候一个这样的好评,就能把一锅粥都端掉。
写文章,最怕利益相关。
搞培训的就不能说太多培训的坏话,贬低同行的有,贬低行业的,就是和钱过不去。说的坏话也只能是先抑后扬,谁也不能说自己的产品不行吧。
一个行业里的大咖小咖,一部分内容你可以相信,9真1假仍为假。尤其是反面的内容要自己去其他地方去了解,不要被收益、文案攻了心,就轻易下决定了。
培训、社群最大的吃亏之处在于成材率。
能达到20%的成材率,几乎是奇迹了。人性如此,免费的不好好学,越贵的越好好学,但即便是这好好学,仍有巨大比例,学着学着荒了。
很多人认可知识付费,这是对的,但是必须要看到有很多人提供的知识不是货不对版就是垃圾,纯粹是来割韭菜的。
提供什么就是什么,承诺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知识付费没有任何问题
,尤其是一些
一手的、真实的从业经验,那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出教程的人自己都没做出效果的教程,不看也罢。
一些公众号,自己就是讲引流的,每篇文章阅读稳稳地在两位数,且文章数量已经好几百篇。不用看,一定是文章写得太烂了,但凡有点价值,同步到知乎都不会这么点粉丝。
很多人是不愿意为知识付费的,付个几十、一百多就当自己是vvip了,就想日赚千元了。有些一看到付费就骂割韭菜,甚至还去恶搞别人,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这样的人多了,导致很多真诚提供服务的人也战战兢兢。不敢直接发文章了,发个链接,链接说。公正、平等的交易环境很重要,否则两者容易对立:要么就是割韭菜、跑路;要么就是不看清楚说明,不肯学就举报、恶搞。
写文案,最怕目标客户看不懂。
杜甫写诗就经常拿去给底层百姓看,能不能看懂?看不懂再改。
化繁为简是能力,化简为繁是装x。
大道至简,如果你的道太蜿蜒,后果就是非常曲折。
从文案,能看到个人修为。
很多人都特烦微商那套文案,但不妨碍它对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的宝妈、待业人士有效。很多人能写出非常高大上的文案,然而看文案的人却看不懂,有何用?高大上的前提是定位准,不然你高大上给谁看呢?
这就像讲脱口秀,一个非常专业,有深度的包袱,观众没接住。冷场了。文案是讲给观众听的,不似随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看懂是第一步,只有目标客户看懂才有渗入的可能。
不要小看微商,真正做出微商团队的微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微商的凝聚力超强,一个指令下去,下面的人都很听话地执行。用我们的话来说是:
粉丝粘性超强。
做项目,微商是真的牛,这点坐家一辉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就见识到了。坐家一辉的上级是做wz公众号的,坐家一辉上级的上级就是一个微商团队。
微商激励的那一套玩得是真的6,纷纷充值、升级、照做。
虽然坐家坐家一辉不认可那套价值观,但是不妨碍那套东西效率高!
对待认知水平较低的人,我们要说最简单、最容易理解、最能够被他们接受的话,让他们做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因为认知水平低,这类人最容易收割。收割的时候,必然要套个项目的壳,规避风险。
对待认知水平中等的人,我们谈项目收益和规划。
跟着我们走,如何提升自己能力,规划好每天做的事情,把收益做大。
对待认知水平高的人,我们谈思维,谈延展。
项目是什么?有资源,有人脉,编撰点文案、话术,配合一个渠道,执行下去即可。新的思维方式,带来新的机会,老的机会延展出去,就是新的机会。
直播卖货的时候,最怕负面评价。
电视台那套东西,很多人以为过时了。原价999,现价只要299,还不够,现场表演砍价,砍到厂家心疼,不能再砍啦,再砍下去就要亏本啦,厂家做出一副要砍人的模样。
韭菜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直播卖货继承电视购物那套,继续收割着。当然,这个时候是有一些清醒的人在直播间里提醒大家:某宝原价59元就能买到了。于是,他被踢出了直播间,小号刷起了正面评价。负面评价不维护好,货就带不动了。
类似的还有信息流。
信息流广告的产品,我们都不要买。
普通产品投信息流,必亏本。暴利产品,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狼也是冒着风险割的。所以,常见的信息流广告下面必然一片精心设计的晒图、好评。
信息差就是这样,大多数人对大多数行业商品的价格并不清楚。有些有大概价格印象的,赚少点。有些大概印象价格和实际进价相差巨大的,赚多点。这个你不能定性为诈骗,顶多物价局那边有点疑问。
搞竞价的,最怕产品利润低,更怕没本钱。
竞价基本都是一些大资金玩家在玩。你有1000w流动资金,做100w的生意,如果你只有10w的流动资金,做100w的生意,水花还没起涟漪,就散了。
赌博也是这样,本钱多的人往往赢本钱少的人。
以小博大,永远是小概率事件,这点上,互联网是有点优势的。
能够做竞价的产品,除了符合高利润外,必须要市场足够大,用户真实的购买需求足够大。市场太小,能做,但是太太小,就没有做的意义了。市场够大,但是观望的人居多,真实购买需求太小,竞价的意义也不大。
市面上做竞价的主要有:
迷信类。
塔罗牌、风水、算命、转运、灵疗、起名等。
治疗类。
治疗某种疾病、缺陷。比如糖尿病、近视老花、增高减肥。
虚拟类。
技术、经验、课程、教程、培训、社群。
食品类。
主要是一些高溢价的食品。比如茶叶、酒,成本可以很低,但是通过软文可以把价值做到很高。
金融类。
Wz粉无论是从客单价还是质量来说是不如金融粉、自媒体粉、电商粉、淘客粉的。金融类的粉丝能够变现的金额是非常高的。坐家一辉有看到,某大佬在某乎做基金定投推荐的粉丝不多,但是赚的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