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自己做了一个基因检测,结果大大出乎意料,结果显示,语言记忆力很差,学习能力一般,将来年纪大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帕金森风险。看了这个报告真可谓是当头一记暴击,心理阴影面积溢出。
不过很快回过神来,反而内心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这好像和生活中的一些感觉不太一样啊?!比如
做投资研究,一个陌生领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关键信息
,如果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不行,这些东西是根本不可能搞得定的啊!从实际表现来看,好像并不想报告里说的那么糟糕。
于是顺藤摸瓜、按图索骥,终于有了两个值得欣慰的发现:
· 能力或特质和后天经历高度相关
· 非常高的专注力是底层元能力
现代基因科学普遍认为,
基因是生命的蓝图,是一切生物的剧本
。但是剧本写出来,变成激动人心的人生故事,前提是需要脚本在纸面上写出来。准确来说,
基因是笔,后天经历就是纸,人生故事的剧本,要看你是在哪里写
。是在宣纸上写,还是在玻璃上写,效果完全不同。
有了这个重要的认知,再重新回看检测结果的说明,发现
人的特质和表现,大多数和后天关系更大
,只有少部分特质,先天基因>后天经历。
第二个令人欣慰的发现是,自己身上竟然携带了一个稀有标签:非常专注。这一特质,在统计样本中的占比为5.57%,所以被认为是一个稀有标签。巴菲特的那部纪录片中(
树泽:《成为沃伦·巴菲特》
)
老人家提到,对于工作来说,最重要的特质是专注
(查理芒格的答案是理性),能否切换你的注意力,把它聚焦在一个点上,决定了你开展工作的成效。
既然专注力如此之重要,树泽准备把日常工作中自己检验过的七个办法分享给你,希望在家中的你,也能获得最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 多数时候不必太过专注
· 人人都可以,找到你的禅
· 正念冥想
· 适合你的运动
· 从被动到主动,进入心流
· 寻找良师益友深度交流
· 被低估的睡眠
有关于极度专注的第一条,很反直觉,获得极度专注,恰恰需要你
在大多数时候不必太过专注
。很多研究都显示,人的注意力是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聚焦时,认知能力的处理带宽大幅提高,功耗也会提高,这其实时一种更加耗能的模式。所以一些书籍把注意力比喻成肌肉,需要张弛有度,道理就在这里。
树泽来为你举两个例子,第一,婴儿和小孩子,你去观察,小孩子的注意力在多数时候是特别涣散的,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但是当它开始专注于某个事物,或者聚焦在屏幕上的某个画面时,你能感受到它的专注力,就像一束激光打出来一般,无论你如何干扰它都不会动摇。
小孩子在大多数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但是遇到它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真正需要专注的东西,它极度聚焦
。
第二,网球和乒乓球运动员。你会发现他们在场上,他们既不是盯着对手,也
不是盯着观众,更不是盯着比分,而是紧紧盯着球
。我们经常用这个场景来比喻投资,企业的市值其实就是比分,我们不仅不关心短期的比分,甚至连对手都不需要盯得那么紧,
我们需要牢牢盯住的是用户的需求,应该盯紧的是产品销量
,这才是球。打好每一个球,比分自然不会差。而那些无时无刻盯着比分的,反而最终输掉了整场比赛。
费德勒在场上高度专注,但是他的教练反应,比赛之后,
费德勒每天需要睡眠10-12个小时,这保证了他很多年极佳的竞技状态
。
要允许自己在一些时候,并不是那么专注
。这保证了你在需要专注的时候,可以做到火力全开,获得像激光一样的专注力。
第二,找到你的禅。禅是什么?其实对普通人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将全部身心、每一个念头都集中于这一件事。可是这件事非常困难,人就是很容易跑神,走路的时候,读书的时候,甚至连面对面和人讲话,人都会跑神,怎么能做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不跑呢?
树泽最近在家的日子里,找到了一个禅定的好办法:做饭。在厨房当中,明火烹饪,案板上刀光剑影,稍有不留神,就会火势失控,甚至血光闪烁。在这种危机感中,一旦进入厨房,人脑会自然切换到专注模式,在案板上切菜,不需要提醒,你也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刀刃上,因为注意力跑了,你就切着手了,你也会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油锅上,因为如果跑神,油可能就会蹦出,浓烟可能就会涌起,从而威胁到你的人身安全。
这个体验和发现,其实并不是偶然。
进化心理学研究过人脑的机制,
人脑不是为今天安全的现代生活准备的,而是为上万年前,在丛林、饥饿、危险的挑战环境中所准备的。人之所总是跑神,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率的神经反射模式,让远古人类的祖先,能够以最高效率感知威胁,并进行应对。但是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不再有这种危险的环境,但是人们敏捷的神经网络的工作方法并没有改变,你需要给它适度的刺激,它才不会无聊,才会为你"好好站岗"。
从这个角度,在家中这个安全的环境里,
厨房是一个完美的空间,可以用来模拟无比真实的"危险环境"
,没想到树泽竟然爱上了做饭,不为美食,而是一种法门,竟然让自己找到了专注的感觉,这就是我的专注禅。
第三,正念冥想。很多的书都讲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大体的办法,是全身放松的坐下,闭上眼睛,默默的观察你的呼吸,用数字来计数你的呼吸次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杂念会清除,被呼吸和计数呼吸这件事代替掉;还有一种操作的办法,是深呼吸的同时,去观察你的每一个念头,就好比你在看一本漫画,你是漫画中的主角,你的每个想法,都是主角脑袋上的文字泡泡,去看自己的这本"真人漫画"。
这两种办法大家都可以尝试,确实有效,但问题在于它效果并不稳定,而且操作起来对个人挑战很高。
第四,适度运动。像跑步和游泳这样的大众运动很好,但前提是你必须要进入冥想的状态,但是这很难。跑的时间长了,或者耳朵里一直在听东西,反而容易让大脑胡思乱想,一趟运动下来,反而觉得思维很疲惫。
所以从专注的角度,
最好的运动是有氧+无氧+对抗性/策略性
。再举一个亲身案例,树泽最近在家每天打拳35分钟,消耗350大卡。打拳时,需要快速出拳,极为专注,一旦跑神,就无法击中目标,对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很有帮助。
第五,
将你的所有被动行为切换为主动行为。
举例,我们读书、看微信号、看电影,大家可以
罗列一下我们的每天日常,你会吃惊的发现,一天中几乎一半以上的行为,我们是被动行为,开启的是自动驾驶模式
。自动驾驶没什么不好,简单事项,它效率很高。但是它的问题是,让注意力涣散;更可怕的是,在被动状态中,会进入时间黑洞,时间的流逝感受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