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功夫熊猫明信片 By 读库
2004年的夏天,我正在一家叫做 Rocket Software 的公司里埋头写 Python,手边的诺基亚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我的前老板洪恩软件的创始人池宇峰打来的,他说自己又创建了一家大型网络游戏公司,起名完美时空,问我要不要加入。我听完沉吟良久,经过一番沟通之后,我说自己不大喜欢游戏这个领域,委婉的拒绝了池(那时我们都这么叫他,后来很多人也这么叫我,现在池的前头多了个老字)。
从此以后,我和池宇峰的生活轨迹再无交集,他一骑绝尘,我默默无闻。2007年完美时空赴美上市,我在洪恩的很多小伙伴几年之后成为了千万富翁。我呢,几年之后开始了 MacTalk 公众号之旅:)
当年说不喜欢游戏多少有点惭愧,因为那时我正沉迷于「魔兽世界」,这个大型网游在那个年代着实让我震惊,3D 画面和情节设计都极为精巧,连地名都充满了艺术感,城堡、森林、沼泽之地。我不停的打怪、组团、刷副本、捡东西、交易,然后在艾泽斯拉的暴风城里穿梭……直到升到60级,那个时候我觉得魔兽世界已经雄霸网游,没想到这个市场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忽略了完美时空的崛起。
当然我也没那么愧疚,因为魔兽世界是我玩的最后一个大型网络游戏。后来无论出了再好的网游,我已经提不起兴趣了。斯人已去,君不再来,很多东西都是有时代感的,过去了就过去了,再也无法重来。
我小时候蛮喜欢玩游戏的,那时候打街机魂斗罗和超级玛丽,每次都把零花钱打光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工作后编程到半夜组团打雷神之锤和三角洲部队。洪恩有个祖龙工作室,里面高手如云,他们做出了「自由与荣耀」和「大秦悍将」这样的扛鼎之作,我们都是第一批玩家。
很多人说游戏毁我青春,败我钱财,有的人说游戏让自己体会到艺术和人生的价值。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观点呢?或者说,人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呢?
首先游戏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它的娱乐性是第一位的。同时,好的游戏设计者会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人生哲学。可以说,游戏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娱乐性和艺术性。这两点结合的越好,这款游戏就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游戏通过故事、场景、人物、情节去刻画一个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地方,让你身处其中,浮想联翩。
现实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局限性,没有绝对的自由,很多东西往往可遇不可求。大家喜欢一部电影,喜欢电影里面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人生,观看影片会让我们产生某种代入感和沉浸感,进而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游戏差不多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你作为一个江湖小球进入某种画风的游戏场景,出生地要么人声鼎沸,要么野渡无人舟自横,你意识到想活下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食物,建造房屋,砍伐树木,购买兵器,练到最高级别的野球拳。系统通过算法为你构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次冒险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每个分叉口都有不同的选择,未来不可预测,你在游戏中有了无限多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不停的去验证各种可能。
很多游戏通过这样的设定为玩家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玩家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新奇的感觉是现实生活没法给予我们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玩游戏,并且能从中体味欢乐,获得成长。
从这个角度考虑,成年人玩游戏,其实没什么可担心的,无非是娱乐和放松,并让自己进入沉浸状态的一种方式。如果玩起来没有节制,那也不是游戏的错,是你自己的错。成年人应该具备自制力,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未成年人就是个问题了,他们的自制力和认知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过多沉迷于游戏会让他们错过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东西,这里面就需要一个平衡和干预,需要一个平台在人和游戏之间建立关联。
谁来做这件事呢?政府、学校、家庭、游戏开发商,都有责任来做这件事。在我看来,首先要做这件事的应该是家长,因为无论是家长的义务,还是家长与孩子天然的联系,在引导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上,家长都起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至于政府和学校,更多的职责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让孩子自觉养成一个健康的游戏习惯。而做这件事情的关键还是在游戏开发商本身,因为可以从源头上进行约束,但是站在公司效益的角度,游戏开发商主动来做这件事,都需要勇气和魄力。
在今年的两会上,科技界的大佬们提了不少国计民生相关的建议,其中马化腾提交了这样一个建议「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并且在今年的两会记者见面会上分享了腾讯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这方面的实践成果 —— 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这个平台尝试将未成年人,家长和网络连接起来并形成互动,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的一些设置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玩游戏的时间和消费限额。
怎么更合理地设置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呢?这让我想起大多数人都有过的童年经历:帮家里做家务可以得到更多的零花钱。这个平台似乎也可以加入到孩子的劳动福利上来,比如跟孩子约好,今天洗碗了,我可以让你玩1个小时。家长与孩子的约定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福利更加多元化了。
家长通过实时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需要绑定孩子的账号。很多人会问,这样不是侵犯孩子的隐私么?我觉得不算,又不是翻娃的笔记本,偷听电话,或者翻孩子的聊天记录。马化腾在记者会上也谈到了这一点,产品还是会站在保护孩子的用户隐私的角度来设计,平台上线还不到一个月,监护人的权利到什么程度,需要多方一起探讨。
我也是个父亲,年轻的时候也为游戏疯狂过,十分理解孩子对游戏的喜爱。为什么喜欢游戏?随着游戏所承载内容的多元化,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希望家长好好利用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陪孩子一起,找到那个属于他自己的答案。
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游戏行业关于自律的一个反思,人的自律是一种美德,行业的自律则是一种责任,这其实适用于每一个行业。
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最近推出了微信版本,有兴趣的可以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