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中原崛起,国之棋眼。
近日,河南两会召开,雄心勃勃提出要成为中部创新高地。期间,恰逢济源官场闹剧,举国沸腾。使河南的外在形象,蒙上一层阴影。
就长期发展而言,最近十年,河南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论经济总量,河南为中国第五大省。
近年来,黄河生态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成为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均体现了河南在国家战略中地位的提升。
内陆七雄崛起,鄂豫皖赣湘川渝各显神通,自重庆宣布要建成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后,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安徽合肥等城市,也都要建成内陆改革中心,就中国传统的主体民族居住版图而言,河南居天下之中,反而在内陆中心的建设上,被人抢了先手。
重庆的最大底牌是直辖市和国家级新区的招牌,湖北的最大底牌是居于长江经济带的正中部,作为真正的天下之中,河南的底牌是什么?
河南,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中州?
(
1
)
建成中部创新和开放中心是河南的使命
沿海四杰,开启改革帷幕;
内陆七雄,决胜中国未来。
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与欧美的互补,逐步转变为互补与竞争交错。而在国内,内需逐步成为第一大拉动力量,轰轰烈烈的国内产业转移大规模进行中。
未来中国将日益重视国内的内循环。中部的振兴,关系中国国运。
近年来,除郑州外,武汉、成都,重庆城市,均已成为中国经济重镇,并且经济实力仍在上升之中,而且这
些城市都是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
就省级单位经济实力排名,除沿海的苏粤山浙四省,紧随其后的,就是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省。就经济增速而言,发展最快的已经不是东部沿海,而是中部。
河南人口过亿,位居中国前三,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五,作为中部代表,
探索中国未来大陆模式,河南大责难辞。
河南要在中部突围,率先完成中部崛起,需要开眼看世界。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成中部创新高地。
从地理和交通而言,河南得天独厚。中国传统上以河南为天下之中,
对于国内市场统一至关重要
,同时,河南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战略外延可以西接中亚,与一带一路战略挂钩,
可以吸纳和利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这是其独有的优势。
郑州是黄河流域腹地崛起的最大变数,华北腹地崛起的龙头,一带一路的大陆中心,战略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交通方面,此前数十年郑州强压北京和广州,雄踞中国铁路交通中心,高铁时代兴起之后,
武汉逐步抗衡郑州,但是,郑州也始终非常强势。
当下,国家推出雄安新区,意在破局北方经济社会局势,
2017
年,国家确定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并且推出开封自贸区。一年内将河南两大城市推向国家战略层面,足见寄望之深。
(
2
)河南三大短板——
无央企,无
985
,无前十大机场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公共资源,不取决于地方,而取决于中央,中央不给,地方不能抢,也不能自己搞。
河南公共资源的短缺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高校。事关创新能力。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过亿的大省,一所
985
高校都没有,北京
8
所,上海
4
所暂且不谈,作为中部腹地竞争对手,湖北有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安徽有中国科技大学,湖南更是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3
所
985
。四川有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重庆也有重庆大学。河南最好的大学是郑州大学,止步于
211
。
本次新的双一流改革中,整个河南也仅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入选。而同期湖北有
7
所,湖南有
4
所。四川有
8
所。
若以大学生密度而言,河南万人高校生人数只有湖北的一半左右。
顶级大学的缺乏,以及大学生密度过小,对河南未来的创新能力与人才储备,非常不利。未来可谋求郑州大学升格,或者是未来国家新设大学,争取落户河南。
一个是央企。
近百家央企中有
80
家左右的总部驻跸北京,武汉也拥有宝武钢铁,东风。河南人口
1
亿,竟然无央企总部驻扎。未来可借助北京疏解之机,争取央企总部落户河南,或者至少是引进一些央企项目。同时,河南整体处于飞跃期,国家也应有倾斜性投入。
一个是空港,提升在全国的交通地位,补齐空港交通短板。
河南的铁路交通已经独步全国,最大的短板,是空港交通。
空港交通意味着什么?高端人才的流动与高端政治、商业与社会要素的流动性与吸引力。特别是对于武汉与全国、全球的资源与信息流动方面,至关重要。
据民航总局数据,按旅客吞吐量计算,
2019
年中国十大机场排名分别是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昆明长水机场、西安咸阳机场、上海虹桥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郑州作为内陆
1
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竟然未入前十之列。
而从总量来说,北京首都机场
2019
年的吞吐量为
10001
万人。成都为
5589
万人,重庆为
4478
万人。郑州机场仅
2913
万。
郑州港被确定为要成为国家大港,其机场建设,任重道远。
(
3
)河南的三张底牌
利弊各半,河南手中,也有三张王牌。
一是大规模发展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成为
中部制造业王牌。
当下轰轰烈烈的国内产业转移大潮中,河南因其独到的区位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首选。
河南交通发达,战略重要性雄霸天下,造就了企业的贸易成本优势。由此,河南近年来成为很多企业巨头投资的热土。富士康、可口可乐纷纷进驻,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国内企业选择河南。
本土产业与外来产业的交错,最终还是要形成综合性,多元性的产业体系。未来河南需要形成十个乃至以上的千亿产业。同时,河南的三产比重还太低,未来五年有五到十个点的提升空间,潜力巨大。作为一个经济重镇,形成混合式,多元型的产业体系,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业将出现三大集团,第一集团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家高精尖制造业,总量少,但是技术处于最顶尖行列,领域也只集中在影响国家基础研究前途命运的方面。这些城市也不以制造业为主流。
第二集团是以长三角的无锡苏州,珠三角的佛山东莞为代表的大众制造业的高端制造业中心,其技术先进,基础雄厚,在制造业体系中处于节点位置。三是当下承接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大陆腹地城市。
未来,河南应成为中国中部制造业基地,全国内陆制造业方阵的王牌。与中南的湖北,西南的四川抗衡。
第二张是中部城市群的王牌:发展中原城市群,打造多增长极
当下,河南的省会首位度比较低。郑州的经济总量,大约占河南全省的
20%
左右。在中国内陆省份中,居于中下水平。长沙,成都,武汉首位度均在
30%
以上。郑州与这些城市差距巨大。未来郑州需要加大发展力度,争取进入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前列。
不过,省会首位度低,另外一个方面也凸显了河南的一大优势,即发展相对均衡,区域增长极多。中原城市群涉及河南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鹤壁、商丘、周口等十几个城市,以及山西晋城、安徽亳州等地,河南另外一些城市如南阳、信阳、驻马店、三门峡、安阳、濮阳则位于联动辐射区域内。
以经济总量而言,
2019
年武汉
16223
亿,郑州约为
11590
亿,约为武汉的
70%
左右
2020
年武汉因疫情衰退,但仍远比郑州强势。长沙也比郑州强势。但是,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整体实力却比长株潭和武汉城市圈强。
未来河南城市若都能保持相对高速,其激发的整体效应将十分惊人。
三是中国内陆交通枢纽的王牌。
作为天下之中,河南的贸易和交通成本,在全国具有独到优势。以郑州为中心,借助铁路优势,一千公里范围,基本可以覆盖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向西和向北,还有中欧国际铁路,贯通郑州和中亚、欧洲,使河南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河南成为我国中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货物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站。
成为中国内陆交通枢纽,市场贸易枢纽,是河南第三张牌。
此外,河南本省有一亿人口,而且省域面积不大,郑州等几个中心城市,足以辐射全省。河南也比河北幸运,离北京比较远,而且省会郑州比较靠背,基本阻隔了北京对河南城市的虹吸效应。
(小结)
1
建成中部开放和创新中心,是河南的历史使命。
2
缺少顶级大学,缺少央企加持,空港能力不足,是河南的三大资源短板。
3
建成中部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原城市群,打造内陆交通枢纽,是河南的三大王牌。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