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是全球最难造的船之一,与航母、邮轮同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其内胆选用热膨胀系数极低的殷瓦钢,能提供-163℃的恒温环境。钢片厚度仅0.7毫米,焊接工作好似在纸上雕刻,却不能把纸戳破。因此,殷瓦手工焊堪称世界上难度最高的焊接技术。
我国2005年诞生首批殷瓦焊接技术工人,他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他稳稳操控焊枪,在薄如两层蛋壳的殷瓦钢片上“绣出精美钢花”;他是央视专题片《大国工匠》的主角,但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焊工”。
他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张冬伟。
这名“国宝级”电焊工,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张冬伟
“鱼鳞焊缝特别美”
张冬伟对焊接的爱,始于欣赏。“这些焊缝像鱼鳞一样均匀,特别美。”盯着自己焊接的产品,他满脸陶醉,像在鉴赏精美的艺术品。
时光倒流20年,17岁的张冬伟初中毕业,考入沪东技校电焊班。他来自周浦镇姚桥村,父亲和祖父都是泥瓦匠,祖父还是手艺高超的八级技工。“长辈告诉我,要踏踏实实学一门技术,找一份稳定工作,能自食其力。”尽管没考上高中,但能学习电焊,将来有机会去船厂工作,全家倍感珍惜。
“刚接触电焊,很难把握节奏——时间短了,质量不达标;时间稍长,钢板容易烧穿。”张冬伟坦言,自己早期焊接的产品很丑,“动作和老师差不多,但结果好看难看,差太远。”
张冬伟仔细观察、反复苦练,越来越感受到藏在焊缝里的“美”,渐渐爱上了焊接,并朝着“最美”境界不断追求。
2001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沪东造船厂,师从全厂最年轻的焊接高级技师、央企劳动模范秦毅。焊光飞沫间,他领略到了更丰富的美。“有一次备战全国比赛,师傅在集训期间展示‘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绝招,我当时就看呆了。他完成正面焊接,成型美观的反面焊缝也同时出现,太漂亮了。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将来超过师傅。”
如今,张冬伟已成长为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经他焊接过的殷瓦钢,焊缝细密整齐,犹如银光闪闪的鱼鳞,即便是门外汉也能感受到背后的绝佳技艺。“自己烧的焊缝,基本都认得出来。我个人追求像绣花一样,一针一针很均匀的,希望把每一条焊缝都变成艺术品。”
巧手静心绣钢花
张冬伟从2005年起开始建造LNG船,参与了沪东中华造船厂交付的全部17艘LNG船。目前在建的新船型,全船殷瓦钢焊缝总长度140公里,其中90%使用机器自动焊接,但是在角区等特殊位置,手工无法取代。也就是说,还有约14公里的繁难焊缝,必须由人工完成。
“焊接过程中若产生针眼大小的漏点,随时可能引发烈性爆炸,船毁人亡。”张冬伟说,每个舱完成焊接作业后,必须接受第三方密性检测,漏点为0才合格。首次检测,最多允许10个漏点,再逐个堵漏,确保安全。
全舱初检就毫无漏点,是世界造船业难以攀登的高峰,张冬伟和同事们不止一次做到了。一船有四舱,一个舱的焊缝长达35公里,想杜绝所有漏点,除了手巧,更要心静。早在上小学时,张冬伟就展现出了“巧手”和“静心”的潜质。一年级有一天,趁父母不注意,他第一次独自拿起焊枪,悄悄对准两根断钢筋……虽然衣服上不小心烧了几个小洞,但成功地将钢筋合二为一;他还从小喜欢钓鱼,闲暇时经常独坐河边,屏气凝神几个小时,等待鱼儿上钩,锻炼良好心态。
薄如纸片的殷瓦钢极易生锈,用手轻轻触摸,第二天很可能就会锈穿,所以焊接时不能留下一颗汗珠、一个手印。这要求工人不仅具备精湛技艺,还要有超常耐心和专注度。任何轻微情绪波动,都会影响焊接质量。
“只要拿起焊枪,就要排除一切杂念。”张冬伟补充说,每天早晨开班组会,他会仔细观察每个焊工的精神状态,如果出现疲劳或烦躁,就暂时休息。“人难免遇到烦心事,必须尽快调整好心态,再上船。”
图说:张冬伟期待徒弟们的技术能超过自己
“期待徒弟超过我”
在沪东中华,流传着一个“三代焊接大师薪火相传”的故事。
年过六旬的集团首席技师张翼飞,40多年坚守岗位,熟练掌握上百种材质的焊接工艺;徒弟秦毅,是我国第一位掌握殷瓦焊接技术的焊工;传到张冬伟这里,已是第三代。在这些工匠之间代代相传的,不只是“钢板绣花”的绝技,还有对精益求精的渴望和对现世浮躁的隔绝。
不管收获多少荣誉,师徒三代始终扎根造船一线,苦练技术,追求完美。“‘差不多’肯定不行,要达到极致效果。”张冬伟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大师,“只是普通焊工,师公、师傅和我都这么想。”
图说:沪东中华三代工匠:张翼飞(前)、秦毅(右)、张冬伟(左)
内向的秦毅不善言辞,但对徒弟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张冬伟则用勤学苦练来回报师恩。做学徒时,他对师傅的每一次操作都看得格外仔细。有时候秦毅连续作业好几个小时,他就一直目不转睛,寸步不离。“有些关键动作,可能只有一两分钟,我不舍得错过。”
这些年来,师傅一直是张冬伟赶超的目标,交流切磋中,他们俩的技术不断进步。“我现在自己也带徒弟,心态和当年一样:期待徒弟的技术能超过我。如果大家你追我赶,人人都往上走一个台阶,我们国家的造船技术人才肯定后继有人。”
爱笑的张冬伟对徒弟很严厉,他能从完工的焊缝里,“读”出每个徒弟的情绪和水准,有任何小瑕疵,会及时纠正。在他身边,已有数十个工人获得了国际认可的殷瓦焊证书。有些是张冬伟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另一些也都接受过他的指导,现在已是我国建造LNG船的技术骨干。
张冬伟坦言,当技术工人,来不得半点浮躁,不管是新学徒,还是老师傅,都必须沉下心来,钻研技术。“只要心态一飘,手里肯定打折扣,焊缝上的‘那一排鱼鳞’不会说谎。”
第三届焊割行业创新发展论坛
诚挚感谢以下单位对本届论坛的大力支持
中国焊接协会
中国焊接协会贸易促进工作委员会
焊接之家
无锡汉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焊接商会
北京北钨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诺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潞城焊割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市张氏焊割设备有限公司/黄山张氏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
常州全球焊割有限公司
焊之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捷恩特焊材(大连)有限公司
盐城猛龙机电有限公司
青岛欧迈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金红鹰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上海欢颜机器人有限公司
任丘市建强焊接电缆有限公司
铜陵新鑫焊材有限公司
北京北钨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立宇自动化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翼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市金锐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宏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温州市飞马特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翠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森弧特焊割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任丘市环日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科律全球狼焊割
任丘市捷锐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任丘市松日焊枪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松诺焊枪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翰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图灵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
江苏孚尔姆焊业股份有限公司
焊接互联
江阴市欣联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全球焊割有限公司
焊之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上海雷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