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作者刘娜关于董宇辉在直播活动中的经历与感受的文章。文章探讨了董宇辉的苦与难背后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困境,并描述了董宇辉与富商网红之间的差距和心理斗争。同时,作者提出了对自我的宽恕和自我和解的四个建议。
作者给出了四个建议来应对这种困境:实战中拥抱人性、审判中坚定自我、重建中锻造自己以及在缓行中习得平和。
重要的事跟大家同步!
今天(6月17日)晚上7点半
,我会进行一场618活动收官直播,我会在
直播间抽50本实体书,
同时把我线下10000+元的OKR目标管理培训课
,全部搬到直播间!
也就是说,只要你今天晚上来到直播间,不仅可以
参与实体书的抽奖
,而且还可以
获得上万元的干货课程内容。
大家
赶紧扫
码,进入直播间,参与实体书抽奖,以及获取上万元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哈!
直播见!
今天的文章,聊聊董宇辉吧,说实话,真的挺心疼他的。
看到公众号《闲时花开》刘娜的一篇文章,真的很能共情,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
起因是,他首次独立担纲主持了一档谈话类节目,叫《我爱我,很棒》。
在已播出的两期节目中,董宇辉以主持人的身份,线下约见“丈母娘”——
采访了几位有故事、有情怀的女性,听她们讲述人生和困境的同时,董宇辉也袒露了自己的坚硬和脆弱。
比如,因为直播这件事,导致他父母长期被骚扰,因为总有被拒绝的供货商,找到他父母“开后门”,这导致他家人很难受;
比如,他自曝睡眠很差,一夜需要吃多次安眠药,每次安眠药只能维持一到两个小时的睡眠,醒来后迷迷糊糊,非常痛苦;
比如,直到现在,他都非常抗拒卖东西,都没法接受并享受直播带货这个工作本身;
比如,他火了之后,很多次都产生“不干了”的念头,真的想离开这个平台,这片江湖,但一想到团队还有很多人要养活,又下不了决心;
比如,他的时间被大量工作占用,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这导致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法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了;
再比如,他非常反感“网红”这个称呼,因为他觉得“网红”已成了负面和愚蠢的另一种表达,他宁愿别人称呼他“下岗老师”……
果然,这些言论一出,董宇辉再次陷入了“自证陷阱”的泥沼里:
越表白,越被骂。
评论区里,一片讥讽和白眼:
“本来就是网红啊,只不过有点文化,说的好像自己高人一筹一样。”
“赚那么多钱,碍于老师身份又不敢乱花,确实憋屈,买豪宅豪车又容易崩塌,的确愁的睡不着觉。”
实话实说,我能理解这些充满戾气的辱骂背后,那些未能表达出口的人间真相:
你董宇辉已经在时代和运气的加持下,强过太多普通人!
你的苦和难,不过是你的名和利的附属品,你在享受爆红和流量的同时,必然承受它的负累和反噬。
只是,亲爱的朋友,当我们把审判的利剑,刺向一个表达真实自我的人时,有没有想过:
如实说出内心的想法,如是表达当下的困境,也是他权利和真诚的一部分。
在这个人人都说着片汤话,把自己装进套子里的荒诞时代。
能理解他上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
他被失眠的困扰、对工作的内耗、对身份的冲突、对成名获利后的忐忑不安、对进退两难中的辗转反侧,我都懂。
尽管,我不是他,没有他那么耀眼的才华、那么盛大的名气、那么丰收的获利。
但,我能从他明明攀登到山顶,却总怕自己一脚踏空的恐惧,还有总设想自己要是从来没有来过山顶,而是一辈子安分地生活在山脚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该多好”的奢望里,看见了矛盾的自己。
我这些年被失眠、疾病、劳累和内耗压得喘不过来气时,曾从城市逃回故乡,见到我定居老家县城的女同学,过着相夫教子的平凡生活却仰着一张素净开心的脸。
那一刻,我甚至设想,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如果没有做自媒体,如果没有生活在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我的幸福感会不会高一些?
恰恰是我有过这些冲突,所以我能理解董宇辉那些看似矫情的话,能理解那些看似逆袭成功的穷孩子,明明成为了时代宠儿,明明站在了万人之上,明明完成了财富积累,却始终在精神层面摇摇欲坠的恐慌不安。
我们这些穷孩子,从底层杀出来,靠自己拼搏,靠时代恩典,靠运气加持,一点点增厚了经济的积累,却依旧活在精神的困境中。
穷孩子,为了生存很早就练就了谋生本领,但社会层面却异常晚熟。
不管你是像张三李四那样,很早辍学,外出打工,靠理发和搬砖积累了原始资本,最后混成了人模狗样的大老板,还是像董宇辉张雪峰这样,靠读书和学习改了运,走上知识和技能武装的人生,你都必须直视的真相是:
因为从小生活在农耕文明的淳朴和狭隘里,只熟悉底层社会那套“以我心换你心”的单纯善良,我们对商业社会的规则和潜规则,都极其陌生,且心怀抵触。
我们不懂人性的幽暗和可怕,所以总是乍相识就对人掏心掏肺,直至伤得体无完肤,或撞得头破血流,才明白人性和世相,都和我们之前信奉的不一样。
同时,因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父辈的教育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我们长久以来过分相信自己,过分依靠自己,过分死磕自己。
如此惨痛的代价之一就是,我们前半生在过度压力和过度劳累中健康受损,而不懂得借势、借力、借智。
即便像董宇辉这样,被时代和运气选中,成为了领头羊式的幸运儿,我们仍会在诚惶诚恐中陷入“低配感”:
我们只相信靠自己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清清白白的挣钱,而不敢做大做强自己。
听一听董宇辉直到现在都无法接受网红身份,都非常抵触直播带货,想一想之前他N多次说过的“我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我”,你就明白:
借助风口变成凤凰的穷孩子,依然在不配感中,觉得自己是一只家鸡而已。
同时,因为我们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人脉关系的经营,同时又对道德和底线怀有执念,这让我们在做人做事时,时时陷入冲突中:
“赚别人的钱,是不是一种不道德?拉关系拍马屁,是不是没有骨气?为这单生意耍了心机,我是不是个坏人?”
而商业的本质,是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整合一切可整合的资源,用价值交换,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我们在左右互搏、前后矛盾、东西无望中,陷入自我怀疑。
更不要说习得帝王之术,去驾驭人性,去掌控团队,去享受辉煌,去再攀高峰。
心智的晚熟,认知的局限,对人性洞察的匮乏,对关系经营的疏忽,对商业运作的陌生,对人脉资源的懈怠,对价值交换的不齿,过剩的道德感,过低的得到感,过多的羞耻感,过少的合作感……
这一切的一切,让逆袭的穷孩子,在实现财富叠加后,依然逃不掉精神挫败。
这是摆脱了物质贫困后的精神动荡,也是走出了底层困境后的心理战争。
我们十年卧薪尝胆或寒窗苦读后博来的人生,真的抵不过人家三代经商或五代从政换来的从容。
后者的家风熏陶、父母教化、家底老钱、人脉资源、试错成本、自信从容、自我认同、内心强大、逻辑自洽的安全感,是我们压根儿没有又很难真正得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这类人,又该如何放过自己,习得相对平和?
我也是历经诸多事后,明白人性不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好即坏,而是在黑白之间、善恶之中、好坏之里,那超越二元对立的辽阔灰色地带。
我们都处于那辽阔的灰色之中,只是在具体事件和具体情景中,偏向真善美或假恶丑。
接受自己的灰,然后向光的一面,靠近一点,再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