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狼医生
不会写小说的科普少年不是好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狼医生

第六章(1):一封来自美国癌症中心的抗癌须知,请查收

狼医生  · 简书  ·  · 2018-02-07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你打开互联网,在网上输入 www.airc.org ,你就会看到一个制作精良的网站,这就是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上面有着更新到今日的抗癌信息,包括抗癌食谱指导、戒烟戒酒指导、心理放松和疏导、运动指导以及癌症研究的新闻。

但是毕竟是纯英文网站,因此一般的老百姓看起来可能有些费劲,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信息都适合我们来参考(例如菜谱和中国存在很大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只选择其中重点的纲领来看,目前世界最权威机构对于癌症预防的共识到底有哪些。

美国癌症中心建议

1.在不出现体重过低(BMI<18.5)的情况下尽可能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2.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锻炼。

3.避免含糖饮料,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取应限制。

4.吃多种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食物。

5.减少红肉(如牛肉、羊肉和猪肉)摄入,避免食用加工肉类。

6.尽量不饮酒。如果已有饮酒习惯,男士应限制饮酒量在每天2个酒精单位以下,女士则限制在每天1个酒精单位。(注:1个酒精单位为10毫升纯酒精,约相当于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7.减少含盐量高的食物或腌制食品的摄入。

8.不要采用任何防癌药剂(主要指市场上大量的防癌保健品)

9.纯母乳喂养最好持续6个月以上,随后再逐渐添加辅食。

10.肿瘤患者治疗后也应遵循预防癌症的膳食/生活方式指南。

任何时候都不要吸烟!

我们几乎可以这样理解,在人患癌的因素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吸”出来的,三分之一是“吃”出来的,另外三分之一也许要归结为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等等。那么作为癌症家属,那么我们能否在照顾患者的过程当中,也开始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呢?

就像有的朋友说的那样,有些人一辈子抽烟喝酒活一百多岁,有些人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40多就得了癌了,有些东西看命,但更重要的,是不同人之间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环境下(烟、酒、饮食当中的有害成分),有些人的癌基因在抑癌基因和免疫力的监督下就能守得住底线,不会被带跑发生变异;而相反有些人的基因很快就出现了变异,最终演变为癌细胞在体内肆虐。

遗传目前我们无法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已经态度。

作为肿瘤科医生,我永远会对老百姓说一句话,你的一生一定不是为了“不得癌”而活,要为了健康的生活态度本身而活。


癌症:对不起,我喜欢胖子

我国正在由发展中国家,逐步迈向发达国家的健康水平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我国的癌症谱,正在从“穷癌”转变为“富癌”的过程当中。所谓“穷癌”,就是因为贫穷导致的食品感染及营养缺乏,或者细菌及病毒感染的肆虐造成的癌症。例如不规范的血液制品造成的乙肝和丙肝感染爆发导致的肝癌,不洁的性生活史导致的HPV(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造成宫颈癌,又或者是土壤和水当中硒元素的缺乏造成的食管癌等等。

而富癌正相反,是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饮食结构失调,人体的肥胖、运动减少、生活压力增高所造成的一系列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的癌症。例如城市地区高脂饮食、久坐、缺乏锻炼和精神压力都会增加结直肠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则被认为与一些激素、辐射都有关,美国著名的乔布斯也因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去世,这些因素都是引起“富癌”的潜在原因。另外,富癌好发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也和人口平均寿命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生活水平上去了,反而癌症的发病率不降反增呢?科学家们发现,似乎一切都和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确立了这种关系。这项研究涉及90多万美国成年人(404576名男性和495477名女性)。分析发现,与体重正常者比较,队列中最重的男性成员(体重指数BMI>40)所有癌症的死亡率风险增加52%,BMI在35~40之间组风险也升高20%。BMI高于40的女性所有癌症死亡风险增加62%。

随后,在2014年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这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共纳入了超过500万英国成年人的数据。

来自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者们估计,每年在英国有超过12000例这10种癌症的病例与超重或肥胖有关,并且如果人群的平均BMI继续增长,每年还会额外多出3000余癌症病例。

美国癌症中心也认可这样的说法,目前认为肥胖也许并不是癌症发病的原因,但也许是一种“早期的征兆”,也许致癌基因在肥胖的患者当中更加活跃,从而导致了癌症的启动。

那么肥胖为什么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目前最主要的学说是胰岛素抵抗学说。

肥胖的患者往往伴随着代谢综合征,而胰岛素,一个本身负责降低血糖的蛋白,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当中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现象,也就是原本同样多的胰岛素,不如以前管用了,于是便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些胰岛素能够促进癌细胞在低氧状态下的存活,增加癌细胞存活的几率。

因此,控制体重可以说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核心环节。

甜食:爱吃甜食的人,运气似乎不太好

目前其实没有直接的研究能够证明,吃糖和癌症发病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有大部分的研究证实,在患癌的人群当中,吃糖的比例明显比正常人要高很多。那么有些朋友会问,这难道不能说明吃糖会导致癌症么?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猫头鹰也是人类的好朋友,那么青蛙和猫头鹰就一定是好朋友了么?相关性不代表因果关系。

美国癌症中心认为,糖虽然并不能够直接导致癌症,但是糖的摄入过多一样会导致肥胖的发生,因此会启动“胰岛素抵抗”的开关,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饮食当中,你可以进行如下的调整:

把苏打水更换成不含甜味的气泡水

选择不加糖的茶

在饮用水中加入五颜六色的水果进行调味

用肉桂和可可粉来替代咖啡中的糖

带一些健康的零食,例如坚果、新鲜水果或者水果干等,或者全谷类零食,舍弃含糖过多的垃圾食品。

红肉及加工肉,“富癌”的饲料

红肉主要指的是外观呈红色的肉,例如猪肉、羊肉、牛肉等等;而白肉指的则是那些外观为白色的肉类,例如鱼肉、虾、鸡鸭等。另外还有一类叫做加工肉,是采用腌、熏、烤、晒制作而成的,为了增加肉类食物的保存时间和风味而产生的。

这是因为有不断出现的研究分别证明,红肉的摄入可能会提高20%左右的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病率,这也许是由于红肉的烹调过程可能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腌制),苯并芘(烧烤),也可能是红肉当中含量过高的脂肪可能造成人体的肥胖,从而增加的致癌风险。因此红肉被列为2A级致癌物。

加工肉由于已知的大量亚硝酸盐、杂环胺、亚硝胺等物质,因此呗列为I级致癌物。

有一个老太太曾经说得很对,你们科学做的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有害的,你们是发了论文评了院士了,我们老百姓还吃不吃了!我当时就给她竖了个大拇指,真是话糙理不糙啊!

一个致癌物是I级还是II级,并不是由它的危害决定的,不是危害越大级别越高,而是“证据级别”越高,致癌物的级别越高。什么叫做证据级别呢,就是大家通过研究都发现加工肉有害,那么加工肉就是I级致癌物,和吸烟并列为I类的它也很无辜,毕竟相对于吸烟提高的20倍风险,它只能提高20%的风险而已。

所以对于老百姓而言,我们要知道的只要是原则即可,也就是加工肉和红肉的量从原先的满桌子都是,可以适当较少一些,留给鸡鸭鱼等这些白肉。我国2016年居民膳食指南也是把“怎么吃肉”的问题说得很清楚,每天禽类肉加上猪牛羊肉要在40-75g之间,也就是不要超过1两半。

我个人认为,生活没有必要这样局限,只要知道红肉多吃没有好处,适当注意即可,毕竟,十万分之30左右发病率的结肠癌,哪怕所有人都不吃红肉,也无非降到十万分之25,对于你个人而言,其实差别并不大。

在保持体重的前提下,有节制的吃就好!

口太重,除了高血压,还容易招癌

其实咸并不是致癌的元凶,是那些“很咸”的食物,往往都不是天然的盐,而是盐的“变异品种”——亚硝酸盐。

“中国式咸鱼”已经被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了I类致癌物质,这次是彻底翻不了身了。中国式咸鱼不但被认为与广东的鼻咽癌密切相关,更是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的刺激因素。

除了咸鱼之外,中国产的泡菜,腌菜也是一绝,然而大量的“私房”菜也许好吃,但未必健康,很多女性患者也许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但却早早地的上了胃癌。在《平凡的世界》当中,让人怜爱的中国式媳妇儿也最终因为癌症去世,这样的故事一点也不稀奇,很多平凡的女人为家庭贡献了一生,养大了孩子,但是却没给孩子报答养育之恩的机会。这些也许都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是改变一个小小的习惯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少吃一些“咸食”,让肿瘤离善良的人再远一点吧。

保健品:花钱买来的上当,哭着也要吃完么?

现如今的保健品市场非常混乱,它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来掏空我们一辈子的积蓄。每个保健品的包装都是那么精美,作用都是五花八门,邻居和街坊的传播更是无孔不入,那么保健品到底该不该吃呢?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明确地告诉你,不要相信任何的保健品,如果要使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为什么现在很多老年人容易信保健品,而且一买就是好几万,孩子怎么说都不听?其实原因很简单,越是老人,越不能承认自己被骗了这个事实。曾经一个大妈问我手术要不要买点保健品吃,我很坚决地说不用,但她还是不死心,从兜里就逃出来一个清单,和我说,“杨大夫您还是帮我看看这些保健品哪个能吃吧,我买都买了。”

我非常恼火,但也只能告诉她,您这个钱,花了就当是丢了,但是吃下去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健康也搭进去了,那才是最不值当的事情!

保健品市场正是打着老百姓谈爱色变的心理,用一些编纂出来的抗癌励志故事,让老百姓信服那些肿瘤都是被这些保健品治好的,然后通过老百姓之间的传播去推广。毕竟做了手术,又吃了保健品的人,自己一定会认为是吃了保健品好的。

其实保健品的主要成分也是一些有效的营养成分,例如深海鱼油,维生素,矿物质等等,但是这些成分的含量甚至一点也不比食物高。例如一粒鱼油吃下去,并不意味着就比吃两块三文鱼里面的w-3脂肪酸含量高。

那有的朋友会说,不是说抗氧化剂、植物素能够降低癌症的风险么?这些也不能吃一点么?其实,如果孩子给买来一些价格不太昂贵,又以补充矿物质、维生素、w-3脂肪酸等抗癌物质的成分为主的,是可以适当吃一些的,多少能够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甚至有很多老人和我说,吃了什么什么保健品之后觉得精气神儿都足了很多,我也一般不会去否定或者劝阻他们。

但是一定要谨防以下这几种。

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以“治疗”为目的的保健品

没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的保健品

免费赠送体检、就诊的保健品

宣传语上出现“美国最新科技”、“某某院士推荐”的保健品

私人作坊制作,街坊邻居使用之后说效果极好的保健品(大多都加入了不少激素)

要知道,人坏起来真是难以想象。一位记者到一个保健品的制造窝点暗访,发现原来外表十分光鲜的保健品背后竟然有这样一个肮脏的产业链。他发现所有人都会得到一个配方,按照配方把保健品人工捏出来,药物之间的配比都非常随意。其中一个人更是大言不惭地说:“多加点地塞米松(激素)就行,这玩意比什么都好使。”

一个打着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其中含有大量的激素,确实在短时间内可以缓解症状,但是不在医师的指导下长期使用,造成了当地很多人骨质疏松,肥胖,脱发,电解质严重失调。

所以,如果选择相信的话,先相信你的医生。我常说一句话,我给你做的手术,当然希望你长命百岁,如果有什么办法能够帮你,我一定不会藏着掖着。我没告诉你的事情,如果别人知道,那他一定是看上了你的钱,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甚至有时候包括你的家人在内,也没有人会比我更希望你健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