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看得明白、用得方便
——“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工作探访
本报记者
乔文心 张巧雨 刘熠博
本报通讯员
吴阿荣
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第一道程序往往和诉状有关。
如何让缺乏法律知识、不熟悉诉讼流程的普通群众也能准确填写诉状?如何让起诉状更清晰、当事人填写更便捷?如何进一步优化立案服务,切实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指出:“加强诉讼文书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各类案件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书等文书格式,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指引和便利。”
近日,全国法院开始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范围涵盖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记者发现,相比2016年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样式》,新的示范文本将各项内容逐一进行了要素化、表格化,填写指向更加清晰、填写内容更加明确。
“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好用吗?为当事人和律师带来了哪些便利?本报记者分别赴北京、内蒙古、上海、河南等地法院进行了探访。
“原打算来法院咨询,没想到一次性就立完案了。”当事人郭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立案过程,连连感慨“太顺利了”。
1月21日,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探访时,正值郭先生前来法院参加调解。
郭先生曾在一家公司从事运维工程师工作,离职后想要向公司追讨欠下的两年绩效工资。查询当事人的诉讼材料后,导诉人员向其提供了起诉状示范文本,并告知新版起诉状的优势,经过导诉员指导填写,不到半小时,案件就录入了系统。
同样受益于新版示范文书的还有被告张经理。“现在公司财务压力大,在收到起诉状后,怎么写答辩状让我感到很头疼。在法官的耐心指导下,我很快就在表格上填好了答辩意见。”张经理感慨,“要素式”答辩状便捷、清晰、规范,省心更省钱。
最终,郭先生与张经理在法官的主持调解下,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被告自动履行了拖欠的5.4万元。
记者看到,新城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显著位置摆放着示范文本空白样式和实例参考文本,当事人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得电子版文本。同时,新城区法院还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了示范文本填写指南,供当事人和律师参考。
“示范文本通过结构化、格式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明确指引、提升整体效率,优势不言而喻。建议应用示范文本要留有灵活空间,持续开展培训,加强普及宣传。”前来立案的王律师结合实际使用感受对加快推进示范文本应用工作提出建议。
“从去年的民事案件总数来看,新版示范文本涉及到的案由覆盖了全年民事案件的三分之二。”新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王菊蓉介绍,今年年初起,新城区法院立案庭全面使用新的起诉状和答辩状示范文本进行立案,受到诉讼群众普遍欢迎。截至目前,涉及民间借贷纠纷、信用卡纠纷、离婚纠纷、金融借款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劳动争议等案由的700余件案件已使用新版起诉状进行立案,占新立案总数的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