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已有26个发行主体共计发行了38只绿色债券,总量达到793.9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同比增长约33.6%
[1]
,发行主体数量已经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29个)
[2]
。
资金用途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划分的在岸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的范围,本年清洁能源仍为最大的发行领域,约占27%,相比去年全年的数据
[2]
增长约6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清洁交通等领域的发行量均占总体发行量的约16%
[1]
,其中用于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的资金占比,较去年全年数据
[2]
增长约8个百分点。
利率方面,剔除资产支持证券等特殊债券后,剩余30只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相比当天同类型、同期限、同评级债券的非绿债到期收益率的结果为:15只绿债的发行利率高于非绿债利率,15只绿债的发行利率低于非绿债利率
[1]
。绿色债券利率优势仍不明显。
发行期限方面,中国的绿色债券期限从6个月到10年不等,其中,3年和5年的最多,分别占总发行的42.3%和35.8%
[1]
。
显然,2017年上半年境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行主体更加丰富。此外,产品推陈出新,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绿色熊猫债、非公开可续期公司债等新品种均于上半年成功发行。
2017年以来,关于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政策措施细则等相继发布。值得注意的有,中国证监会于2017年3月2日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确认了“绿色通道”“即报即审”的便利;首次对评估认证机构建设、业务规范和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各市场主体及管理的产品投资绿色公司债券;要求定期发布“绿色债券公益榜”等 。
随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7年3月22日发布了《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首次要求发行前披露项目环境效益;要求绿色评估认证机构的信息披露;首次鼓励第三方机构披露绿色程度;明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可纳入绿色金融债券的投资范围;明确开辟绿色通道等
[4]
。
绿色债券配套的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将对绿色债券的中长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及法律保障,并且有利于提高发行人及投资者对这一新兴金融产品的理解及信心。
除此之外,2017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被列为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构建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化工作机制,重点研制金融机构绿色信用评级标准,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标准。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主要任务包括: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立绿色产业、项目优先的政府服务通道,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
[4]
。
由此可见,国务院及监管部门的各项规划及方案,将对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多项金融产品提供利好。绿色债券的发展也将在这一轮的金融体系建设中更加完善。
现如今,虽然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规模持续发展,各项政策也不断完善,但作为新兴市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及其监管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譬如,我国主要的绿色债券相关法律规范由多部门发布,因此关于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尚未统一,仍存在损害市场公平的潜在风险,且尚未与国际标准完全接轨(约有22%的中国绿色债券只符合中国绿色债券定义
[1]
)。并且,由于财税优惠、奖惩政策以及针对绿色项目的政府担保等可能的支持措施尚不成熟,绿色债券对于发行人而言成本优势仍不明显
[5]
。另外,2017年是2016年绿色金融元年后的第一个存续年,而绿色债券整体披露内容符合监管要求的比率为62.5%
[3]
,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资金投放明细、绿色项目进展等信息更值得关注。
不过,值得期待的是,相比欧美成熟市场,我国的绿色债券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各地方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试点等行动的开展,各项优惠政策及法律规范将会逐步落实,绿色债券涵盖的领域类别将更加多样化
[4]
,也将吸引更多绿色责任投资者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7半年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2]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报告2016》.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3] 方怡向,闫娜,李睿,《2017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市场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东方金诚. 研究发展部
[4] 顾鹏,闫丽琼,《 2017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市场小结 》.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评级业务部
[5] 关思齐,《从发行人的角度谈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困境》.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