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发布《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这个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保持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为98.3%,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建设、市场产业发展、新技术开发应用、管理扶持等方面不断创新拓展,呈现一系列新态势。
态势一:网络视听深度融入核心宣传、主题主线宣传,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先锋力量
网络视听行业深刻把握传播党的声音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使命,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核心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传播,同频共振开展主题主线宣传,有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一是积极发挥网络主力军主阵地作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精心设置议题选题、特色专栏,把总书记思想和活动宣传有机融入主题宣传、成绩宣传、政策解读中,把讲好领袖故事与讲好普通百姓故事有机融合,多角度多形式深度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为民情怀、大国担当。
二是网络视听平台“首页首屏首条”和短视频“首屏首推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以置顶形式始终保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大国领袖形象宣传的最强音,2023年度“首屏首推工程”获得202多亿次播放量。
三是在重要活动、重大时间节点的宣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全国两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要会议活动,围绕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10周年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网络视听平台与广播电视媒体协同发力,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动,推出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和融媒体活动,不断凝聚信心决心。
四是有力有效服务和支撑广电新媒体联盟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100家成员总粉丝量达18.8亿,总阅读量近40亿。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B站等5家头部网络视听平台,积极为主流媒体进军互联网提供流量支撑,深入参与协同宣传。
态势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能力持续提升,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围绕重大主题谋篇布局,有力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不断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
网络剧多元化内容百花齐放。现实题材创作强调生活实感和青春化特征,以青春话语探寻主流叙事新切口,上线《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似火流年》《曾少年之小时候》等一系列符合年轻人文化需求的优秀剧集。悬疑剧继续保持着密集上新、佳作不断的节奏,怀旧、轻喜、生活、东北、古装成为悬疑剧关键词。古装题材回暖,融入浓郁的东方美学特质,给观众带来更多新鲜观感。喜剧题材焕发活力,加入对现实议题的讨论,触发观众思考感悟。
网络综艺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强音。《声生不息·宝岛季》和《声生不息·家年华》以音乐为载体,深情演绎家国浓情与时代主旋律。《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以深度还原与沉浸式呈现手法,细腻挖掘与再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底蕴。网络综艺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挖掘新题材,不仅紧跟社会热点、人文需求和观众审美变迁,更是在原有节目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的重构和拓宽。
网络电影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多元,涵盖亲情友情爱情、文化传承、动物保护、体育竞技、民俗传说等多种元素。现实题材持续升温以小切口展开叙事,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主旋律题材深入挖掘四史,根植当代生活和文化传统,融合大时代社会变迁,推出《浴血无名·奔袭》《红色特工》《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等佳作,充满精神力量。公安类动作题材表现亮眼,喜剧题材融合创新。
网络纪录片新上线数量实现近五年之最,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力作承担起讴歌新时代、记录新成就、礼赞新征程的时代责任。社会现实题材捕捉普通人的高光瞬间,聚焦社会侧影。文化艺术题材数量繁多,多角度聚力点亮中华文明。自然地理题材注重生态环境,彰显中国责任。体育题材围绕热门赛事,让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项目走进大众视野。各题材深耕内容质量,正在担负起“时代影像,真实记录”的责任使命。
网络动画片加快向高质量、精品化、多元化进阶。一批优秀作品以小切口故事和生动的动画视听语言,呈现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网络动画片《龙龙嗷呜》科普华夏民族大国重器的历史渊源,展现我国科技发展历史,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之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动画片的融合更加深入自然,助力“国风国潮”动画崛起。改编动画尤其是漫改动画数量品质均有所提升,AR等新技术助力动画制作,为观众打造全新观看体验。
态势三:各类网络视听作品上线数量涨跌互现,内容创作进入“降本增效”“提质升级”建设期
据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统计数据,2023年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全年上线数量进一步收缩,其中网络剧全年新上线151部,同比减少为12%;网络综艺节目全年新上线387档,同比减少10%;网络电影全年新上线294部,同比减少23%。受主流视频平台“降本增效”和市场影响,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提质减量”的整体趋势依旧明显。
网络动画片、网络纪录片、重点网络微短剧全年新上线数量不断增多,其中网络动画片全网新上线246部,同比增长12%,少儿网络动画片新上线429部,比2022年增长140部;网络纪录片全网新上线452部,同比增加42.1%,网播电视纪录片新上线337部,连续四年呈增长态势;网络微短剧方面,2023年全年主要网络视听平台上线重点网络微短剧共计557部,是2022年(172部)的约3.2倍。上线普通网络微短剧超3800部,是2022年(2000余部)的近2倍,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当前,网络视听行业更加重视内容质量和数量的系统性平衡,积极树立精品创作意识,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主流媒体配合主题宣传、时政宣传,广泛参与出品网络纪录片等内容,拉动网络纪录片上线数量持续走高。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牵引因素,不断将目光投向近年爆火的网络微短剧领域,创作生产大量微短剧。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调查数据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用户占比达39.9%,仅次于电视剧/网络剧和电影/网络电影。其中,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2023年微短剧行业内容制作日趋“内卷”,但无论是从平台方还是制作方,都对精品化内容愈加重视。从整体而言,网络视听内容创作领域,更加重视“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数量质量开启新一轮适应性调整。
态势四: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市场规模、账号主体规模保持高位,市场活跃度强劲,加快打造新型生态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为98.3%。其中,农村网络视听用户规模为3.2亿,增速远高于城镇,网络视听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两年来,网络视听用户增量主要来自农村,网络视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中扮演重要角色、贡献重要力量。
市场规模上,2023年网络视听市场规模超1.15万亿,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存续企业共有66.08万家。其中,2019—2023年成立并存续企业约31.41万家,占总数约47.5%。网络视听已逐渐成为激活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发挥着重要作用。
账号主体规模上,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的平台,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我国职业网络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其中,全网主要视听平台拥有10万粉丝的账号数量超50万个,拥有100万粉丝的账号数量约为4万个,拥有1000万粉丝的账号数量约为1000个。这些数字不但代表着巨大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市场,更意味着在这一领域中活跃着无数的内容创业者和从业者,千万普通人通过网络视听平台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就业岗位,大量腰部账号有力撑起网红经济的新生态。
市场活跃度上,2023年短视频直播拉动消费效应明显,七成以上用户因看短视频/直播购买商品,超四成用户认为短视频/直播已成为主要消费渠道。其中,53.7%的用户经常收看电商直播/直播带货,较2022年(30.3%)增加23.4个百分点,增速最快。而最近半年,用户经常收看旅游/风景类短视频的比例为44.4%,较2022年(28.1%)提升了16.3个百分点,从第十名跃升至第四名,短视频/直播和电商、文旅成为最强CP。
态势五: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加速培育网络视听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