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思行研
真相就像诗词,可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诗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11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杭州打工人有口福了!开工优惠美食汇总→ ·  22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在南湖,“西装”携手“白大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思行研

TS Lombard-中国反弹:现在介入还不晚!

三思行研  · 公众号  ·  · 2024-10-06 21:49

正文


中国的刺激措施可能因规模较小和乘数效应较低而影响有限, 但盈利增长、估值低廉和投资者低配位 => 股市反弹将继续。

是否成为牛市 取决于进一步的财政刺激和银行资本重组。 鉴于中国的刺激措施和澳大利亚央行(RBA)的鹰派立场,我们增加了澳元(AUD)兑瑞郎(CHF)和日元(JPY)的多头仓位。 中国的“不惜一切代价”时刻是否会变成“口袋里的火箭筒”时刻?

中国上周的刺激措施公告标志着北京试图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大转变。此次努力与今年早些时候失败的努力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政府表现出的坚定决心。上周可以说是中国的“不惜一切代价”时刻:尽管公告细节不多,但它们充满了决心。市场对此消息做出了合理的热情回应。

但目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 反弹能否持续?

答案可能是“可以”,但最终结果取决于“不惜一切代价”时刻是否会变成“口袋里的火箭筒”时刻。


资产负债表需要首先修复

正如过去的情况一样,刺激措施涵盖了一系列广泛的手段。有些措施直接针对引发股市反应,它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除了短期的情绪提振之外,除非解决一些根本问题,否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可能会逐渐消退。 最关键的问题是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尤其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除非这一点得到解决,任何试图增加借贷和杠杆风险承担的努力都可能失败。


刺激措施:这次有所不同

过去的刺激措施之所以有效,有两个原因。首先,它们的规模很大——2008年占GDP的13%,2015-16年占GDP的9%。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它们引发了经济和金融的反应,放大了直接措施的影响。以M1作为代理指标,2008年的总冲击为GDP的32%,2015-16年为GDP的22%。相比之下,今年宣布的措施仅占GDP的1.5%,即使加上额外传言的2.4%,当前的措施也远不及北京以前的做法。此外,由于经济已经过度杠杆化,以及增加消费支出而非基础设施支出的重视,这次的溢出效应可能不会很大。

时机恰到好处

话虽如此,当局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推出新的刺激措施。经济和股市的情绪极度悲观,因此许多投资者对中国低配。减少低配的需要,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简单的错失恐惧症(FOMO)为反弹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中国企业的盈利似乎已经触底,估值低廉,使得市场在适当条件下准备好反弹。

可交易的反弹可能在进一步财政措施下演变为牛市。

尽管迄今为止宣布的措施规模似乎不足以纠正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但北京立场改变的信号效应不容忽视。企业基本面似乎改善、估值低廉和投资者低配,再加上全球货币政策放松,应该足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反弹。但要使反弹演变为牛市,还需要更多的财政刺激,银行也需要进行资本重组。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