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该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已有 31 个省(市、区)约62 个城市正式参与。
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就是要解决城市养老服务需求的“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四大问题。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运营、价格合理和契约精神,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昨日,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经验交流暨专题调研活动中,来自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相关部门人员,以及金融机构、企业代表等,先后来到武侯区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四川孝慈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都锦欣九九乐龄康养中心,实地调研成都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互联网 ”养老实践、医养融合发展等方面工作,学习借鉴普惠养老先进做法。
16个必选项27个自选项,支持政策清单
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就是要解决城市养老服务需求的“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四大问题。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运营、价格合理和契约精神,达到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据了解,2019年,已有64个城市加入专项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14亿,促进全国新增养老床位7万张,目前均已落实到项目(即将向社会公开)。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王谈凌为金融机构及各省市企业代表等参会人员解读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清单。
政策包括设置专门的养老用地类别,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依法简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办申报程序,支持合作企业在合作区域内开展连锁化、专业化服务。
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等16个必选项。
另外,还设置将养老机构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纳入补贴范围。参照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对在养老机构从事一线护理服务的人员给予岗位补贴和培训教育经费支持。鼓励企业建立城市康养产业发展基金或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建设养老设施、购置设备和收购改造社会闲置资源等27个自选项。
成都到2022年将实现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是全国同类城市中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思路、有特点、有成效,同时成都也是首批试点签约城市,在专项行动方面有先行经验可以供其他兄弟城市参考。
目前,成都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315万,老龄化率达21.34%,65岁以上老年人210.18万人,占比14.24%,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
2019年2月,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据了解,首批项目万瑞健康养老中心、天佑怡苑居已顺利启动,在建床位1240张,护理型三床位占比60%以上。第二批项目万瑞健康养老中心(二期)等17个在建。2020年拟建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二期项目等13个后续筹备养老项目,合计拟投资13.8亿元,建设床位7529张。
目前,成都已统筹养老服务全面布局,强调普惠养老与养老服务总体规划相融合。到2022年,全市养老床位16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45%,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同时,将养老服务骨干网、养老床位建设纳入普惠养老专项规划。
同时,强调普惠养老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个性化的养老服务相补充。2018年至2020年,中心城区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5处,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养老院申报普惠养老项目。
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方便可及的养老机构,同时适度建设面向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
医养融合和普惠养老服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养老产业正得到快速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实现“老有所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