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叔大菊观
我的主业是读财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俱乐部,6000人了! ·  昨天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国企也中招!官网被挂上“码农的钱你也敢吞,* ...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趣图:“微软穷疯了?上架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叔大菊观

分享一点干货

生叔大菊观  · 公众号  ·  · 2019-09-09 20:08

正文


这篇文章其实算是一篇随笔,区别于【学术研究】,它的结构和内容比较松散,没有数据、案例的详细论证过程,可能也不是很有条理,大家就凑合着看吧。


谁不希望快速成长为商业老司机,洞察本质,快速抓住商机?

投资一家企业必须要先搞懂它的商业模式,生叔认为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并不是生而平等的,是分优劣贵贱的,不然你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公司躺着赚钱,10年能够增长十几倍,甚至100倍,而又有的公司比较辛苦,今天吃饱了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所以如何高度评价商业模式对于一家企业最终发展边界的重大意义也不为过。

商业模式是什么意思?

商业模式像哲学三问一样,解释的是如下三个问题:

1.做什么?

2.怎么做?

3.和谁一起做

那么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高级的呢? 简单来说:

同样做一件事,既能在成本相等的情况下做得比对手快,又能随着时间流逝不断产生复利效应,那么这种商业模式无疑就是非常优秀的。

所以,我在初次遇到一家企业时,对它只需要做这么一两个关键点( Key Points)的判断,剩下的就是交给优秀的管理层和时间去不断创造价值就OK。


举几个例子

(1)场景垄断

第一个叫做场景垄断,这既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调性,同时也是由公司的战略定位决定的,而战略定位就是包括在商业模式当中的一部分。

比如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在那个时代,电视是比互联网触及人群要广得多的传播渠道, 只要看电视的人,都听过脑白金。

过节送礼这个场景它是中国很多年以来的传统,说它是刚需也不为过,而脑白金通过大量的广告轰炸成为“孝敬爸妈”的关系象征,到最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想到“孝敬爸妈”时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达到目的(孝敬),或者是逢年过节走亲串门时不知道送礼送什么,他们脑中就会不停地响起这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这就属于场景垄断,先找到一个消费者必然会遇到的场景 ,然后牢牢的定位在里面,直到最后人们想到这个场景就想到你的产品。 脑白金用了短短3年,在2000年左右就创下保健品里年销售额13亿元的记录。令人赞叹!

深证还有一家公司也做得挺绝的,这是一家叫DR的公司, 只卖求婚钻戒, 相信女生应该比较熟悉。这个公司是这样的,你必须先实名注册,然后一辈子只能在它那里买一次求婚钻戒。 钻戒这个产品你没办法垄断,但求婚是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下突出“唯一性”,所以DR通过这种场景垄断的方式跟别的竞争对手之间创造出了差异性。

再比如我大茅台,其实国内真正经常喝茅台的人是很少的,即使你生叔认识的人当中也很少有人没事天天在家小酌茅台,但是只要是在一些比较高端的商务酒局,就一定是喝茅台,所以茅台的NB是建立在垄断了“高端商务”这个场景的基础上的,至于什么金融属性、投资属性都是后面自然衍生出来的。


(2)可复制性

很多价值股有很漂亮的数据,但是不足以构成成长,所以如何判断成长? 核心点是,什么模式容易扩张,什么模式不容易扩张。

很多1.0专栏订阅读者,都知道生叔偏爱连锁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因为这类企业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只要产品比较好,管理又跟得上,通过连锁的方式把同一个东西照葫芦画瓢复制到全国各地,就相当于原来1份的收入变成了10份、100份、1000份,它的业绩确定性就非常强,也非常容易出牛股。

包括国外的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优衣库,国内的海底捞、爱尔眼科、晨光文具、好未来、永辉超市、益丰药房、索菲亚等等,太多啦。

这些行业其实原本的门槛都是不怎么高的,竞争很激烈,但是一旦有一家企业跑出来,在全国各地开满了店,让消费者走到哪都看到它,那么就自然会形成品牌效应,品牌一旦树立,会形成强大的护城河,就可以财源滚滚

但这种连锁复制的模式还远远算不上最顶级的商业模式,因为它和许多传统的企业一样,发展仍然还是一个线性的增长,什么意思? 开1个餐厅赚1000万,但是如果你要赚第二个1000万,那么还要继续投入相同的资本和时间,去开第二个餐厅。

有没有比连锁复制模式更NB的?

继续往下看。


(3)非线性

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到底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过去互联网企业能发展得那么快?

这里很大的差别就在于,互联网企业是可以达到非线性的增长的,传统企业最大的弱势就是必须线性扩张。

一开始互联网企业都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去建立平台,去打广告买流量,但只要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且这些用户留了下来,后面的投入就越来越少,打个比方,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收入每增长一倍,员工却只增长百分之三四十,那么它就拥有非线性增长的能力。

比如像谷歌这样的公司,谷歌2018年的收入已经突破136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进账3.78亿美元, 即便在这样的体量下,它还在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0%+,利润增长了一倍多。

这背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谷歌极其强大的广告系统,它如同一部印钞机一般源源不断创造收入,这台印钞机是怎么运作的呢?

谷歌设计了这么一套广告拍卖机制: 广告主先在谷歌开通一个电子账户,然后像充手机话费一样的往里面充值现金,接着对于同一个搜索关键词的广告位进行出价拍卖,出价最高者赢得拍卖,但它只需要付出第二名出价的钱,比如广告主A出100元,广告主B出70元,那么A赢得了那个广告位,但它只需要支付70元 ,这是一个及其NB的设计。

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这个平台建设完成后,只要保持固定数量的人员来维护这个平台,不需要投入什么额外的成本,但它的收入几乎是可以无限的奔跑的。

国内比较类似的模式就是抖音的短视频广告,它同样是一台不逊色于谷歌的印钞机。

再比如,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金融行业的老铁平均工资那么高,是别的有些行业的几十倍? 为什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管理的资金规模增加了几百倍,投资管理团队还是那么几十人? 道理都是相通的。


(4)连接性和可扩展性

我们都知道很多 超大规模 市值的公司都是平台型公司,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他们的普遍特征就是身边总围绕着一大群外部上下游的公司/个人是跟着它混的。

一个公司,跟着它混的伙伴 /供应商/渠道商/ 用户数量越庞大,就越有价值,换句话说,这家公司它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它这个生态中扮演的是中心连接器的角色。

像淘宝 就是最典型的连接器,虽然阿里集团一共才7万多人,但是淘宝这个平台上一端链接的是数百万的商户和全国大小快递公司,以及它们背后数千万的工作岗 位,另一端链 接的是7亿的消费 者。

巴菲特说要投资护城河很深的公司,实质上护城河的本质就是垄断,垄断的背后则是链接的强度。

我们还会看到有一些公司,现金流总是非常好,它对客户是采用了先款后货/或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而对于供应商则是可以占用它们的资金。 之所以它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主要就是因为它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都非常多且分散,它作为一个中心链接了千千万万的点,当然很多事大家都是按照它的政策来走。

还有哪些公司具有连接性的特征呢? 腾讯、谷歌、平安、美团,我们其实还会发现,这些公司走到最后都变成了无边界的公司,也就是什么都做,好像很轻松地就能进入新的商业领域,并迅速扩大,这也是因为它们链接了足够多的用户,当这些用户产生新的需求时,它们就能第一时间去满足这种需求。

先来看腾讯,它最早做的是QQ,很快就达到了几亿用户,为了满足它们多元化社交的需求(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追求自身的差异性,希望和别人不一样),于是腾讯推出了QQ秀和QQ空间等增值服务,但是那个时候仅靠这些业务还不怎么赚钱,不过没关系,后来小马哥发现网友有娱乐的需求,于是腾讯就转到了游戏,再后面移动互联网崛起了,腾讯又发现用户之间有转账和交易的需求,于是就搞了微信支付,再到后面的小程序、理财等等。

所以不管腾讯是靠什么来创造的收入,游戏、云计算、金融、视频、等等,但它的内核永远是社交,只有社交是真正起到链接作用的,然后它以这个为根据地,不断地往外画同心圆。

第二个例子是美团,美团早期是做团购的,当年千团大战打得异常惨烈,美团还是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更重要的是团购这个模式带来的流量绝大部分是无效流量,用户根本留不下来。

后来,美团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那就是外卖。 外卖是高频业务,能吸引流量,而且它拥有规模经济,两边(餐馆和普通用户)都离不开它,有流量就能拓展边界,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团几乎什么都做,外卖、电影票、资讯、酒店、门票本地服务等等,提供这些业务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于是美团成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界公司。

再有就是我们A股的大平安,别看平安看上去像是家非常传统的金融公司,其实它完全就是一套互联网行业的打法。

平安集团是一个全牌照的金融企业,它通过布局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地产金融等等,这些业务之间又能产生极大的协同效应,于是它就进化成为了一个连接器,至17年年底,公司已拥有4.3亿互联网用户,其中3.1亿的APP用户,简直堪称是国内前6大互联网公司!

旗下平安银行发放的贷款中,集团渠道占比超过30%以上,并且还在持续上升,信用卡业务按照发卡的数量来算,集团渠道已经占到接近60%,以后平安能向外拓展的业务越来越多,触角每延伸到一个新的领域都能作出一番成绩。

以上就是我个人最看好的四种商业模式特征, 当然今天只是针对这个话题说了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没有做过多展开,如果展开来讨论能写的东西太多了,以后有机会再深入去谈吧。


----------------------------------------------------------------------------


有一个很多股民都喜欢的财经号—— 搬砖小组!

这是由公募基金、信托自营、一线游资小伙伴们创作的财经号,大量机构投资者都在看。 他们的投研内容从政策转向,市场热度变迁,一直写到妖股背后的逻辑,不是马后炮,而是提前埋伏。 上半年几条主线的行情,他们都有在文章里提及,帮助不少股民跑赢大盘,比如:

年初到现在有好几波行情了,他们写的几条主线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