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嚏
编辑:乔乔
想象一下你正身处于一场朋友的生日派对,你的几个朋友在七手八脚的分着蛋糕,边上的家长们在互相交谈着一些你听不懂的话题,另外几个小朋友在拿着长棍气球追跑打闹,饭厅里还放着朋友父母喜欢的小夜曲。四下都很嘈杂,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这个时候,一个好朋友突然叫你过去拿蛋糕,虽然环境很吵,你还是马上就听见了对方的呼唤,并且跑到桌子旁边去。这种
在嘈杂的环境下依旧可以选择性的注意一个人的声音
的现象就叫做
“鸡尾酒会”效应
。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环境都比较嘈杂,“鸡尾酒会”效应,让我们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依旧可以和别人交谈,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价值。
其实,这种在嘈杂环境里选择注意一个人的声音的能力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研究发现:
人类最好的朋友,
狗狗
们,也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注意到我们的呼唤!
研究是这样进行的,研究者们首先录制了9个女性读书的音频,把音频的振幅进行一定的调整之后,把他们重叠成一段音频作为
噪音
材料,结合出的噪音材料中,已经无法分辨独立的阅读者都在读些什么了。
之后研究者向被试狗狗的主人们询问了他们的姓名,一个英语母语的女性用各种语调和语速重复呼唤了狗狗的名字15次,并且用差不多的方式录制了另一个呼唤另一个狗狗名字的音频,在另一个音频中出现的狗狗名字和被试狗狗的名字的音节数量和重音位置都相同,两个名字之间只有语音学上的差异比如Henry 和Sasha。
之后对音段进行降噪处理,制作成为一个22秒的音频材料作为目标材料。
几天之后,主人带着被试狗狗来到实验地点,实验设备是一个有三面墙的亭子,每面墙上都有一个能吸引狗狗注意的灯,左右两面墙上分别有能发出声音的喇叭。
狗狗和主人一起进入亭子,狗狗趴在主人前面背对主人,或者坐在主人的膝盖上。
实验开始后,实验者打开正面墙上的灯并摇铃吸引狗狗的注意力。
狗狗的注意力向前之后,左边或者右边的灯亮起,研究者摇铃吸引狗狗的注意力,当狗狗看向这边之后,开始放声音材料。实验者会记录狗狗注视音源所在的墙的时间,当声音放完或者狗狗连续两秒钟不再注视这面墙时,计时结束。
实验总共包括2个试次来让狗狗习惯实验流程,在这两个试次中,狗狗听到的是两段经典音乐,音乐播放时间取决于狗狗注视音源所在墙的时间。
之后,测试阶段开始,测试阶段包含16个试次,4个测试阶段,每个阶段的4个试次中包含:
狗狗名字+噪音
,
狗狗名字+没有噪音
,
其他狗狗名字+噪音
,
其他狗狗名字+没有噪音
,4个条件,条件呈现顺序随机。
在这个试验中,狗狗名字+噪音和其他狗狗名字+噪音条件中,噪音的响度比狗狗名字和其他狗狗名字的音频的响度低5分贝。
实验结果发现,
狗狗注视播放自己名字的墙面的时间显著长于播放别的狗狗名字的音频的试次
,并且是否有噪音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说明,狗狗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下识别出陌生人叫出的它的名字。也就是说,在
狗狗的身上也存在“鸡尾酒会”效应
。
在之后的研究中,研究者想知道1.当噪音和呼唤狗狗名字的声音一样大的时候2.噪音比呼唤狗狗名字的声音大的时候狗狗还能不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识别出自己的名字了。
结果发现,当噪音的声音和呼唤狗狗名字的声音一样大的时候,狗狗能够识别自己的名字,但是当噪音大于呼唤狗狗的名字的声音时,狗狗就不能识别自己的名字了。
研究者还发现狗狗的职能(宠物vs工作)不同,狗狗对播放自己名字的墙面注视的时间也不同,
工作的狗狗
(搜救犬,导盲犬,军犬,警犬等)对放自己名字的墙面注视时间更强,这可能说名工作的狗狗对自己名字的选择性注意更明显。
综上所述,“鸡尾酒会”效应不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效应,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狗们也是具有在嘈杂的环境里对特定个体发出的声音做出选择性的注意的能力的。
所以不要随便说狗狗坏话哦,人家知道你在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