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7118 ... ·  23 小时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2025有望冲院士的国奖得主(名单) ·  昨天  
算法爱好者  ·  DeepSeek 下棋靠忽悠赢了 ... ·  2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数学大家丘成桐主编的科普读物:中国孩子要培养 ... ·  3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丘成桐任首任院长!顶尖大学成立新学院:8年制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13年后终于等到他翻红:这个睡猪圈的男人,身价不止55万!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1-03-21 11:07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总有人在默默发光,用自己的努力与爱为落后的大山和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和重生。
——就就

作者 | 她姐
首发 | 她刊 (ID:iiiher)


最近,热搜上出现了一个人物—— 刘秀祥

没听过他故事的人,都会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他是谁?”

知道他故事的人,大概都会想起,2008年新闻报道的刘秀祥“千里背疯母上大学”的事迹。



前两天,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背母亲上学刘秀祥后续#、#背娘上大学小伙回应曾拒绝55万年薪#



这样的消息在娱乐圈“发现新孩子”、“顶流恋爱瓜”的热搜下实在是不起眼,但却是在角落里,闪烁着细微的光芒。



这个名叫刘秀祥的人,13年前,他是“千里背母上学”的瘦弱少年,和母亲住在别人用来养牲口的棚子里,透风漏雨,可求学的信念从来没有变过。


如今,他回到大山里,用一名教师的赤子之心,帮助上千名贫困学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他的事迹被传到b站,数万年轻人说他是吾辈楷模。



有人评论他: “他曾在井底仰望过星空,现在他甘愿成为井中的梯子。”

有人赞叹他: “有些人走在黑暗中,却成为了别人的光。”



01
带着母亲边打工边上学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一个异常贫困的小山村里。

本就贫困的家庭,在刘秀祥四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的病故,使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刘秀祥家的老房子


母亲因为父亲去世,精神受到重创,患上间歇性精神病。


《遍地英雄》


好在还有哥哥姐姐,一起种菜放牛,勉强维持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哥哥姐姐因不堪忍受窘迫的生活,相继离家出走,一去不返。

随着哥哥姐姐的离去,家里只剩下十一岁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


《遍地英雄》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刘秀祥稚嫩的肩膀上。

砍柴、刨地,照顾母亲,靠着国家救济粮和种菜,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


《面对面》


当时的他没有钱读书,是老师帮他垫付,并对他说,「你来读书就好。」


《面对面》


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他坚定了读书的信念。

小学毕业的时候,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中学,但无力承担学费的他,选择了一所免学费的民办中学。

然而,离家去上学,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怎么办?


《面对面》


刘秀祥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读书,即使带着她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他也绝不会留下母亲一个人。

他跪在父亲的坟前发誓:


“我一定要把妈妈的病治好,给妈妈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我混不成人样,我绝不回来。”


《遍地英雄》


来到县城,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学校旁边用稻草搭了一个棚子。


恶劣的居住环境


所有的经济来源大多都是靠捡废品,或者去工地,搬砖头、抬水泥、和泥浆,每周20元,也能维持生活。



顺利考上上高中之后,为了赚够学费,刘秀祥就去工地打工,白天晚上两个班干,有一次因为太累,从100米高的架子跌落下去,幸好安全网足够结实。


《面对面》


拿着赚到的1000多块钱,他又继续带着母亲求学,没有地方住,就200元租了一个曾经养牲口的四处通风的屋子。

面对这样的处境,他依然笑着说:“习惯了。”


《面对面》


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但,唯一觉得亏欠的人是自己的母亲,难过没让母亲吃上一顿像样的年夜饭。



高中课业繁忙,刘秀祥只有等到十点半、十一点之后,才能出去捡废品,有时甚至忙到早上四五点,然后洗把脸就继续去上课。

长期熬夜加上营养不良,刘秀祥很快累倒了,有一次甚至躺了一个星期。

高考时又遭逢重感冒,带病参加高考的他失误了,意外落榜。


《遍地英雄》


无论这一路走来如何,他始终坚信一个念头: 读书能改变命运!



但这个结果,让他第一次觉得上天的不公,他甚至想到过自杀。



他尝试着找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动力,但回头看人生,居然全都是苦难。

百般绝望的他看到了自己当初写的一段话: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他顿时释然了,比起孤儿,自己幸运很多,至少还有一个妈妈,有妈妈在,就有家,就有牵挂。

他决定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学校不收留,他就一所一所的找过去,最后给曾经拒绝过他四次的校长下跪。



那一跪是他最后的希望,如果再次被拒绝的话,他可能真的要离开了。

最终校长被打动了,答应了他。

2008年,他终于如愿以偿顺利考入了当时的临沂师范学院。



02
拒绝55万年薪回乡教书育人

终于考上大学的他很开心,然而,一年三千多的学杂费,又成了“拦路虎”。


但无论如何他一定要上大学。 只要能够上学,学校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可以答应。


为了凑够路费,开学前,刘秀祥不分昼夜的拼命打工赚钱,一天干十八个小 时,之后,就带着母亲踏上北上的列车。



此时,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上了报纸的头版,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也随之而来。

只要点头,他的生活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自尊心强烈的刘秀祥不仅花大价钱买了几百份报纸,对社会各界的资助也选择了拒绝。
因为他害怕别人的可怜和同情。


他觉得 人活着,不应该活得让人同情,让人可怜,应该是活着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他觉得也许接受帮助可以让他和母亲的生活更好,但自己却会失去自食其力的能力。
他觉得 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你向他人和社会索取的一个资本。


他深刻地明白,接受了资助也有可能就会毁了自己。
大学期间,除了学习,照顾母亲,兼职赚钱,刘秀祥还担任学生干部。
表现优异的他,毕业时有很多企业抢着要他,其中有一家北京的企业开出了年薪55万的报酬。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但他拒绝了。
他说: “思想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


他不想做贩卖苦难故事的人。他认为如果要进一家企业,可以凭实力而不是凭着感动人的故事。
本就是苦命人的刘秀祥,也不忍心看到他人受苦。
从初中开始,就默默资助一起拾荒时认识的三名贫困学生。
大学时,依然为他们筹集善款。
但其中一位妹妹,在初三毕业的时候,选择不读书。
这件事,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钱跟梦想哪个更重要。
“如果没有梦想,其实在人生的任何一道坎,我早已倒下。”

一直以来都是梦想在支撑着他,他决定一定要回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们力量,帮助那些走不出大山的孩子。
“我回来,只要改变一个人,就足够了。”
“如果我能走出来,那他们也一样。”


「此后如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
回到家乡的刘秀祥,面临的是成绩非常差的学生,抽烟的、喝酒的、谈恋爱的、沉迷于网络的。
但,只要他们愿意读书,他一个都不会放弃。
和他们谈话,告诉他们:“我们的行为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
请学生到家里吃饭,和他们以朋友的身份相处。


带他们去自己的老家,参观老房子,讲述自己的故事。
没钱读书的就自己出钱资助,没有钱,就到处借钱。
家长不让读书的,就想尽办法家访做思想工作。


也因为到处家访,8年骑坏了8辆摩托车。


起初他是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给别人看的,因为对他来说,回忆的苦痛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但他还是说服了自己。
就像他说的一样:你怎么能让别人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他自信地说: 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真实永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多学生都因此而改变。
此外,他去全国各地演讲,可以不收额外费用,但必须资助他家乡的两名学子。


多年来,他间接或者直接资助过近3000名学生,送千名贫困学子进入了大学的殿堂。


县里每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从2012年的70人,上升到了2020年的1270人。
如今的刘秀祥已是贵州省黔西南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 带领更多的学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且, 依然和母亲健康平安地生活在一起。


刘秀祥的一生,前半生用孝顺和坚韧书写自己的未来,后半生用故事和经历照亮孩子的世界。
他始终让人相信奋斗的力量,让人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梦想可以大到在太阳照不到的角落里萌芽、开花、结果。


03
她,他,他们平凡又伟大

像刘秀祥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比如张桂梅,她姐曾经写过她很多次,但每一次都不足以表达对她的敬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