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延迟退休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对于我这个岁数的人,这是一条不得不关注的新闻,比起今天的美国降息,很明显这件事对我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我是 81 年生人,年底 43 周岁,按照最新的退休规定,我还能整整为国再干 20 年。
实际上延迟退休这个话题,这些年来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各种机构也出过不同版本的预测,其实基本上差距不大,所以大家对这个事情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不过,当真正靴子落地的时候,难免心里还是要盘算嘀咕一下。
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当我看到那条新闻的时候,「同步启动」、「用十五年时间」、「逐步」这些莫名让我想到了《流浪地球》中的这段:
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一样面临不可避免的困境,一样需要计算、计划,以及时间,一样需要很多代人持续执行。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联想到《流浪地球》,但我能够感叹的是,大时代背景下,你我作为普通人的命运。
赶上了就是赶上了,过去一直不变的事情不意味着将来就不会改变,我们似乎习惯了过去的这种不变,实际上,如果将「过去」的尺度拉长,你会发现,变化才是常态。
实际上,在之前 2015 年社科院发布的关于延迟退休的建议中是这样的:
从 2018 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 3 年延迟 1 岁,男性退休年龄每 6 年延迟 1 岁,直至 2045 年同时达到 65 岁。
而很多机构预测的延迟退休计划,以及网上流传的一些延迟退休计算器也大部分主要参考来源自社科院的这个方案。
所以在上周的正式政策落地后,大家似乎感觉比想象中的力度要更容易接受一些。毕竟只是到 63 岁,而不是 65 岁。
实际上,社科院的方案是女性退休年龄每 3 年延迟 1 岁,男性退休年龄每 6 年延迟 1 岁,实际上等于女性每 3 个月延迟 1 个月,男性每 6 个月延迟 1 个月。
而正式出台的政策是女性退休年龄每 2 个月延迟 1 个月,男性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相比原来的方案实际上是提速了。
原因很容易理解,当时社科院公布的时候是 2015 年,建议从 2018 年开始实施,而现在是从 2025 年开始,起步已经晚了 7 年,为了达到原定的目标,自然需要提速。
这其实就是道数学题,要求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自然要跟着要调整。
原定的目标是 2045 年同时达到 65 岁,那么现在是计划是 2039 年延迟到 63 岁,至于会不会到时候三年之后又三年,这个到时候要看情况而定。
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为了缓解养老金压力,只能如此。
再说说我自己,2006 年开始交社保,到现在快 18 年了,眼瞅着也快交够 20年了,不过我是分别在两个城市交的,在广西交了 9 年,在河南交了 9 年。我估计像我这种在多地同时交社保的小伙伴大有人在,不过不用担心,会合并计算的,我专门查过。
当然除了养老金,还是得自己早作打算,我 5 年前的时候给自己买了商业年金,约定交 5 年,当时是最后一年 4% 的年化收益,后来就下架了,现在据说只有 2.5% 了,我专门查了合同,约定的是从 60 岁开始领取,不受这个延退的影响。
别等了,这里不是广告,不会有名字,也不会有链接。
说这些没别的意思,就是提醒咱们小伙伴们,
赶上了就是赶上了,要放弃幻想,要心里有数,要早做打算。
今天就这些,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