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月的渔女
讲个故事给你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新闻广角  ·  赵丽颖、黄晓明现身泉州!你偶遇了吗?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局长酒后驾车砸店,官方通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月的渔女

人物| 她用灵魂去流浪,万水千山觅得此生挚爱

月的渔女  · 简书  ·  · 2017-05-02 02:55

正文

1.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1976年,因为身体原因三毛返回台湾。在台休养期间,三毛参加了诗人余光中发起的“让现代诗与音乐结婚”的民歌运动,三毛写了这首最能代表自己的《橄榄树》。许多人曾追问过“橄榄树”的寓意,而对于三毛而言,流浪是为了找寻,让灵魂去邂逅另一个灵魂,在自由辽阔的地方产生爱与共鸣。


“……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罢。” 此后,这首歌被齐豫演唱,以清扬的声音将自由和灵动传达至每一个追寻的心灵底处。

彼时我在县城里就读高三,学校里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在高考这块大云朵的笼罩下,我们的一切行动似乎都能以“是否有利于提高成绩”来量化,整天做不完的考卷和试题,俨然已经将我淹没在题海里。我偏科,喜欢语文,即便是这份小小的喜欢,也在日复一日逐字逐句地强制背诵课文和抄写作业中,渐渐磨得只剩下一串干枯的数字。

恍惚间,我对喜欢的语文也有了厌倦。心里总在莫名地渴望着些什么,到最终却因为生活太过乏味而让我愚笨得不知道所缺之物是什么。

我就在这样近乎半木讷的状态下邂逅了《三毛作品集》,掀开了一个叫做三毛的传奇女子的故事——

2.

远在流浪之旅开始前,三毛还是一个不能将自己的名字写全的小女孩,三毛原名陈懋(mào) 平,只是因为不会写“懋”,自己便擅作主张时常跳过这个繁复的字,直接将名字写作“陈平”,父母也拿她没辙后来便干脆改名为陈平。“三毛”的笔名是她后期在撒哈拉时才开始使用的笔名。

有人说,三毛的性格是刻到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又自然洒脱。在三毛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拉开帷幕之前,她已在童年里展现出她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是那种不同,更偏孤独和忧郁。


当三毛还是小学时代里的陈平的时候,她最拿手的功课就是作文和美术。彼时三毛的作文就深受老师的欣赏,老师时常叫她快快写好作文然后站起来朗读。任课老师是一个十分认真而又严厉的女人,有一期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乎个人理想的作业,等到大家都写完,老师又让陈平念自己的作文,陈平便起身大声地朗读道: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三毛还没念完,老师就已经气到发昏,朝她扔过来一只黑板擦,怒斥着让她重写。于是年幼的三毛再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老师给她的这篇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叉以示不满,又让她重写,直到三毛违心地写道:“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才感动于文中的理想给三毛批了个甲,并且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

三毛后来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里详细地讲述了童年的这一段故事。并坦言称当初“拯救天下万民的志愿是还给老师保存了”。

而在我看来, 三毛确乎是“拯救了天下万民”的,只不过她拯救的是无数读者的精神和灵魂,教给人们如何像一个孩子一样在世间玩耍,并在此间学会爱与自由。 我是被三毛的故事所拯救了的,她细腻的笔触将身旁的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一记录,使得我在大快朵颐地阅读之时,心中生起自我的拷问,“我是否也能像三毛一样记叙下这平淡日子的本身?”


1955年三毛读初二,三毛偏科,她的数学常得零分,成绩最高时才拿过50分。彼时的她带着与生俱来的孤独,内心极度敏感而又寡言,她害怕被外界聚焦,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脆弱的自尊心。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不致留级,三毛开始钻研考试技巧。她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是来自课本的习题。于是每次临考,三毛将课后的题目和答案熟记于心。就这样她小考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分数突然地非正常地提高,致使数学老师怀疑她作弊。

作弊这样的字眼被加在三毛身上,令她气愤,她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于是数学老师把三毛叫到办公室,出了题目让三毛在十分钟内做完,无法完成答卷的三毛得了零分。接下来,让三毛刻骨铭心的羞辱发生了。

多年后,三毛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注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画完后,三毛被命令到教室外走廊走一圈“示众”,铺天盖地的哄笑声淹没过来,使得12岁的三毛羞愧难当。

经此羞辱,陈平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障碍,此后她经常逃学一个人跑到学校附近的公墓里去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一休就是7年。1956年三毛一度复学,怎奈她仍经常逃学到图书馆看书,后来便正式退了学。

那段时期的三毛自我封闭、陷入深深的迷茫中却又总是找不到方向。文化学院教授胡品清对她的印象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拔俗的、谈吐超现实的、奇怪的女孩,像一个谜。”等到1967年三毛出国后一个月,胡的《断片三则》之一则描写她: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等到幻影变为真实的时候,便开始逃避。

3.

人们熟知的三毛是一个“爱情疯子”,总在不断地追逐爱,爱得倾尽全力,不到遍体鳞伤断不肯死心。


三毛19 岁时作了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的一名选读生,在学校,三毛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女生都会称赞一个叫舒凡的男生。舒凡,本名梁光明,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当时他已经出版了两本集子,在学院内凭借着才情小有名气。三毛借了他的书来读,读毕便爱上了他。

为了让心动的故事有个开始,三毛在操场偶遇舒凡时主动走向了舒凡,抽出他衬衣口袋里的钢笔,掰开舒凡的手掌,然后飞快地将家中的电话号码写在他的手掌上,写完转身就跑掉了。她一口气冲回教室,气喘吁吁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她不要上课了,她要回家等舒凡的电话,而三毛的痴情终于打动了冷傲的舒凡。就此三毛以自己的勇敢追求赢得了她青春时期的第一次恋爱。

当舒凡升上大四时,三毛希望舒凡能有所承诺,她提出了一个在舒凡看来异常荒谬的要求:结婚。舒凡疲倦而冷漠地拒绝了三毛:“我们不要再相互折磨了,我太累了。”

1967年,三毛19岁,她第一次出国奔赴西班牙留学。这是她为了疗愈情伤做出的近乎逃避的选择。失败的初恋让她自此开始浪迹天涯。


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的三毛,在此期间也曾交往过几位男朋友,在西班牙时,有一日本籍的富商同学;在德国时有一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在美国时,有一名台湾籍的留美博士,但是都无结果。命运总是难以言说,因情远走异国的三毛却在异国他乡遇到了此生的挚爱——荷西。

荷西比三毛小,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时,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那时三毛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根被就没有任何恋爱的想法。荷西却经常逃课来看她,这个年轻的男孩一脸认真地对三毛喊道,“Echo(三毛笔名),你等我六年,我读四年大学,服两年兵役后,就跟你结婚!”

世事太无常,六年也太长,长得足以忘记一个人,历经几次情劫,三毛不相信这个男孩子的感情能历经六年不变。为了打消荷西的念头,三毛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

荷西也不生气,只是在离开时,挥着他的法国帽倒着小跑,一边还微笑嘴里一边对三毛说着:”Echo ……再见 ……Echo ……再见……“ 眼里浸满泪水却还在朝三毛做着鬼脸。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


1971年三毛返国,遭遇未婚夫意外身亡的变故,极度痛苦之余她又重新回到了西班牙。

此番重返,她与六年前遇到的荷西再度重逢,此时的荷西已是成熟俊朗的男子,服完兵役,也有了潜水师执照,六年飘忽而逝,难得的是,荷西对三毛的爱意依旧。两个人的结合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事。

三毛曾在《大胡子与我》一文中讲述他跟荷西的故事: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荷西送给陈平的结婚礼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三毛非常喜欢这份结婚礼物,之后一直保存着。三毛跟荷西的结合更多的像是两个灵魂彼此的拥抱取暖,彼此对对方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

跟荷西结婚后两人在撒哈拉定居,三毛在荷西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里极为幸福和自在的一段时光,她完全成为一个经营小窝的快乐的小女人,每天读书写作、钻研菜谱、收集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跟朋友外出野营……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尽管沙漠里物质匮乏,但三毛的精神生活仍旧如同清泉一般总在汩汩地冒出鲜活的生命力,她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在沙漠里领略着有别于故乡的生活,她的灵感也在此自由之地得到了激发,她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沙漠里生活的本来模样,著成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迅速掀起了一股“三毛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