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有点贵了、因为它来自一顿
上千万的饭局
——巴菲特的午餐。
2008年主角盖伊·斯皮尔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后来就把他们谈话的内容,对于巴菲特的了解汇总成了书,以下是部分节选。
一、坚持自己的原则
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就是知行合一
,在任何情况下,行为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
遵循自己的原则
。
只要是和原则相违背的,和目标不一致的,都要放弃。
【案例】
1995年,科技概念股暴涨,整个资本市场都在追捧,巴菲特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当时有舆论就说,
巴菲特老了,眼光跟不上了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开始不断下跌,大部分人都开始抛售。
本书的作者用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分析后,用大量的资金购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结果,
1997
年爆发了金融危机,
科技概念股开始暴跌,
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却没受到影响
,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价格翻了四倍多。
其实民众多数都是不理性的,市场也存在跟风行为,如果在币圈你看到什么涨买什么,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会被收割得很惨。
二、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
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是指,我们要给自己
创造正确的工作环境
,这样,
大脑就主动远离了很多噪音的干扰,
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
。
【案例】
巴菲特公司
总部
在
远离华尔街的奥马哈
,这样就可以
远离疯狂的人群
,
不被外界信息干扰
。公司不放在闹市区,就不会有太多人拜访,避免在无效的社交上浪费时间。
巴菲特的办公室装修得不豪华,办公桌小一点,不用放什么杂物,也
不会影响自己读书看报和安静思考
;
办公室
没电脑,不看大盘
,经常手机关机,没有电子邮件,就是
为了遵循自己的投资原则
,
要长期持有
。
其实炒币有一大忌就是看群,会常有人说XXX一定涨到多少钱,XXX明年会怎么样,身边的噪音多了是会影响你的判断的。
三、永葆童真与好奇心
保持童真、对这个世界保持开放性和好奇,积攒一个个小幸福,这样,
我们就会在生活中找到满足感和快乐
。
【案例】
巴菲特每天都要喝高糖高热量的可乐,医生不让他喝,他解释说,他经过计算,人类死亡率最低的年龄是6岁,所以他
要学习
6
岁小孩的生活习惯
,
多吃点糖,这样他心里有安全感
。
巴菲特还特别爱玩桥牌,每周至少四次,每次两个小时,他还创办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桥牌比赛。除了玩桥牌,巴菲特还是个有名的段子手,为的就是培养一个好的心态。
今年比特币涨了二十多倍,把多少人甩下了车。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是拿不住的,更无法做好价值投资。
四、培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培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是指,朋友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
慎重交友
,最好多跟牛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
【案例】
巴菲特就告诉作者,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和正确的人在一起
。
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进步
。
巴菲特选择朋友的一个办法是,假如一个房子里有100个人,他会先选出
10
个他想要合作的,再选出
10
个他坚决不合作的,剩下的
80
个人有待观察,
只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少数拿得准、信得过的人身上
。
五、忠实于自己
忠实于自己是指,在做决策时,要遵守 “内部记分卡”,也就是要坚持自己内心认可的价值,而不是用“外部记分卡”,也就是外界的看法、他人的认可来衡量自己。
【案例】
巴菲特非常有钱,但是他住的房子是20世纪
50
年代花
3
万美元买的,开的最多的车也是很多年前花
1.5
万美元买的,早餐吃的最多的是汉堡和可乐,一个富豪,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一个中产阶级。
那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巴菲特在内心认为,
赚钱是为了“自由”
,赚够了钱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开多少工资都是浮云。
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个币一年,那你干脆不要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