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谣与诗
遇见,相似的灵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湖南工商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招募博士英才!四川工商学院2025年诚邀您共 ...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后 ... ·  6 天前  
国家大剧院  ·  今晚19:30 乐中喜闻春之声,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谣与诗

北京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哪都替代不了

民谣与诗  · 公众号  ·  · 2017-07-27 22:00

正文


49 篇文章

今晚,聊聊北京聊聊故乡


同学们好啊:

我是王小欢,在这周一,在被“北京2000万人假装生活”刷屏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篇稿子,是我们作者洪蔚琳写的,她作为北京土著写了很多自己对北京的感受,在这波热点过去之后,我们决定把她发出来。

我有一个北京土著朋友,拍过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就能看出北京的新与旧,欲望和迷茫。

回复“北京”,给你看这张图,图片作者是候睿,我要跟他说声对不起。

——王小欢




1、


眼看着朋友圈被《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屏的时候,我有点心痛。


我是在朝阳长大的北京土著,心痛倒不是因为没有五套房,也不是因为被作者划入了“假装生活”的可怜人阵营,而是心痛北京,被片面地解读成一座排外、精明、 没有人情味 的城市。


北京变了吗?


对于如今已年过七旬的老一辈土著来说,北京正在从故乡变成“他乡”。


十年前的北京是这样一番光景:那时候团结湖一带有个狭窄的臭水河,虽然散发着一股臭气,却并没有阻挡沿河一带的市井繁荣。吃饱了出来遛弯儿的、开春儿放风筝的、遛狗的,男女老少不一而足。


周末有鸟市,走到河尽头,便看到五六个老人,人手一个鸟笼子。其中有些是鸟贩子,但更多的只是出来相互欣赏:你家养的什么鸟,拿出来遛遛!



不知道哪个周末,再走到河边便看不到鸟市了。


我家照旧每周日下午去溜弯儿,走到尽头只看到三两个穿着白背心的大爷,提着笼子大眼瞪小眼——他们不愿没了这遛鸟的习惯。然而气氛终究是萧索了,强来总也聊无兴味,他们渐渐没了影踪。


除了提笼遛鸟,下棋叫骂的场景也是有的。到了夏天,你去看那大树底下,俩人搬俩小板凳对坐。通常一个光着膀子,豆大的汗珠从他背上滚落;另一个穿个纯棉的白背心,全身一片一片地被汗湿透。


这么热的天,俩人还被一群观战的围个密不透风。下午两点,40度高温,谁也不急着回家吹空调,还这么人挤人地凑在一盘棋边上。“这(zhei)你得跳马啊”、“你别听他的,他净给你胡支”。


我爷爷每次在楼下观完战,一整天都对那棋局念念不忘。“你说是不是,老王当时要是跳马就没事儿”、“这棋走得臭啊,要是我下肯定输不了。”


他这么一天天念叨着,照样不知道哪天,为了什么,大树底下也没人下棋了。



院子里曾经热络的街坊邻里,换成了打断层群租房的北漂年轻人。爷爷常常对我说,他已经不认识北京了,去哪儿都发现变了样。


他不懂网络,没什么别的消遣,新的北京让他无事可做。


如果说北京的变迁伤害了谁,大概就是这群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北京大爷。这城市走得太快,对腿脚已不麻利的老人而言着实显得无情。我常常在想,当年那么多提笼遛鸟的大爷,如今都去了哪儿呢?



2、


但对于在北京新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来说,变迁有着不同的意味。


以前人家说,人只有在离开故乡之后才有了故乡。照那篇文章的看法,只有在北京坐拥五套房,过上不发愁的安稳日子才感到对这城市的归属。


有趣的是,我是在最近一年里,才开始对北京有了故乡的实感。


去年7月,我选定了今后做传媒的方向。开始了每天白天在媒体实习,晚上也坚持写作的日子。


有一天晚上在国贸开完一场会,天降大雨。我没带伞,在街边半淋着,等了20分钟也打不到车。好不容易远远看到一辆空车,我下意识地身体前倾招手,结果脚踩空了马路牙子,向前一趴,跪在雨里了。



那辆车本来已经掉头开走,司机看到我都给他跪了,又特意开回来停下。


“姑娘没事儿吧?咱们先去医院吗?”司机一口京片子,听上去挺热心。我说不碍事,只是擦破了一点皮。


“哎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就说我儿子今年要中考了…..”


他开始絮絮地说着自己的烦心事。他家在大兴,教育资源太贫乏,孩子的成绩上不来,他琢磨着是让孩子争取去个极差的高中,还是干脆报个职高,学门技术。


“我不懂学习啊,帮不了什么,只能每天天没亮就往城里开,多拉活儿给家里挣点钱。”


我一边听着他念叨,安慰着他,一边打开电脑开始赶稿子。雨把车窗完全打花,窗外是一个像印象派油画一样朦胧的、密布着五彩色块的世界。我用手擦一擦玻璃,让自己能稍稍看得真切。


擦破皮的膝盖有点疼,手上攒着的几篇稿子让我有点喘不过气,可是这一刻的北京,真美啊。


我意识到自己从未如此认真地观察过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辛苦奔忙的人们。


北京的美,是从前躲在父母羽翼下的我看不到的,是象牙塔里的我看不到的。越接近它的真实和残酷,它的美才越清晰地展现出来。


我知道我奋斗的日子才刚刚开始,但正因为这一点点开始,我才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人生和这城市有了密切的关联。它在见证着我的每一点努力,它也宽容地接纳了每一个辛苦打拼的夜归人。所谓接纳,不是许诺千金和五套房,而是让你心存一丝希望。


北京这么大,它有无限可能。我在这偌大的城市里如此渺小,却有如此巨大的空间,期待明天的生活会不同,期待点滴的改变能鼓励我继续走下去。



所以,不管是土著还是远道而来奋斗的人,北京怎么可能仅仅代表生存而不是梦想。


正是因为曾在这里一无所用、跌跌撞撞、痛哭流涕,才会对这城市生出百般复杂的感情来。 正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人生的难,它才成了你终生无法磨去的一道生命印记,它才让你比那些所谓的生活悠哉的南城五套房,更懂得北京。



3、


最近几年里,但凡提到北漂、土著、故乡不再、归属感丧失这些关键词,刷屏都是寻常事。人们的神经是如此脆弱,轻轻撩拨就能引起震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