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驿站#
#疯子有礼#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7点,万众瞩目的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即将揭晓。如果你对社交媒体狂欢般的诺奖竞猜兴趣缺缺甚至有些审美疲劳的话,那么放下手机,打开这样一本新书,看1948年以来的34位诺奖得主拿出足够多的时间面对来访者,真诚地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讲述他们阅读写作中的种种经验与思考,可能更有助于你重燃对文学和阅读的热情。没错,这本书就是《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巴黎评论》杂志创刊于1953年,尽管创立时间相去半个多世纪,但在经营文学这件事上,《巴黎评论》与诺贝尔文学奖都在有意识地追求某种稀缺性和唯一性,并且他们都成功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年只颁发一次,一次一般只颁给一位作家;《巴黎评论》一年只出版四期,其王牌栏目“作家访谈”每期刊登一至两篇作家访谈,且一位作家终其一生一般只会被该栏目访谈一次。在这种极致稀缺性的对撞之下,二者的重叠部分,也就是那些既登上过《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又获得过诺奖的作家,便成为一个足够特殊的样本群体,可供我们深入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乃至文学本身的奥秘。
自《巴黎评论》创刊时起,截至2022年底,全世界共诞生了72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而在他们当中,曾登上过《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的作家,一共34位,T.S.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聂鲁达、马尔克斯、布罗茨基、帕慕克、莱辛、略萨、门罗、石黑一雄等作家悉数在内,几乎涵盖了七十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半壁江山。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这34位诺奖得主的《巴黎评论》访谈被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在同一本书中,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便是这本《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书中除收录34位诺奖作家的访谈文本外,还在每篇访谈前设置了诺奖信息页,补充介绍该作家的生平及诺奖获奖理由。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均由瑞典文学院撰写,在诺奖结果公布之日随结果一起发布,但相关获奖理由的中文翻译历来版本不一、千奇百怪,本书相关获奖理由均直接翻译自诺奖官网,且力求直译,翻译相对准确可信。
同时,书中还独家收录了部分受访作家的手稿图,总数达31幅,足以让读者一睹众多文学杰作的初始面貌。另外,这本书采用环保无腰封设计,展开“腰封”即可收获一张独家版《巴黎评论》诺奖海报,海报内容涵盖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巴黎评论》与诺奖渊源、《巴黎评论》受访作家谈诺奖等众多精彩花絮。在本书问世之前,简体中文版《巴黎评论》系列已持续出版超过十年,出书总数达10本,这难免就会让刚刚接触《巴黎评论》系列的读者心生犹疑,不知自己该从何读起。如果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还不明朗的话,那现在,答案就很明确了:从这本《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读起。无论是对诺奖相关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对初次接触《巴黎评论》系列的读者,这本《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都会是很好的入门选择。
转+关+评,下周末抽选两位博友寄赠。出版方官方微博: @99读书人 。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7点,万众瞩目的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即将揭晓。如果你对社交媒体狂欢般的诺奖竞猜兴趣缺缺甚至有些审美疲劳的话,那么放下手机,打开这样一本新书,看1948年以来的34位诺奖得主拿出足够多的时间面对来访者,真诚地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讲述他们阅读写作中的种种经验与思考,可能更有助于你重燃对文学和阅读的热情。没错,这本书就是《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巴黎评论》杂志创刊于1953年,尽管创立时间相去半个多世纪,但在经营文学这件事上,《巴黎评论》与诺贝尔文学奖都在有意识地追求某种稀缺性和唯一性,并且他们都成功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年只颁发一次,一次一般只颁给一位作家;《巴黎评论》一年只出版四期,其王牌栏目“作家访谈”每期刊登一至两篇作家访谈,且一位作家终其一生一般只会被该栏目访谈一次。在这种极致稀缺性的对撞之下,二者的重叠部分,也就是那些既登上过《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又获得过诺奖的作家,便成为一个足够特殊的样本群体,可供我们深入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乃至文学本身的奥秘。
自《巴黎评论》创刊时起,截至2022年底,全世界共诞生了72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而在他们当中,曾登上过《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的作家,一共34位,T.S.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聂鲁达、马尔克斯、布罗茨基、帕慕克、莱辛、略萨、门罗、石黑一雄等作家悉数在内,几乎涵盖了七十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半壁江山。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这34位诺奖得主的《巴黎评论》访谈被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在同一本书中,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便是这本《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书中除收录34位诺奖作家的访谈文本外,还在每篇访谈前设置了诺奖信息页,补充介绍该作家的生平及诺奖获奖理由。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均由瑞典文学院撰写,在诺奖结果公布之日随结果一起发布,但相关获奖理由的中文翻译历来版本不一、千奇百怪,本书相关获奖理由均直接翻译自诺奖官网,且力求直译,翻译相对准确可信。
同时,书中还独家收录了部分受访作家的手稿图,总数达31幅,足以让读者一睹众多文学杰作的初始面貌。另外,这本书采用环保无腰封设计,展开“腰封”即可收获一张独家版《巴黎评论》诺奖海报,海报内容涵盖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巴黎评论》与诺奖渊源、《巴黎评论》受访作家谈诺奖等众多精彩花絮。在本书问世之前,简体中文版《巴黎评论》系列已持续出版超过十年,出书总数达10本,这难免就会让刚刚接触《巴黎评论》系列的读者心生犹疑,不知自己该从何读起。如果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还不明朗的话,那现在,答案就很明确了:从这本《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读起。无论是对诺奖相关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对初次接触《巴黎评论》系列的读者,这本《巴黎评论·诺奖作家访谈》都会是很好的入门选择。
转+关+评,下周末抽选两位博友寄赠。出版方官方微博: @99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