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福州疾控
传播健康信息,维护公众健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福州疾控

萌宠警报!土拨鼠竟暗藏鼠疫风险?

福州疾控  · 公众号  · 宠物  · 2025-03-27 19:4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土拨鼠作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虽然外表呆萌可爱,但可能传播鼠疫这一烈性传染病。文章详细描述了鼠疫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土拨鼠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

虽然外表可爱,但土拨鼠实际上是鼠疫病菌的宿主,生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关键观点2: 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跳蚤)、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关键观点3: 鼠疫的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等。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的病死率几乎为100%。

关键观点4: 预防鼠疫的措施

预防鼠疫的措施包括远离土拨鼠、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如穿戴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虫剂,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接触土拨鼠后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医。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宝子们,最近有没有被 土拨鼠 萌到?那圆滚滚的小脸、呆萌的小眼神,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抱抱。但今天,我要给大家提个醒:这可爱的小家伙, 竟然可能传播鼠疫 !用《哪吒2》里哪吒的台词来说,就是:“别看它萌,它可是个危险分子!”

19bf73c65f124245d9bf2ecae0b29b08_17352d7012c24470bfcccfb63b56abf3.gif


图片
土拨鼠到底是什么“鼠”?

土拨鼠,学名 旱獭 ,是一种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啮齿类动物。它们看起来萌萌哒,但其实却 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份,分布着广泛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土拨鼠就是这些疫源地最主要的宿主动物。


e1515984e887a42f816bb9e8c4ae8caa.jpg

图片
土拨鼠是鼠疫杆菌的主要自然宿主

土拨鼠看着十分可爱,却是鼠疫耶尔森菌自然宿主。很多人以为鼠疫都是家鼠传染的,其实,自然界的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是鼠类、旱獭等啮齿类动物。


20123eeb92edd18832bb7045ff757165.jpg

鼠疫 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甲类传染病。一旦感染,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症状,病情常常迅速恶化,死亡的可能性极高。鼠疫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

  • 病媒生物传播 :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土拨鼠身上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 接触传播 :人接触染疫的土拨鼠,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 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图片
感染鼠疫后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有突然 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 。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为100%,而且患者在几天内便会死亡。

  • 腺鼠疫

    腺鼠疫为最常见的鼠疫类型,可占鼠疫病例的 80%以上。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

  • 肺鼠疫

    感染肺鼠疫后很快便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 败血症型鼠疫

    败血症型病人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1d8a7a68eeb842a39552f30627ad3e05_13A2126C1B0A31C39750B824A394A36A.jpg


别怕!鼠疫可防可控


图片


0 1


远离土拨鼠,保持安全距离 无论土拨鼠看起来多么可爱,我们都必须保持警惕,远离它们及其洞穴。不要尝试捕捉或饲养土拨鼠,更不要与它们亲密接触。在旅游景点,围观和逗弄土拨鼠属于高危行为。

0 2


做好防护: 在野外活动时,穿戴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虫剂,防止跳蚤叮咬。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防止啮齿动物和跳蚤滋生。

0 3


健康监测: 如果接触了土拨鼠并出现可疑症状,如高热、淋巴结肿大等,应立即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c28c726c8003103beea1292361ec3555.jpg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删除)

供稿:急性传染病防控科
编辑:小麦色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