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点击上方蓝字“
观点
”,欢迎关注并置顶,即可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深度资讯。
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呈现鲜活思维与商业逻辑背后的解读。
从“林荣新”“林荣滨”到只有“林荣滨”,不仅意味着林氏风格的改变,也象征着三盛从幕后走到资本市场台前将要发生的变化。
观点地产网
11月20日晚上,刚刚入冬成功的福州,鼓楼区福山脚下,十数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正围着一张太师椅观摩拍照。
这是一张椅背用鹿角倒立制成的太师椅,也是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的私人收藏品。据说,三盛部分项目样板间中不少稀奇的装饰品,都是他辛苦淘来的宝贝。“(老板)很难得有私人藏品会毫无遮拦地放在样板间里给人参观。”随行的销售人员说。
闽商素来低调,若不是三盛召开的交流活动,外界很难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林荣滨。
成立于1988年的三盛并非市场“新兵”,至今已形成实业、地产、资本三大业务板块,但多年来林荣滨鲜有露面。直至今年下半年顺利完成借壳,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为了树立公司形象的林荣滨才刻意增加“曝光率”。
“我们要多跟媒体和资本市场交流。”显然,上市仅仅是迈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要想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无论三盛还是林荣滨需要树立更为积极的形象。
与林荣滨的面对面交流,在一个装修奢华的会厅进行。一段企业宣传片结束后,灯光重新亮起,手里捏着一小叠名片的林荣滨笑着走到屏幕前。
名片是新印的,两面分别用繁体、简体字郑重地写上“林荣滨”。到了这一刻,与会者才确信,站在眼前的人是林荣滨,而非林荣新。
这段插曲源于一个故事:这位董事长曾频繁切换使用两个名字,以致于外界一度迷惑,他什么时候是林荣滨,这次见到的又是不是林荣新。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由于名字发音与堂哥相近,林荣滨在小学三年级时改名“林荣新”,但在户口本上一直保留“林荣滨”,以致于此后无论身份证和公司法人登记都是“林荣滨”,但日常却以“林荣新”示人。就连此前三盛官网上介绍董事长时,用的都是“林荣新”。
今年4月份三盛宣布12.93亿收购利福地产59.56%股权,正式启动借壳上市,彼时公告披露的三盛集团总裁为“林荣滨”,但公开资料显示,三盛集团一把手是一位叫“林荣新”的人。
因而当时有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猜测,林荣新或许是林荣滨的哥哥。
虽然有点哭笑不得,但正是这个“乌龙”让林荣滨意识到,以往低调作风令外界对三盛和他的了解都不多,未上市之前影响尚不大,但在资本市场,低调并不是吸引投资者的正确方式。
随着借壳事宜的推进,林荣滨于5月底正式出任利福地产主席,并在8月份将利福地产更名“三盛控股”。曾经的低调闽商变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为避免再出现乌龙,“林荣滨”亦成为了三盛一把手统一使用的名字。
从“林荣新”“林荣滨”到只有“林荣滨”,不仅意味着林氏风格的改变,也象征着三盛从幕后走到资本市场台前将要发生的变化。
林荣滨虽然低调,却平易近人且健谈,其落座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上市后会跟媒体及资本市场多交流,树立新形象,并多番强调未来三盛会有很多变化。
而在场媒体抛出的第一个疑问,便与接下来三盛的“新规划”和“新目标”有关,这显然也是资本市场最为关心的。
据三盛集团官网介绍,截至2016年底三盛集团总资产逾500亿元,地产开发总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1000万平方米,货值达1500亿元,2017年,其销售目标是超230亿元。
“既然进入资本市场,肯定是希望把上市公司做大。”林荣滨表态,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没有一定规模将难以持续发展,所以计划在未来2-3年做到500亿的销售规模。
不过,发家于实业的林荣滨也同时强调,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三盛不会过于追求规模,更希望在利润上取胜,“我们500亿的规模要挣到别人1500亿规模的利润。”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此前三盛地产旗下的房地产项目基本集中在三盛投资,而借壳并更名后的三盛控股将成为上市地产平台。
近两个月三盛控股已通过收购的方式,从三盛投资手中拿到了福建平潭及济南两个项目,同时与三盛投资成立合营公司,共同在国内扩张新项目。
但由于港交所对借壳的大笔注资有明确的24个月期限规定,目前三盛控股与三盛地产的业务仍相对独立,短期内三盛控股的难以出现明显的规模增长。
在活动现场,林荣滨公开向市场描述三盛的阶段性战略——
先通过大股东借款、发债等手段为三盛控股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两年期限满后,将三盛地产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与三盛投资的合营公司,由上市平台占股55%,未来亦会在国内参与土地投标、项目收购等,实现进一步扩张。
上市之后,三盛的布局重点也将逐步从大本营向全国转移。林荣滨透露,目前福建市场仍占据着三盛近半的份额,未来会降低至25%左右,以环北京、环长三角、西南、山东、福建五大重点区域,也不排除会择机进军上海、海南、江苏等。
但作为地域性较强的福建房企,三盛要迈步全国市场必然需要面临水土不服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处在扩张期的房企都会遭遇的难题。
林荣滨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但他表示会采用“新区用老人,老区用新人”的策略,且尽量选择在已有项目的区域深耕。
为了保证利润水平,此前三盛近九成项目都是通过并购获得,未来也将继续延续这一策略,以收并购为上市平台主要扩张方式,由林荣滨来把关项目投资的最后决策,确认每个项目都能获得预期的利润。
今年以来持续收紧的调控政策对三盛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林荣滨认为,换个角度看,这样反而使得市场上并购的机会增加。考虑到相比公开拿地,收并购在土地及交易上都存在更多的复杂因素,林荣滨还笑称,走拍卖的是小学生,走并购的是研究生。
提及今年大热的租赁住房用地,“研究生”林荣滨则坦言一直有关注,但会慎重考虑,只选择持有成本低的项目,持有成本高很难平衡利润的则不在考虑范围内。
“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市场和政策,但不能跟风,要有独立的判断,目前我还没看到市场上有租赁用地的盈利模式出现。”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除了地产业务,三盛其实也已投资了不少多元化业务,包括物业、教育、消费金融、健康医疗、科技等。
对此,林荣滨表示,未来上市平台依然还是以住宅开发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恰当布局多元化业务。
林荣滨认为,尽管已过了发展最高峰时期,但房地产行业市场还是很大,购房需求同样如此,而在购房之外,教育和养老需求将是人们未来生活的两项最大支出,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近期三盛开始引入台湾一家养老机构尝试养老社区,并收购了一家上市教育公司的股权。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