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景读书
风景读书沙龙以旅游为出发点,由作者亲自为您读书,带您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运营、实操案例等。我们要做的是专业课的阅读,有声,有色,有味,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景读书

民宿是乡村的孩子: 让记忆再现,让体验升华

风景读书  · 公众号  ·  · 2018-04-23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风景读书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微信号, 每天七点,陪你读书!


▼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共读12天

今日共读目标 如何利用民宿使得乡村再生?所谓的再生,我们一直在说复兴,复兴两个字对于我来说有一点庞大、宏大,因为复兴很剧烈,其实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复苏,其实是每一天的复苏,每一天又醒来一次,又看到阳光,每一天我们都在多做一点点事情,我们每一天都有一些艺术的小点,一点点累计起来,其实就是一场大的复兴。今天我们将分 享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戚山山 在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上关于民宿复兴乡村的分享。


戚山山

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国际新锐建筑师、艺术家


15年来,我很小就去了美国,在美国生活了15年,当时我一直是以一种美国人的身份看世界,觉得自己无比庞大,而回到国内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越来越渺小,我回到国内五年了,一直在做建筑,跟着很多民宿到过很多偏远的地方,我越走越远,越觉得自己渺小。


我们所有的人类,活到八九十岁,其实对于大自然来说我们都是孩子。其实跟大自然的连接,我们很多都是通过乡村有了记忆,而我们很多乡村没有的时候,那些记忆也就断了。如何去复兴乡村,再把这些记忆寻求回来,找回来呢?其实我觉得,民宿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因为民宿是一个实体,我们可以把民宿,把人的居住又重新带入到乡村,把乡村激活,把年轻人带进去,而且是带着一种尊敬的态度,然后让我们的记忆再现,让我们的体验升华,当我们在那住一晚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有了新的记忆,可能对将来、未来反复记忆。


回国之后,我在2013年回国,我做的第一个民宿是在浙江西塘的九舍,从那之后我就和民宿结缘,后来我成为了松赞的总设计师,打造整条边境线,去年开始我非常有幸成为了借宿的首席建筑师,给我封了一个称号,就跟夏老师一起去了刚刚前面演讲到的宁夏中卫、广西崇左等地方。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非常不一样的项目,他们的不一样,首先在于他们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对于乡村的定义,乡村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富有情感的概念。 从地理上来说,在广西崇左快到越南边境,是非常不可到达的地方,前年通电,到现在也没有通水,大山里对我来说也是村庄;在上海的浦江,以及最后我想分享的,是在杭州最中心的西湖边,它也是乡村,我想一个个告诉大家,通过这些案例,我作为建筑师是如何思考乡村,做的是什么。因为很多人总叫我设计师,其实我特别不喜欢这个名字,我喜欢大家称我为建筑师,因为设计师的责任是做的设计要负责美,而如果称我为建筑师,至少里面有很多思考的成分,我们是在一起打造未来,给未来留下非常具像的空间,那些空间也能够激活人与人很多的关系,所以我希望通过这四个项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第一个,首先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州崇左天等县的龙门屯,是迷你村的概念,目前取名叫山山&婆婆,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究竟怎么去保护?如何通过民宿去保护?



一个偶然的机会,其实,我们是天等县的县领导带着我跟夏老师去看很多场地,去看很多民宿和入住的地方,龙门屯并不是县领导所安排的地方,因为他们觉得那太破太旧,不太好意思,都没面子带我们去。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就喜欢又破又旧又偏僻的地方,反而是一个女的副县长,她觉得那边的保护还挺好的,她其实有点私心,想带建筑师去看看风貌,并非是入住,而我跟夏老师去那边傻眼了,这就是人间仙境,这就是世外桃源,就是最有特色的地方。最有特色的是老婆婆,有12栋房子是现存的,里面有12个老婆婆,最年轻的有七十多岁,年纪大的快一百岁了,她们特别开心,满带笑容,我们一去她们就开始跟我们招手,后来我发现特别有意思,我只要一招手,她们就像粉丝团一样开始招手,所以我已经到那三次了,我觉得我跟那些老婆婆特别熟。



再后来一次去的时候,我在跟他们交流,正好浙江卫视也在拍摄,今年1月份,我到房间里面跟老婆婆他们一起烤火,这句话是我后来写的,坐下来烤烤火的时候,作为一个建筑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建筑,我才终于悟到什么是建筑,建筑是啥,以前作为建筑师,我们都在做造型,而且现在画图不用手绘,都在电脑上建模,每天都是秒看在那转建筑体,都像神一样在做建筑,而真正坐下来跟老婆婆在一起,我们觉得,原来建筑应该是个温暖的空间,应该是人与人发生非常微妙互动的关系,建筑里面有火塘,老奶奶跟你非常亲切。



刚刚说到的那个问题,我们保护的是什么?后来我发现,我保护的并非是建筑,而是去保护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记忆,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达到这个目标。


说一下龙门屯到底有多偏,可以用一些时间上的数据来说明,在2016年的时候刚刚通电,这是什么概念?连电都没有,才刚刚通路,到现在都还没有通水,没有自来水,老婆婆她们要走半天才能去打到水,我们建了民宿之后,已经保证会有通水。


这就是它的风貌,里面只有12栋房子,每年夏天有水涝,非常有意思的喀斯特地貌,有一些喀斯特地貌的地方永远都是旱,水不知道去哪了,而这个地方每年都会有水,被水淹。


这里的建筑我发现,其实很多都是那边的橄榄式建筑,但又不一样,它把下面都围起来了,我们要保护的是什么?其实要保护当地建筑都是老百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跟他们的生活发生最微妙关系制造出来的,也就是那的建筑反映的是生活中的智慧。这些瓦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搬来的,然后这些树枝,其实起到了很多作用,这都是土墙,时间长了会塌,里面都是木结构的,这些结构都是老奶奶们从周边,因为没有大森林,所以这相当于是外立面的支撑。


这里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是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关系,外面放的柴火,青石板的路,刚刚看到那些树枝,很多点点滴滴的建筑元素,其实都已经融会贯通在一起了,经过老百姓每天的生活,这些建筑的界限都已经非常模糊,而且它是与所有的自然,是让村子和自然浑然一体了,不能看见很清晰的天际线。然后我们对这些房子进行了很多的分析,发现刚刚我所说的很多生活中的智慧,比如说它那如何采光,到前年还没有电,所以只能用自然光,也就是说墙体里有很多的洞,那些洞正好就是光。因为那边的气候非常好,也正好是它的通风系统,所以这些都是老百姓想出来的一些所谓的建筑智慧。


包括阳光,里面的格局,以及这些生活方式。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其实是它的机理,就是这12栋房子,这些老奶奶,其实他们之间都是妯娌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不光是建筑,而是城市机理,建筑与建筑之间,有一些只是隔的非常近,只是一线天,从这里就能够发现邻里关系的微妙性。刚刚我还说到他们如何智慧,特别是1994年,有一场非常大的水灾,没有一户人家搬出去,他们就是很巧妙的,就是到了二层楼,直接住在那,所以他们都是吊起来住在二楼。



这是一个我们刚刚要进入到这个项目做的前期研究,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做前期的定义,就是为什么要把人类再带到这么偏僻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把老奶奶们再搬出来,他们生活的好好的,这个时候我是做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思考,归根结蒂,如果我要在那边做一个建筑,一定是关于爱的问题,如何去搭建我们这些关系友爱的结构。


第二个项目,我想分享的是秦岭留坝,在那儿我们思考的是不同的问题。思考我们是如何重新去定义它,它的广义在哪里,刚刚的项目说的是关于记忆,关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人的关系,而这里说的是我们是如何扩展它,说的是一个更广泛的定义,如何重构它的概念,我们让很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在里面去激活它,因为这里非常大,而且这里留坝河所属的汉中市以及陕西整体的大区域,我们希望能够激活留坝这么一个点,而且是在留坝县的天星亮(音)的村,只有几户居民。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我们想把它变成一个发生器,可以让它影响到整个汉中地区,影响到整个陕西,影响到全国乃至世界。



我们去濑户内海考察,并不是把艺术家带到乡村,而是说如何通过一些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因为在濑户内海岛上生活的都是老人,连子女都不在岛上工作,其实是挺可怜的生活状态,但如何通过一些艺术形式去激活他们的生活状态,让他们自己开民宿,让他们每天可以对待新鲜人,有人去看他们,其实是出于这样一个非常朴素的目的。



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民宿,民宿集群,已经有了全国最好的民宿品牌的资源,而在这里我们做的功课是思考什么是最好的艺术文创?我们想到了璧山工销社、美术馆、咖啡店,看似不起眼的活动都能够组成非常多的体验,以及很多著名的民宿品牌。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个规划,通过不同颜色,这里面有文创片区,有理想国,有这些民宿品牌。 这句话也是,我最近一直有总结很多的语录,我觉得世界上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可能很多人到秦岭,他只被一个非常美好的风景所吸引,而我们是希望能够在这些风景里面注入人类的智慧,能够把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美好风景、大自然的理解带到里面,也就是说我是建筑师,我做的是建筑载体,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这些地方看到那些看不见的,理解那些自己还没有时间,或者一种状态去设想的这些场景。因为我觉得看得见是一种能力,我希望能够通过刚刚说的美术馆、美术馆酒店看到更美好的事物。



为什么一定要把美术馆和美术馆酒店放在一起?美术馆大家以为都是看的,都是白天的作业,为什么不能踏踏实实住在民宿里?其实对于我来说,艺术一定是一个长时间的体验过程,不一定是在你站着的时候,可能花20分钟就能够吸收的一样东西,因为它不是深奥的,它是需要你去呼吸的。如果你能够在一个美术馆里住上一天,你可能从天黑到天亮,从放松状态到紧绷的状态,你可能沐浴之后,可能歇一会儿,晚上十一点再走出来,到美术馆的公共空间,这时候你去吸收美术馆里面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体验,其实我在做松赞的时候就已经体验到了,我在那打造的绿谷就像艺术博物馆一样,看是很难看明白或者能够全部吸收的,而你真正住上三五天,就完全会把这个空间所感动,所以这也是我坚信,为什么美术馆民宿或者美术馆酒店存在的重要性,其实是帮助我们大家去更好的吸收美术,而且能够吸收美术和风景、大自然,这些抽象和具像的所有智慧,可以浑然一体的吸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提升民宿,提升旅游目的地非常好的方式。



不光是建筑是大美不言,我觉得秦岭,所有承载的东西都是大美不言,这四个字是我追求的目标。


很快说一下在上海浦江的项目,那里的初衷其实比较轻松愉快,因为它在上海,我们希望那边是一个上海人群快闪的地方,因为上海人群节奏非常快,大部分的民宿都在非常偏的地方,可能至少需要预留出三五天的时间,那我们周末可以干点什么?所以我们想,在上海的浦江可以有一个快闪的概念和区域,我们像现在在说乡村复兴论坛,可能放眼都是非常偏的地方,但在大城市的周围,其实有大片需要被复兴的城乡,他们是非常被人遗忘的,大家可能是从城里直接坐飞机到了梅县,中间越过了很多值得被发现的地方,而那边其实也住了很多的居民,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建筑,我们现在把那些建筑重新再复兴,再把新的新鲜血液带进来,又有了人的存在。



做这个项目,说繁琐是非常繁琐,但说有意思也是非常有意思,因为每一个宅基地都有一个真正落到每一个村民的户下,他们是一平方米的面积都不能少,你重新新建一栋房子。而政府这边,又是一平方米都不能多,它是一个数字游戏,然后又到新的业主,这里我们会放十个民宿以及理想国、咖啡屋这些很有意思的原创和艺术店。


现在的十个品牌基本已经定了,特别有意思,对于设计来说也是很有挑战的,因为每一栋房子都是迷你小品牌,里面只有2-3间房间,但是是非常有特色的把这些理念做出来,可能飞鸟集我这次会尝试做鸟屋的形式,或者要做一个狗屋,里面有房间是给人住的,而大片的活动场所可能是给狗住的,我们也有家具品牌,可能是家具展厅,也可能是互联网物品的展示。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PAPA House,PAPA在很多语言里面是父亲、祖父的意思,这也是我外公留下来的房子,我把它的房子改造成了城市民宿,这也是我第一次做所谓的女主人,第一次作为民宿主,这里我是三个身份,又是建筑师又是主人,也是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在里面做很多空间上的试验。在这我想探讨的问题,其实是有关于民宿的回归。我为什么把一个非常市中心的地方,就在西湖边,走路不到二十米,其实是老杭州的概念,以前的老杭州基本都是住在西湖边,现在地价就很贵了,但这栋房子其实是七十年代的建筑,后来我们也出租掉了,但因为房子很老,租的人其实挺糟蹋这个房子的,后来我觉得,他不单是糟蹋了这个房子,也糟蹋了很多儿时的记忆,对于我来说这个房子就是乡村的记忆,因为那里是我外公的家,是我每天回家要去玩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就是乡村的记忆,所以我也把它放到了今天的乡村论坛里。



很多人到杭州来玩,他们都是住酒店游西湖,而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杭州人,我觉得西湖是要被生活的,西湖不是被游的。每年五一、十一的断桥都快被踩踏了,我觉得那不是杭州的正常面貌,也不是看西湖的方式。而我喜欢晚上去西湖边夜跑,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西湖是需要被生活的,所以我也希望把PAPA House成为一个真正想了解杭州、了解西湖的人的落脚点,里面有厨房,有客厅,就是一个小屋,你可以在这里待上三五天,真正去菜市场买菜做饭,体验杭州人的生活。


因为这里面包容了我外公很多的记忆,他在阳台上养鸟,充满着阳光,充满着诗意,所以我把这个非常富有记忆的地方改成了浴室,充满空气和阳光,希望是比较浪漫的记忆回放。也是因为七十年代的房子卫生间都很小,只有蹲坑,而我们现在对于卫生间的需求,要有台盆,要有浴缸,要有坐便器,放不下,我们现在就用了浴室。


旁边感觉有点稀奇古怪的柜子,其实以前是一个可以走进去的衣柜,也是我以前捉迷藏躲的地方,我把它变成了一个可以反映我儿时玩乐记忆的橱柜。只有几样东西是被设计的,一个是柜子,另外就是这道门。门我觉得在现在的居住空间里面太多了,每个人可以数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扇门,我数了一下,不到七十方的空间里面有八扇门,而里面可能就生活一对夫妻或者一个独生子女,三个人,何必要七八扇门,我觉得客厅、餐厅和卧室,三个人只需要一扇门就行了,我就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三个空间只用了一扇门,因为一个人在卧室睡觉,另一个人在客厅,其实你只需要一扇门,因为门对于建筑师来说就是一道界限,就是在纸上多画一条线,每画一条线就是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我觉得建筑师的工作有时很冰冷,现在城市里的大楼都是建筑师所谓设计出来的,我觉得很多都是不太负责任的乱画,你重重的一笔就是一条大的界限,所以我在这里是小心翼翼定义这扇门,不画三条线而只画一条线。


这个时候的门在关的时候就完全是埋到墙里面,我也通过颜色去定义空间,因为这个房子实在太小了,每一间房间都非常小,我希望通过中间的白色空间,可以延伸到另外一个空间,也就是说你在房间A,你其实是借用了房间B的视觉体验,也就是说你这个房间本来只有10平方,你可以感受到15平方,另外的房间里10平方也变成了15平方,三间房间本来只有30方,但你的体验是45方,你放的很小,但体验可以很大,我觉得建筑师需要有这样的能力,你买了80方的房子,可能里面的体验是120方,这也是我刚刚在做前面播的九舍里面的概念,九舍的占地只有一亩,但通过我的设计,有的客人在里面走上的三万步,他觉得可以一直走,这也是我从古镇西塘体会出来的,西塘非常小,可能只像天安门广场一样大,但你可以兜上一天一夜,所以空间像魔法一样,可以通过我们的智慧变大变小,可以装满很多记忆,有记忆的时候整个空间就变的非常大了。

空间能够带动人的状态,状态带动情感,情感就能够使空间变的更有意思。


我通过四个项目说到了我在思考的一些问题,或者话题,有关于保护,有关于如何去定义乡村和乡村民宿,有关于如何利用民宿使得乡村再生。所谓的再生,我们一直在说复兴,复兴两个字对于我来说有一点庞大、宏大,因为复兴很剧烈,其实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复苏,其实是每一天的复苏,每一天又醒来一次,又看到阳光,每一天我们都在多做一点点事情,就好比刚刚说的大地艺术季,并非是请很多有名的艺术家去做重量级的艺术作品,那是只是昙花一现,而我说的是每一天的付出,我们每一天都有一些艺术的小点,比方说我们九张图的拍照这些,一点点累计起来,其实就是一场大的复兴。


建筑是一种温柔的力量,这也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通过规划也好,建筑也好,室内也好,家具也好,一点一滴把这种比较温柔的力量带到我们的生活中。


因为我认为,这是关于一个意识,作为建筑师在做建筑之前,并非手法,并非造型,并非你设计的漂不漂亮,当然漂亮是必需的,美是必需的,但它是一个结果,首先我们要有意识,有了意识才会有态度,有态度之后就能够指挥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对了它才有正确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有非常好的结果,它的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有非常正确的意识,所以它是一个前因后果,这是我不断在告诫自己的一个宗旨。


谢谢大家。


风景读书,陪伴你的风景旅途!



Tips: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从4月2日开始,我们将共读的是《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请各位书友记得每天阅读我们的推送哦!


读书打卡:新年,新规则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书友们注意啦,关于如何打卡:


1、将每日风景读书推送的文章不设分组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给风小景或风景读书会员群均可,可以每天一发,也可以月末集中来发。 打卡时间仅限每日早7点-晚24点


2、打卡签到本着自愿的原则,小景主要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呦~


3、针对当日忘记打卡的同学要记得“补打卡”哦(补打卡:将遗漏打卡的所有天数的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截图给风小景,当月补打卡次数 最多1次 ),不然风小景也会督促大家打卡的哦!


关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奖励:


1、坚持每日阅读并 不设分组转发朋友圈,连续打卡签到累计一个月 的同学将会 获得2018年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100元的优惠券 。详情请咨询风小景。大地风景研究生班报名链接:http://mp.weixin.qq.com/s/ca3E6crZhosUSEs9h5F75g


2、欢迎大家在 共读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区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 感,获得留言点赞最多者, 我们也将选出 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 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200元优惠券。



“风景读书”将与您共读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果您想跟我们一起读旅游行业的经典书籍

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咨询风小景


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是风小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