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李清照: 我是喝酒赌博的山东女汉子,也是婉约多愁的词霸李三瘦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6-12 07:00

正文

来源:周公子爱读书(ID:yushanzhaji)

古墨社


今天要写的人是宋朝第一文艺女青年,同时也是我的山东老乡——李三瘦。


为什么叫她三瘦呢?因为她写过三句带瘦的千古佳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一句写花瘦,一句写人瘦,最后一句厉害了,花儿已经很瘦了,人却更瘦!

 

当年每一句问世后都是横扫大宋词坛,屡屡问鼎年度最佳词作,“国民女神”、“一代词宗”、“千古第一才女”各种光环头衔更是不在话下。

 

那么,问题来了,三瘦同学为什么这么有才呢?


01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瘦同学出身于山东济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老爸李格非混的是主流文化圈,跟苏门四学士是经常一起喝酒撸串的好基友,平常发个微博,连超级大咖苏轼都会时不时冒出来点个赞。


李格非不仅自己是文化人,两任妻子也都是名门之后,一为宰相王珪之女(三瘦之母,产女后早逝),一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都能识文断字。

 

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三瘦的父母却为她创造了非常开明宽松的家庭环境。尤其她老爸,对于她的文学兴趣与天赋不仅悉心爱护与指引,还专门设饭局请苏轼学生晁补之做其文学导师。

 

所以三瘦同学的文学启蒙之路是这样的模式:家书万卷+父母指引+高手点拨,装备如此,不开挂都说不过去。

 

天赋与环境俱备,于是十几岁在山东老家便写就一首轻松明快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原来,大明湖畔不仅有夏雨荷,更有文采飞扬的李清照!

 

后来随父迁居京城开封,少女时代的又一力作横空出世: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用绿肥红瘦,形容雨打海棠之后叶繁花残,比喻之新颖,形象之生动,堪称神来之笔,一时间圈粉无数,红遍京师。

 

晁补之对这个得意门生喜爱有加: “李家有女初长成,雏凤清于老凤声”。

 

啧啧,看来身边一众一流名家的叔叔伯伯们对三瘦同学也是大写的服气啊。

 

三瘦:现在大家都在讲原生家庭和尊重孩子兴趣发展的重要性,千年前的我可就是个完美范例哦。



02

不为无益之事 何遣有涯之生


由于家风宽松开明,三瘦同学不仅文采出众,对文人墨客喝酒赌博的风雅之事也是无一不精。

 

她酒量应该不大,因为从她发的状态来看她经常喝醉,不过,人家本来喝的就是一份心情,一份闲趣。

 

开心要喝: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喝的都找不着北了。

 

伤春要喝: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嗯,这酒的后劲貌似有点大。

 

赏花则更须美酒助兴:

菊花开了——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梅花开了——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茶花也开了——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相思情浓那就更得喝了——“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重阳节,和老公分居两地,大不爽,喝!——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晚年飘零江南,国破家亡,何以解忧,唯有醉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

 

传世共四十几首词作,其中一半跟喝酒有关,一般人喝酒是闯祸误事,三瘦喝酒却喝出了词作史上的一座文学高峰。

 

相比喝酒,三瘦同学的赌博技艺那就高超多了。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巳。”

 

我天生喜欢赌博。一旦赌起来就沉迷其中,废寝忘食。而且,姐赌了一辈子,不管玩法如何、赌注大小,每次都是赢得盆满钵满,就从来没输过!为什么呢,因为姐下的功夫深啊,哈哈~

 

——看看,这世界是多么得不公平,读书学习比大家强也就忍了,连喝酒赌博也甩我们几条街!


 自南渡来流离迁徒,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


战火纷飞逃到南方,我的赌具都丢了,虽然玩不成,但我这心里可一直都惦记着呢!


——三瘦姐,这都啥时候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得赌,保命要紧啊!


痴迷至如此,后来干脆拿出学术态度著了一本《打马图经》,记录她开创的一种叫“打马”的博弈游戏,有人考证称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

 

独孤求败到自创招数啊!

 

在序言中,她不无自豪的宣称:“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在三瘦同学看来,玩儿,不但要玩得专业和尽兴,还要玩得青史留名。

 

好一位热爱生活、全心投入的可爱玩家!

 

明人袁宏道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有趣的人原来都是因为他们会玩啊!

 

三瘦:同学们,人生苦短,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啊。我和我的师公苏轼一样,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善于挖掘人生乐趣的生活家哦。



0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缘分,有时候说来就来。

 

三瘦同学的爱情始于17岁那一年的情人节——元宵灯会。

 

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呢?大家来看古人的朋友圈: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哎,说好的白头不相离,这才一年啊,人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单身青年辛弃疾也出来相亲了。

 

在古代,待字闺中的姑娘们平时不能随便出门,但是元宵节这天却可以呼朋结伴,出游赏灯——其实没几个人赏灯,大家都是来找对象求偶遇的。

 

没错,三瘦同学和官二代赵明诚就是这样在绚烂灯市中不期而遇——而这,是一场偶像和粉丝的邂逅。

 

彼时,三瘦同学已是名动京城的词坛红人,赵同学早就仰慕已久,如今更是一见倾心。

 

大家都是山东老乡,老爹也都在京城为官,门当户对,于是顺理成章,领证结婚。

 

婚前,三瘦还在朋友圈发过一条很可爱的状态: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一大早,露水还没消呢,我荡秋千就荡出了一身汗,运动衫都湿透了,嘻嘻,是不是玩的很疯,就在这时未婚夫赵同学突然冒出来!

 

哎呀!来也不提前发个消息,我这花容不整的,羞的我鞋也顾不上穿,就着袜子赶紧逃,头上的金钗都跑掉了,好一个狼狈!可是奔到门口,我又舍不得进去,急中生智拽过一株青梅,以嗅花做掩饰,偷瞄帅哥两眼~

 

嗯,这株青梅长的实在太是地方了!

 

这条状态把少女娇羞慌乱又有那么一点大胆俏皮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惹得围观群众纷纷留言调戏……

 

而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赵同学则是一脸的笑意盈盈:我这媳妇实在太可爱了,真想今天就领回家!

 

婚前已经如此秋波暗送,婚后,但更是撒的一手好狗粮!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老公,花美还是我美?

 

赵明诚,勾一下媳妇鼻子:明知故问,调皮!

 

街头秀个恩爱还不算,在家互撩也要发个状态出来刺激单身狗和老腐朽。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黄昏来雨,扫尽炎热,弹完琴上点淡妆,换上新买的睡衣,冰肌玉骨若隐若现,趁机撩一把老公:亲爱哒,今晚的竹席应该很凉快哦!

 

这状态一发,很多程朱理学的“正人君子”坐不住了,跳起来大骂三瘦同学“不知羞耻、荒淫放肆”。

 

——新婚燕尔秀个恩爱而已嘛,看不惯不看呗,吃你家盐了,还是挡你家WIFI了,咋这么激动呢!你看我,只管偷偷脸红,啥也不说。

 

三瘦:我就喜欢他们看不惯我又奈何不了我的样子,哈哈~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这段婚姻中最幸福的时光一是新婚蜜月期,二是赵家衰败后他们在青州老家的十年平民生活。

 

两个人志趣相投,一起收集书画古董、金石碑帖,整天合伙败家,在外面看到喜欢的古物,钱不够就当街脱下衣服首饰到当铺换钱。搜罗回来后再一起欢天喜地的整理,鉴赏,考订。

 

闲来无事,煮上一壶新茶,对着家中堆积如山的图书,猜某个典故、某句诗在某书的哪一页,赢者先饮。两人玩得不亦乐乎,作为常胜将军的三瘦同学,常常得意忘形得连茶碗都打翻。


但终归是凡人夫妻,有幸福甜蜜,自然也少不了苦涩烦恼。

 

他们常常分别,新婚不久,赵明诚就外出远游收集金石碑帖——古今如一,事业才是男人的真爱啊!

 

后来党争激烈,三瘦老爹因为和苏轼走的近,被贬官遣乡,连子女也不能居住京城,三瘦同学被迫回到济南娘家,与新婚丈夫一别就是两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啊!


然而,爱到如此深沉却也没能逃过中年危机,青州十年之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官场得意,纳了年轻貌美的侍妾,将三瘦独自留在青州老家。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最近又瘦了,不是因为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为什么呢?


纵使唱了千万遍阳关曲,也没留住他……

 

一别又是三年。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明明我们三瘦同学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什么却成了婉约词代表?离愁太多是也!

 

三年的深闺寂寞之后,三瘦独往莱州寻夫。

 

人道山长水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途中独自在旅馆中听着潇潇雨声不禁泪水涟涟,给在青州的闺蜜发消息,感叹惜别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担忧与恐慌,不知相见之后丈夫是何态度。

 

到莱州之初果然遭受冷遇,虽然最终凭着二人在文学与收藏上的艺术共鸣重新唤回了夫妻情分,但她的心里想必也已留下了缕缕伤痕……


这样的三瘦,令人心疼。


我常想,以三瘦的好强个性,如果是在今天,作出别样的选择也未可知,可叹在古代,纵使才华耀目也终究需要依附丈夫和家庭。

 

清照:何必艳羡他人神仙眷侣,别人的围城里也有你看不见的苦痛和挣扎,与其抬头追逐别人的光芒,不如低头经营自己的小确幸。



04

半生飘零归何处


家愁方消,奈何国恨又来。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三瘦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就此开启,期间担任南京市长的赵明诚竟在部下造反之时,从城墙上悬下绳索弃城而逃。

 

想到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还有自己那贪生怕死的丈夫,逃难路上三瘦同学掏出手机愤而发出一首《夏日绝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