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近日,六集大型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纪录片全景式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十年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兼具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的地区发展“国家相册”优秀代表。
六集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指导,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河北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摄制。2024年2月26日起,《京津冀·瓣瓣同心》采用三地联播模式,河北卫视、天津卫视、北京卫视、北京纪实科教频道四大上星频道同集错时播出。
围绕作品创作创新、三地联合制作方式,由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研讨会”前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主持研讨会。
在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方面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京津冀·瓣瓣同心》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兼具了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
国家广电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
从大主题、大视野、大情怀和大制作四个方面总结出该片在主题主线思想宣传,历史与现实视野的结合,呈现领袖情怀、人民情怀、纪录片人情怀以及影像技术巧妙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
表示,该片站位高远、全面准确,呈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实践,这部纪录片实际回答了京津冀协同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展现了问题导向和协同观念。同时顾亚奇点明该片导向明确,叙事精巧,具备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个体日常采取精细的叙事,既有高层规划师的高瞻远瞩,同时展现人民生活的改变、生态环境改善等民生福祉。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
认为,该片体现经济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政治高度,同时赞扬了该片的文风。在主题命名上采用“瓣瓣同心”以柔软话语拉近观众与政治话语的距离,用相当的篇幅,从京津冀三地地缘、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经济发展现状等角度出发,将需要整合的逻辑脉络叙述得非常清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
认为,该片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京津冀十年协同发展的壮丽而生动的图景,整个作品在表达中高度还原、揭秘式地展示了战略实施规划、谋局布篇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过程,包括如何面对三地之间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产业布局方面一系列的难题,这些揭秘是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能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维度,能帮助大家理解区域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同时他赞扬了创作团队的创作定力,区别于网感、跳跃活泼和一些取悦观众的创作手法,该片采用沉稳大气、以理论事的框架,这种认知逻辑使得作品具备极强的审美价值。
在人文情怀的展现方面
,关于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京津冀·瓣瓣同心》注重以小切口呈现百姓视角,细节生动,用丰富、生动、精确的镜头语言,深度地、高质量地捕捉到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群像的塑造客观、真实、有力而富有温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高晓虹
认为,该片大而不空、小而不碎,大有大的理念,小有小的情怀,鲜明、新颖、真实,主题逻辑鲜明,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对发展落差的描述深挖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根源,引出如何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的重大。该作真正做到了“将熟悉的事情说出新意、说得耳目一新”。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
强调,该片在宏大叙事与个体表达的关系中构建了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情感起源的变化,作品中充满了生动个案,凸显了个体在大历史背景下的生动形象,而非仅仅折射时代的光彩。
在艺术创新和审美价值方面
,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画卷,通过丰富的纪录片创作手段带来审美愉悦。该片采用航拍技术,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拓宽看待世界万物的视角,是一种新的影像修辞,以宏大场景的描摹刻画令人联想到重大政治主题,具备强烈艺术冲击力,对展现政治高度非常有帮助。
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汪帆
说到,积极探索类型化呈现形式,科学吸纳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用好的创意,倾力讲好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是下好纪录片这盘大棋的追求。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
指出,该片具备史诗性和崇高美,全篇生动呈现了史诗般的壮美品质,刚健质朴、大气磅礴,汇聚历史与现实,展示了京津冀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呼应时代精神的同时展示精神面貌,以诗意展现发展成果和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开拓了纪实美学的新景象。
在推动产生纪录片新生产模式、发展纪录片新质生产力方面
,在专家学者们历数《京津冀·瓣瓣同心》以纪实手法全景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个个标志性的节点,一次次关键的指引,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书写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非凡历程,昭示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令人心向往之历史性工程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图景的同时,与会者一致认为《京津冀·瓣瓣同心》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开展的一次成功创作探索。《京津冀·瓣瓣同心》汇聚三地合力,创新机制、协同作战,联播体的成功取得一次率先突破,同时也是一次合力攻坚的成果。
主创代表、河北广播电视台编委会委员朱新
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内容形式方面,还是运作机制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纪录片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探索,获得积累。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
提到,2023年6月,中广联合会京津冀纪录片制播协作体正式成立,助力加强了京津冀三地媒体间交流合作、京津冀三地开始汇聚、团结越来越多的制作力量,集聚更多人才、资源和传播平台,凝心聚力拍出好作品,努力打造三地文化协同发展高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维度全景式呈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的辉煌成就,以及背后的丰富细节与感人故事,矢志不渝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推动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拿出情感温度、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的纪录片。
河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贾敬刚
认为,作为“京津冀纪录片制播协作体”第一次汇聚三台精锐力量在纪录片生产方面所做的尝试,《京津冀·瓣瓣同心》证明了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抱团精进是纪录片创作更上层楼的必然选择。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
认为,该片在新时代提供了一种新型创作生产方式,代表着一种纪录片的新质生产力,突破了过去各自独立作战、没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困境。他强调纪录片创作要自觉以纪实思维为主,辅之以恰到好处的审美思维塑造人物,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真正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一定要在艺术创作上有不靠数量而靠质量取胜的理念。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晓东
强调,创新不仅是技术和业态方面的创新,同时是管理方式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该片实现了在广播电视区域合作上的一次成功探索,目前整合聚合形成发展合力是国家广电总局的三大重要工作方向之一。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
在总结发言时说,《京津冀·瓣瓣同心》是一部思想含量、艺术含量、感情含量都很高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宣传习近平治国方略的品质力作,展现了纪录片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第二,该片是一部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献礼的电视精品;第三,这是一部用现实的视角来观察新时代的匠心之作。真实的记录充分地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展现了城市建设的崭新面貌,讲述重点领域取得的率先突破,记录了三地协同创新和一系列改革举措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显著成就,描绘了三地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充分展现了纪录片人把握时代之脉搏、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为新时代留下来真实鲜活生动详实的纪实影像的职业使命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