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l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作为一名中年人,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永远不要享用你承担不起的东西。
中国有句老话,
“月过中秋清辉减,人到中年万事休。
”
这句话很有道理,人在年轻时,应该以“加法”的原则来行事,多与这个精彩的世界碰撞。
但是,到了中年,人生的主旋律渐渐浮现,精力也承载不了太多的繁杂。
这个阶段的你,需要用“减法”来度过余生,扔掉一些贝壳,只留下最喜欢的几个。
在此,良叔想谈谈中年人要避免的5种事,希望对你有点启发。
去年参加同学会,一开始,一切安好,觥筹交错,举杯高歌。
酒席过半,突然一位女同学对我怒目而视,大声苛责我。
她说我一篇批判性的文章是在针对她,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和她的经历很接近,分明是在含沙射影。
讲实话,我和那女同学并不熟,甚至都不知道她从事什么工作。
而且,我差不多写了100万字,有数不胜数的案例故事,任何一个职场人都可以对号入座,也不知道这“针对性”从何而来。
那女同学却不管这些,仍然不依不饶地声讨我,最终不欢而散。
事后,一位好心同学找到我,说这都是误会,想组一个饭局,把那女同学叫上,大家说开了,就没事了......
我说:“太费劲了,这种关系就别维持了......”
这么说,不是因为我不够大度,而是因为精力实在有限,浪费在那些费劲的关系上,实在没必要。
就说那女同学,聚会开始时还好好的,中途却突然变脸,单看这一点就挺值得玩味。
倘若我硬要维持这种关系,说不定又会牵扯出一堆线索。
你要知道,信任你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翻脸,也不会道听途说给你贴标签;
而那些喜欢猜疑的人,即使你刻意迎合,处处小心,也难以避免踩雷,这种关系始终维持不了多久。
人生本就艰难,大家互不相欠,别在费劲的关系中消耗自己了。
那时我被任命为产品总监,下属中有一个很机灵的小伙子,能说会道,能力也强。我上任第一天就来表忠心,我也因此很器重。
部门里一位年纪大的女员工,却是另一个极端,她仗着
自己有点资历,非常难缠。
动不动就请假,还经常给我这个领导穿小鞋,说我如何不公平。我和她也吵过几次架,关系很紧张。
于是,我很自然有意无意地夸小伙好,批评女员工差。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我被撤职了。
那女员工竟然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给大领导,说对我的撤职是没道理的,很多锅是硬让我背的。
这是一个内部人士告诉我的。同时,他还告诉我,我器重的小伙,无中生有地揭露了我不少事......
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我被分配到职场的一个犄角旮旯,和一堆报废的电脑同处一室,无人问津
一天早上,收到一盆很漂亮的兰花,下面有一个卡片,写着几行字。那女员工签了署名,她写着:
不好的日子,就多想想好的日子。
本来我讨厌的人,在变故中却让我看到了另一面;而我曾器重的人,亦然。
然而,这种两面性,恰恰咬合在当时我所能感知的利益之中。
所以,无论我给予或善或恶的评价,都只能是时间沙漏中的一个节点,也失去了统一性。
我们对于别人的评价,往往决定于我们是不是受益方,根本不存在客观和公正。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太记恨某些人,也不会吃惊于某些人的突变,更不会陷入某种无所谓的意识评判,烦恼自然也会减少很多。
于是,你只得抛妻弃子,颠沛流离,到很远的地方任职,这类人被称为“外派干部”。
一次我们陪客户吃饭,他的电话响起。坐在旁边的我,听到电话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嚎叫,后来知道是她老婆。
因为小孩子眼睛磕到了台阶,流了很多血,六神无主。领导赶快跑到外面接听,直到饭局快结束时他才进来。
我看到他眼睛红红的,虽然平时很敬畏他,可那一刻却很同情他。
但凡被外派过的人,都知道我说的那种苦楚:为了仕途发展,你不得不身处于一个陌生城市。
觥筹交错后的寂寞无处言说,远在他方的妻子,却只能用尽全力维系一个缺少男人的家。
你当然可以把家人带到新的城市,可结果常常是你刚刚安顿好,就又被调走了......
不得不说,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中年人是悲催的,他们卖命想换来家庭的幸福。然而他们自己却无法体会到这种幸福。
而且,
一个长期缺席家庭的主角,往往也没什么幸福可言。
所以,良叔想规劝那些漂着的中年人,倘若不是无法生存,还是和家人在一起吧。
此时无论再多赚一点钱,还是再多升一次职,都不太可能让你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我才在三年前离职,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这样我便能和家人有更多的相处时间。
其实我想得很开,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偏执狂”。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可以有一个两者兼顾的事业。但是当你面临这么大的选择时,请认真考虑一下:
我之前的高尔夫球教练,是个地道的山东中年男,长得结实,为人豪爽,是个热心肠。
但在中国,多数高尔夫球教练都属于底层人士,收入不多,生活也很拮据。
时来运转,练习场来了一位超级富豪,找这位教练学球。那富豪非常大方,主动将教练费提高了20%。
还给他介绍了自己圈子里的一些朋友。
当然,富豪圈子里也都是富豪。
那段时间应该是那位教练最为风光的时候。
不仅收了一批富豪学员,而且这些有钱人对他也特别关照,时不时请他打场球,或者送些东西。我就亲眼见到一位富豪送了一箱好酒给他......
渐渐地,教练在那个富豪圈子里的违和感也被冲淡了,整天和他们混在一起。
那些富豪赌性很重,他们下场打球都有赌注。而且玩的很大,每输一杆,1万元起底。
一般情况下,一场球,大家相差10-20杆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场差不多都有十几二十万的赌金了。
这么大的赌注,教练玩不起,富豪们也很体谅,让他以每杆500元计算。
教练的水平当然比这些初学者高很多,一场球赢他们30多杆很正常。
因此,这教练只要一下场,几乎毫无悬念能赢1万多元,而且那些富豪根本也不在意。
教练开心坏了,觉得找到了生财之道,于是也不怎么教球了,每天跟着富豪们下场。
大概半年的光景,我再次见到那位教练时,发现他已经买了车,还热情洋溢地和我讨论在深圳买房的事
。
甜头让教练无法自拔,让他觉得打球一定是稳赢,于是主动要求提高赌注,和其他人一样,每杆1万元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教人打球为生的教练,竟然打不过这些初学者了。
不要以为这是别人有意下的套,如果你也打球就应该知道,很多人学一年球,只要心理素质好,下场成绩就会很好。
由于赌注太大,他心理负担也极大,据说握杆时两手都颤抖,频频出现低级失误。
就这样,一连败了几场,之前赢的都输了回去,车也卖了去还债。
但是,他还不死心,继续去赌,最后欠下上百万,还不起,带着家人跑路了。
这人啊,对荣华富贵的痴迷,不是得不到时才产生的,恰恰是因为你尝试过了,才会欲罢不能。
多数人应该都如此吧,当得到一些不该得的利益时,你不会觉得是一种福分;当失去时,你也不会宽慰自己那是白来的,失去也罢。
你会想要更多,你会去把这种利益当成你应得的。最终你会放手一搏,直到付出惨痛代价。
所以,作为一名中年人,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永远不要享用你承担不起的东西。
一位重量级大妈,横冲直撞上了车,踩到了一位中年女士的脚,那女士本能地叫了一下。
大妈却一脸嫌弃地看着她。女士很生气说到:“你踩了我唉,连声对不起都不说吗?”
大妈也来了劲:“你不是也大叫了吗?还叫的那么夸张,把我耳朵都震聋了,你怎么不和我说对不起啊!”
女士被这种神逻辑给激怒了:“你,你一把年纪了,能要点脸吗?!是你先踩了我,还不允许我叫吗?”
大妈也火了:“你要脸?你要脸能叫的像xx?!”
于是两人开始了互相辱骂。当然,结局你应该可以想到,女士肯定不是对手。
地产大佬冯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泼妇原理》,里面说:
贵妇和泼妇吵架一定会输。
因为贵妇是受过文明洗礼的,有底线,有取舍。
而泼妇呢?她们更接近野蛮状态,无下线,也不讲任何规则。
她们会把你拖入一个无底线的战场,然后以她们擅长的方式打败你
尤其是人到中年,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不可理喻,甚至不可描述,只能用傻子二字来称呼。
他们有的和你擦肩而过,有的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你面前,还要和你较量一番。
如果你有实力,可以一拳将他们撂倒,然后甩下5万元医药费。
如果你没这实力,最好的策略就是远远躲开;如果非要纠缠应战,不但十有九输,还惹了一身不好的气息。
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中年人,不要和别人撕逼,那只会让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尊严搭进去。
不不,你要相信,这种人的出现,是随机碰撞的结果,他们往往会碰到更狠的角色,报应也就自然上身。
新闻经常也有报道,某大妈上厕所插队,被人用板砖爆了头;某大叔排队时插队,被一个旅行团群殴。
有人负责扮演恶人,有人负责收拾恶人,各尽其责,世界依然运行。
人生最难莫过于“取舍”二字。尤其是人到中年,能让你挥霍的时间少之又少。
因此你要聚焦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上,主动减少心中的挂碍。
别再费心维持那些不爽的关系,别动不动就给人下定论,别像个草芥飘在外面,别去觊觎你注定得不到的东西,更别去和不同层次的人过招。
杜绝这5件事,不会让你更富有,却可以让你多一份豁达和洒脱。
- end -
作者简介:
徐大维,公众号良大师主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