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妇产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手术技巧、临床指南、前沿资讯,关注妇产时间,一个属于妇产医生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开源】TinyEngine开启新篇章,服务 ... ·  昨天  
前端大全  ·  Create React ... ·  5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李飞飞团队50 美元炼出 ... ·  4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国产 DeepSeek V3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妇产时间

主任分享:一例 RPOC 短期内即出现子宫动静脉瘘的病例

丁香园妇产时间  · 公众号  ·  · 2024-11-19 20:30

正文


怀孕后,无论是在足月分娩、早产还是流产后,子宫内受孕产物残留(retained products of conception,RPOC)的现象并不少见。RPOC 在临床上常被称为 宫腔残留 ,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流产或妊娠早中期终止妊娠的患者,其发病率可高达 6~15% [1] RPOC 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异常阴道出血甚至子宫内膜炎和宫腔粘连。


多数情况下,RPOC 可以经过药物保守治疗成功 [2] 。米非司酮、雌孕激素序贯、孕激素撤退治疗或者中药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部分患者,RPOC 持续存在可导致附着的子宫肌层出现血管增生,多普勒超声下表现为低阻力,高速和湍流的血流信号,出现类似动静脉瘘的表现 。临床上将这一表现称为 获得性的子宫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又称为子宫肌层血管分布增强(Enhanced myometrial vascularity,EMV) [3]


既往对子宫动静脉瘘的处理主要以子宫动静脉栓塞为主,之后再行清宫或宫腔镜手术 。随着 RPOC 认识的加深,EMV 作为子宫动静脉瘘中的特殊类型,被发现出血风险低于其他类型的 AVM,其处理也更具有个体化,在此分享一例 RPOC 短期内即出现动静脉瘘的患者诊治经过。




病例简介





患者,29 岁,初次妊娠,孕早中期曾有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阿司匹林、黄体酮针等药物应用史。孕 16+ 周常规产检时提示「死胎」, 超声检查:胎盘大部分位于前壁,部分延伸至后壁,未见明显异常





诊疗过程




入院后予行利凡诺引产术,引产后第 3 天患者自娩一胎儿,术中因胎盘未娩出予清宫术,过程顺利。


清宫后第 2 天 复查 B 超,在胎盘附着的位置出现明显的肌层血管增强改变(图 2)以及不均质回声团块,提示宫腔内残留物可能,予米非司酮药物 25 mg 口服 2 次/日保守治疗。


图 2 超声图像


清宫后第 5 天 ,患者再次出现阴道大出血,急诊行超声回报:宫内不均质回声范围 4.7 cm x 2.0 cm x 2.7 cm,经过米非司酮的保守治疗,EMV 处的血流信号仍然很丰富(图 3)。


图 3 超声图像


图 2 中血流丰富的部分,在图 3 中显示出类似动静脉瘘的改变。


行 MRI 检查提示回报 (图 4):子宫前倾、增大,宫腔下段内见异常信号灶,形态略欠规整, 大小约 2.8 cm x 3.2 cm x 3.1 cm,与前壁肌层关系紧密、分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快速高度强化,延迟期呈均匀持续强化:宫腔中上段紧贴前壁见片状信号灶,增强后明显强化,局部肌层血管略增粗迂曲改变,考虑胎盘残留伴局部动静脉瘘可能性大。 HCG 227.8 IU/mL。予行急诊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清出胎盘样组织约 15 g,术后病理回报:宫腔绒毛组织伴退变。


图 4 核磁图像


术中出血较多,予缩宫素及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治疗,24 小时后取出球囊,患者出血不多,HCG 下降到 96.2 IU/mL,予雌二醇地屈孕酮片(2/10)红片 1 天 1 次口服治疗。


患者二次刮宫术后 12 天 ,再次复查 HCG 下降到 8.1 IU/mL,超声提示内膜单层约 0.3 cm,宫腔内不均质回声 1.6 cm × 1.5 cm × 1.0 cm,血流信号较前明显减少。


图 5 超声图像


考虑患者内膜较薄,予加用戊酸雌二醇片 2 片口服每天一次, 二次刮宫术后 20 天 开始口服雌二醇地屈孕酮片(2/10)黄片 1 天 1 次,停药后 1 周月经来潮。


二次刮宫术后 49 天 再次复查超声:双层内膜 0.9 cm,回声不均,予地屈孕酮片月经后半周期口服,第二次月经来潮后(即二次刮宫术后 75 天)再次复查 B 超回报:双侧内膜 0.5 cm,毛糙。


图 6 超声图像


患者 HCG 数值变化(点击可放大查看)


患者于 6 月 23 日 再次妊娠,随访至今产检未发现异常。





思考




01


什么是 EMV


先天性 AVM 极其罕见,一般指原始血管结构的胚胎分化失败,导致血管连接异常。获得性 AVM,常见于刮宫术后、子宫手术例如剖腹产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滋养细胞增生症(GTN)、子宫内膜癌以及感染 [2] 。目前, 已将获得性的 AVM 正式命名为增强子宫肌层血管(EMV) [3]


正如之前的病例显示的那样, 这种类型的动静脉瘘在超声上显示妊娠残留物伴肌层的血管增生,低阻力,高速和湍流。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子宫体积大,肿块不清,复杂血管回声和增强状态下早期静脉回流。 宫腔镜也是目前诊断 EMV 一个重要工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表面可见隆起的搏动血管(图 7,红色标记)。


图 7 宫腔镜下所见


02


如何处理 EMV


鉴于 EMV 的高出血风险, 最安全的做法往往是先行子宫动脉栓塞(UAE),再行宫腔镜或超声引导下妊娠残留物去除。


最近的证据表明 [1,3] ,RPOC 合并 EMV 的超声检查结果可能是妊娠残留组织短暂胎盘形成现象,其出血风险被认为显著低于先天性或者其他类型的获得性 AVM,可以考虑在没有 UAE 的情况下进行保守治疗。文献中曾应用的药物包括:米索前列醇、氨甲环酸、甲麦角碱、卡前列素、GnRH 激动剂、达那唑等 [3,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