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后浪
~先读书,后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中泰联合声明(全文) ·  2 天前  
四川发布  ·  早安四川丨花火腾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后浪

万物存于刹那中,又包含着历史的残迹

后浪  · 公众号  ·  · 2024-07-09 11:50

正文

点亮 “星标” 防走失 ~

来源丨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翻译丨魏潇

针对《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英文版 Timefulness:How Thinking Like a Geologist Can Help Save the World 一书,作者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Marcia Bjornerud )回答了几个有关书中重要概念的问题,原文发表在普林斯顿出版社官方网站,便于中文读者参考, 本文经版权方授权翻译



《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
[美]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著 林葳 译

后浪,2024.6

很少有人能对我们这个星球所拥有的漫长历史的宏大时间尺度有概念,而狭窄的视界正是我们为自己制造的许多环境问题的根源。九天,是一滴水通常在地球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这是我们能轻松领会的。但成百上千年——二氧化碳分子在大气层留驻的时间——已到达我们理解力的边缘。我们的日常生活由比我们早许多的过程所塑造,我们的习惯也会相应地对数代之后造成影响。洞悉地球深邃过往的韵律与像地质学家一样看待时间,能让我们获得为了更可持续的未来所需要的视角——这是《垂向时间》为我们揭示的。

[美]马西娅・比约内鲁德(Marcia Bjornerud),劳伦斯大学的地球科学和环境学教授。她是一名构造地质学家,重点研究地震物理和造山运动。

对世界的四维认知

你使用Timefulness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编注:


在《垂向时间》一书中,Timefulness 译为“垂向时间”或“时间无处不在”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指的是看待事物并不仅仅依据它们当下的样子,同时也认识到它们是怎样演化至今,并继续随着时间流逝而演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世界的四维认知。我刻意使用Timefulness一词,为的是和Time less ness(时间 无限 ,不受时间影响)这个概念相对。“时间无限”是一种不可能的、十分了无新意的渴望。除非你正在宇宙中以相对论速度飞行,没有什么东西能存在于时间的框架之外。人、想法、文化、有机物、景观和大陆,都存在于特定的带着时间戳的刹那中,同时又包含着更深层的历史和演化过往的残迹。我们易于将这些实体看成仅表现在当前时间面之上,但它们是经由时间的塑造才形成了现在的样貌,以及成为未来的可能。换句话说,所有事物都充满了时间——它们可用Timeful来形容。特别是自然界,充满了背景故事——悲剧、喜剧、绵延数百万年的传奇、失落帝国的编年史。重新构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万事万物,将其看成时间的雕琢之物,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对个体和社会层面来说都会是变革性的。

我不太能理解与地质学的连结。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对地质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世界——能在脑海中留存多重过去,以及可能的未来——地球与其生态系统的多重迭代版本。我发现地质学存在着大众认知的问题,人们要么联想到陈旧的博物馆展品,要么联想到贪婪的石油公司和矿藏开发。但实际上,它是一门充满智识活力的科学,需要格外强大的想象力:能够放大和缩小空间与时间的尺度,视觉化早已消逝的景观与地球上无法抵达的地方——这些是我们永远无法直接看到的。地质学也是一个奇怪的领域,它既解决非常实际的问题:去哪里寻找地下水?如何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灾害?也解决非常深遂、甚至哲学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地球是如今的样貌?这些问题对人类很重要,解决它们也都需要敏锐的时间比例感,即了解地球所经历的重要“篇章”的相对与绝对的持续时间、自然现象的特征速率和时间尺度。但是我们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时间盲”:对于我们的活动如何与地球长期形成的习惯互相交错,我们的无知令人震惊。

地质学时间螺旋 / 维基百科


重建地球深邃历史的故事

人类的时间尺度与地质学的时间尺度相差甚远——为什么对普通人来说有一种“深时”(deep time)的感觉会很重要?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实际上,它们的差别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悬殊。地质学家可能过于强调这种概念——地球非常古老且行进缓慢,人类是最后一分钟才出现的临时演员。我认为这种概念从几个方面来说都曲解了我们在地球上的位置。首先,我们人类也许是近来才形成现在的样貌,但我们在演化树上有非常深厚的根基。其次,即便我们也许是相对较新的成员,我们却对这个星球影响巨大。最后,地球的行为习惯其实没有那么缓慢。当今,卫星观测让我们能实时看到冰川和板块的移动。许多地质过程——例如侵蚀、河流改道和气候变化——可以在人类的一生中演绎。还有一些地球的“行为”,像地震和滑坡,迅速发生,乃至过后我们茫然失措。地球有许多节奏与模式,有很多仍在被逐渐发现和记录。

你将地质学的思想史融入全书,并且解释了我们是如何形成目前的认识的。这样做是有意为之?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是的!人类如何逐渐理解我们地球的特征并且重建地球的深邃历史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迷人的演化传奇。校准地质年代表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智识成就之一,但它却没得到足够的赏识。因为校准地质年代表不是一个单独天才的成就,而是过去两个世纪中,全世界各地的观测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这一工作仍在进展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业余科学爱好者和职业科学家拥有杰出的洞见,但又远远走在他们的时代之前,因为他们的观点并不能通过当时存在的数据证实。也有一些专家曾在他们的时代备受赞誉,并且在有生之年都控制着科学的发展,而他们对地球本质的看法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确实是这样,这本书既关于地球的独特历史,也关于人类对地球理解的独特历史。

地质年代表

人类世的宣言

有些人发觉地质时间这一概念非常恐怖,因为这让人感到渺小。你对此有什么回应?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我能够理解这种反应,并且我再次认为我们地质学家应该为用地质时间的浩瀚充塞大众的头脑负一部分责任。我的一位数学教授乐于指出:“无穷这一概念拥有多种尺度和形态。”这同样适用于地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很久之前的,也有在过去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在思考地质年代时,发展一些“景深”感,会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像一个深渊;然后,用地球发展的描述性细节填充地质年代,会将其变成一个令人敬畏的起源故事——它是包容而不是排斥我们人类的。对我个人来说,知道我是这个古老、有复原力的、非常复杂的星球上的一员,这里的生命生生不息,四十多亿年间地球环境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这令我寻找到了存在上的安慰。

好的,但是拥有“时间无处不在”的观念是否真的能“帮助拯救世界”?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 首先,我想强调使用“世界”(world)一词,我指的不是这个星球;无论我们人类是否存在,地球都没什么问题,它会挺过我们目前对其造成的破坏,就像过去经受多次大灾难一样。面临严峻危险的是我们人类所定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世界的稳定性。我认为,充满时间的、长时段的思维对我们拯救这个世界来说至关重要。当我们迫切需要在政治和经济系统内鼓励建立长期计划的机制之时,实际上我们注意力的范围却逐渐缩减。少数有志于抱持长期观点的领导者发现他们被赶出了董事会和公共职位,没有耐心的股东、选民和企业利益都是集体短视的。即便是以十年为尺度进行思考的能力——将时间拉长,让我们能够认识到在变化的地球上作为人类的共同过去与共享的命运——也会是我们将困于两极化、对立、分隔的心态和习惯中的自己拉出来的一种方式。对自然史的叙述是我们作为地球人所共享的遗产,这种传承扩展而来的意识——一些对“时间无处不在”的感知——会使我们从只关心自己利益的自恋或自我毁灭的倾向中解放。

电影《尤利西斯的凝视》( Το βλέμμα του Οδυσσέα )剧照

丨本文为授权翻译内容,翻译:魏潇,未经后浪(ID:hinabook)授权不得转载。

丨原文:https://press.princeton.edu/ideas/marcia-bjornerud-on-timefulness



内容简介
万物皆变,无物消逝。身处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如何理解无处不在的时间?又如何理解人类出现之前的悠久过往与没有人类参与的未来?就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地质学也是一种镜头,让我们能够以一种超越人类经验限制的方式见证时间。《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在讲述地球演化史与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发展史的同时,带我们用地质学的思考方式来认识地球、海洋和大气的时间韵律,理解我们身处的人类世环境,面向可持续的未来。
-Fin-


更多资讯请点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