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也许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全人类的本性。
01
作为政治家的沈括,声名狼藉。
据说,他为了升官发财,带着朋友苏轼赠送的诗集,去宋神宗面前打小报告,说苏轼诗歌中有很多大逆不道的内容:
(沈)括至杭,与(苏)轼论旧,求手录近诗一通,归则签帖以进(附上标签呈递给皇帝),云词皆讪怼(诽谤朝廷)。……其后,李定、舒亶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云。元祐中,轼知杭州,括闲废在润,往来迎谒恭甚。轼益薄其为人。
——(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据一些当代学者考证,这则史料,大概率是谣言。
但是,沈括追求“升官”,喜欢搞政治投机,却是他定格在政治史中的形象。
99%的人都追求升官发财,为什么沈括的追求,就会显得比别人更急切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沈括迫切地想要通过升官,回归到原来阶层。
沈括是中级官员子弟,他的父亲沈周,是大宋首都开封府的通判(类似于副市长),父亲骤然去世后,家里没有留下什么财富。为了赚钱养家,供养母亲、妻儿,二十岁的沈括只好荫补入仕,成为地方上的县簿(类似于县财政局局长)。
基层官员收入低微,工作辛苦。沈括甚至不把自己当“官”看,而是自视为一名“最贱且劳(苦)”的“吏”,也就是职场牛马。他经常抱怨自己的贫贱:
“至于衣服米盐,一日不得则无聊,某何以异于人?”
(我跟普通打工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从高官子弟的优渥生活跌入基层官员的贫穷忙碌,这既是阶层下降,也是生活水平的全面降级。处在这种境遇中的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赶紧回归到原来的阶层生活。想要实现愿望,只有升官一途。
沈括,当然很着急。
但是,这是沈括的特殊心态。而对于那些普通官员来说,千辛万苦通过科举,成为官僚集团的一员,已经是万幸了。
沈括这种中高级官员子弟,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二十岁就可以通过荫补(不用参加科举)直接做官,属于人群中万分之一的幸运儿。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哪能理解他的焦虑与痛苦。
一个人的心态,总是取决于他的参照体系,取决于他拿自己和哪些人比较。相比其他高官子弟们琴棋书画的从容生活,在工作中灰头土脸的沈括,当然会急着升官,急着回归自己原来的幸福生活。
02
但是,古代官场的法则很奇怪。
你越是明目张胆的追求升官,别人越鄙视你,越觉得你急功近利不堪大用
;你越是淡泊名利拒绝升官,别人越是尊敬你,越是觉得你应该升职加薪。
比如王安石,多次拒绝朝廷对自己的提拔,结果声名远扬,大家都觉得这种人必须调回京城予以重任。
比如司马光,连皇帝给出的枢密副使这样的顶级高官都坚决拒绝了,结果让皇帝念念不忘,动不动就想要重用他。
宋朝的主流文化崇尚淡泊名利、重义轻利
。但沈括并不认同这种价值观,他反驳说:读书人没有躺平的资本,做官就是为了出来混口饭吃。官场上的进退姿态,淡泊名利还是梦想升官,跟人品道德,又有什么关系?那些拒绝升官发财的人,就更加高尚吗?那些追求升官发财的人,就道德低下吗?作为科学家的沈括,并不相信。
不过,沈括的质疑,并不能改变官场的潜规则。一千年后,郑渊洁在他的一篇官场小说《倒退人生》里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则:
你越想进步,别人越不想让你进步。欲速则不达
。(你没看错,郑渊洁不止是童话大王,还写了大量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小说。就像沈括不止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
当然,类似的现象,不止存在于古代官场。
企业家胖东来,表现得很不在乎赚钱,动不动就抱怨今年业绩太好了,明年一定要降低利润。结果,消费者觉得这才是良心企业家,纷纷追捧他,于是,他赚得更多了。
企业家乔布斯,声称自己的驱动力是通过技术和创新改变世界。结果,苹果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
如果哪个著名企业家敢说真话,说我根本不想累死累活伺候消费者,我只想赚你们的钱。估计会被喷得体无完肤,并且损失惨重。
也没有一个卖货主播敢说,家人们,快点下单,让我狠狠地赚你们的钱吧!
作为人,每个人都知道别人最真实的欲望,但是,赤裸裸的说出来,就经常会被当作急功近利的小人,引起别人的厌恶和鄙视
。
03
在皇帝眼中,在宰相王安石眼中,沈括是一个搞政治投机的小人。
在反对变法的旧党眼中,不止沈括,新党除了王安石,其他都是趋炎附势的投机小人。王安石自己,也经常批评他领导的新党成员,是一帮投机小人。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批评过这种简单粗暴的道德判断、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但是,站在旧党的立场上,他们的道德判断,有没有道理呢?
肯定也有道理。想象一下,公司新上任的王总经理大刀阔斧的推出了一系列新业务,包括放贷之类的。高层争论不休,中层和基层干部中,有人消极抵抗,有人积极执行。那些积极执行的人,总不会是因为热爱加班吧?或者说,是为了给天下人谋福利?
哪怕是再喜欢沈括的当代研究者,也不得不承认,沈括参与新法,肯定是有政治投机的一面。新法的其他参与者,也和沈括一样,知道变法是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是人生崛起的风口。
新党重臣邓绾就理直气壮地说:“
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我们现代人没有古人那样苛刻的道德标准,当然会觉得这种追求没有问题。因为升官发财,金钱美色,本来就是人类最真实的欲望。只要不作恶,又有什么问题呢?
哪怕是在古代,像司马光那样为了坚持原则而拒绝高官厚禄的人,其实也很稀少,所以才会让神宗皇帝念念不忘。这种万分之一的人,并不适合作为普遍的道德标准。就像
很多自媒体拿马斯克去对比大多数中国企业家,这种对比本身,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说沈括的人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的话,那也许就是,
要适当掩饰自己的欲望,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如此强烈的想要得到某些事物
。
就像阿Q想要和吴妈困觉,心里可以这么想,但不能这么说。
赤裸裸的欲望本身并没有错,毕竟人皆有之。但
流露出来,很多时候,就是对他人的冒犯
。
外在的语言姿态和内心的真实欲望,常常需要分离
。
你可以说这是虚伪的话术,是含蓄的传统,是社会的潜规则,是以退为进的迂回策略,但很可能,
也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真实未必是一种美德,虚伪也未必是一种缺陷
。
截至2024年12月1日,硕博相亲小程序“理想岛VIP”注册用户超20万人!其中,硕博学历用户占比92%,本科学历用户占比8%。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