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创造历史!川妹子夺金! ·  20 小时前  
四川发布  ·  节后第一个周末!来四川追一场雪҈雪҈雪҈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张兰微博直播功能被暂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教建筑

【莲界】守住时光的风穴古寺

佛教建筑  · 公众号  ·  · 2018-05-04 07:11

正文

天长等世事,化云烟;

地久待沧海,变桑田。

风穴寺里,唐塔、五代碑、宋钟、金殿、元明清建筑……

这是我国四大塔林中,我最后一个抵达的古寺。

也曾心心念念,最终却是不期而遇。在那满是金黄银杏的深秋,从登封到汝州,从俗世到内心,洗刷着杂乱的思绪。



来到风穴寺是一个清早,深秋的微风有些凉意,

一段曲径通幽的山路之后,露出一角飞檐。

这是一座古老的寺,

给从俗世中而来的我们一种幻想,一种期冀,

却又有一种虚无的真实。

或许,还有一种神示吧!

因为,在层峦叠嶂之间,一角飞檐直插湛蓝的天,

那便是风穴寺的金代大殿。



于是我拾阶而上,去穿越时空的隧道,一眼便看到了那块后唐的古碑,碑文上记载:“风穴禅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广由旬,地安窣堵。后魏,山前为香积寺。属当兵火,像毁寺焚。有乡人卫大丑,收以材石,构成佛堂于此山之西北,镇压风穴,即今之院基是也。至隋,又为千峰寺”。


这应该是我见过的保存最完好的五代碑了,嵩山少室之南,始建于后魏国,初名为香积寺的风穴禅院,历经兵火几度兴衰的古寺身世,在这一通古碑上已经能读出曾经。



如果说大殿的檐角勾划出充满古意的天空,那这静默矗立的更久远以前的古碑,是对人类的昭示和对生命的吸引么?




历史是用时间串起的,殿中梁架上的每一块木头,殿外屋顶上每一块青瓦都在岁月中交织成一串串谒语,如泣如诉,等待着后来者去诠释。



不远处就是钟楼,里面的宋代大钟是风穴寺的三宝之二,这唐塔、宋钟、金殿,风穴寺最为珍贵的三件宝贝紧密的环绕着古寺。



沿着历史的足迹,不知道还要有多少勇气和智慧,

才能踏遍千山万水,看日落日出与风云变幻,

看每一个朝拜者的脚步在历史的台阶上走过,

并在岁月的塔层里踏响生命的回声。



唐代七祖塔,建于开元二十六年,平面呈方形,

属九层密檐式砖塔。

深秋的凉风拂过塔尖,

他是唐代空灵而盎然的灵魂吧?

尽管修复过,却依旧巍然,

昭示着千年不朽的灵魂,

让我还没有靠近便心生敬意。

在我一念高过一念的敬意中,

唐塔始终带着一抹圣光。



伫立在古寺中,这是场千年的相聚,于后人而言,想象的翅膀也飞越了千年。


风穴寺的塔林分为上下两院,下院塔多,但上院的塔更高大。


千百年来,寺内逝去的灵魂在这里安息并亲密相处,像历史深处长出的一棵棵大树,繁衍茂盛着一段段古老的枝桠。


千百年的时光了,历史中总会有过执着顽强、一心拜佛的苦行僧,也一定有过甘受寂苦、艰难跋涉的朝拜者。经历了盛世与荒年的一座座古塔,像是历史深处发来的回声,带给后人无限的思考。俗世里有着身份的差异,等级的排列,而安息在地下的灵魂,却与塔一样,跨越了一切,成为永恒而平等的魂灵。



再好的风景也填不满内心的空虚,

再好的生活也掩不住对精神的探寻,

因为云雾总是要缭绕于山涧,

溪流总是要经过庙宇,

才能将宋人吴几复隐居读书的心愿展现,

再领略自然风光的恩赐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