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头鹰教室
猫头鹰教室为小张聊科研发布课程与会议信息的专属账号,带来小张聊科研最新课程培训信息,并介绍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让您随时可以get到想参加的课程,也为学员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交流的港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猫头鹰教室

国自然观点|青年项目申请人:你该用哪种策略脱颖而出,拿下资助?

猫头鹰教室  · 公众号  ·  · 2024-11-25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国自然项目申请中的青年项目申请现状,强调了前期文章基础和申请书质量的重要性。指出青年项目申请竞争激烈,申请人需重视文章的质量和特色,避免套路化,以提升申请成功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自然项目申请竞争激烈,尤其是青年项目。

文章描述了国自然项目申请的现状,强调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青年项目,成为许多人科研的起点和终点。

关键观点2: 前期文章基础和申请书质量是青年项目成功的关键。

文章指出,除了特殊情况外,大部分人获得项目靠的是实力,其中前期文章基础和申请书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观点3: 申请书存在同质化现象,申请人需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文章提到,当前申请书存在越来越多的雷同现象,申请人需要在选题和创新性方面下功夫,避免套路化,让本子更具特色和区别度。

关键观点4: 专家对申请书的评价不仅基于内容,还受到资助代码选择的影响。

文章讨论了资助代码的选择对申请成功的影响,指出申请人需要找到一个相对竞争较小的范围进行申请。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国自然项目申请进入“极其内卷”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青年项目是很多人科研的起点,当然也是不少人科研的终点。 有个观点我们一直在说,青年项目最重要的就 2 点: 一是前期文章基础,二是申请书的质量。

除了个别情况外,大部分人拿项目还是要靠实力的,下面我们展开说的观点 仅限 青年项目

那看文章, 现在青年项目卷到什么程度了?

一篇中科院一区(非肿瘤领域一般 7/8 分,肿瘤领域一般 10+ 了)的文章(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一作排名第一 ( 或者唯一 ) 2023/2024 年的研究)够还是不够?

大家默认的观点是: 门槛跨过去了,但不能保证能拿下来,对吧?

所以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因素: 申请书的质量。

大家如果看本子比较多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 奇怪但是想想又很合理的 ”现象: 虽然本子申请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似乎越来越像,换汤不换药的本子也越来越多,好像大部分的本子都差不多,而让专家 眼前一亮 的本子越来越少。

所以 大部分本子和申请人就会陷入 PK 文章的赛道中 。当然, 如果申请人的文章基础非常好,比如有主刊或者 20/30+ 的大子刊,申请书只要中规中矩项目大概率都能拿到,这是最佳的策略。

但是,绝大多数申请人其实是没有这么好的基础的,那是否还要用这个策略呢?

这个大的原则大家是认可的: 既然国自然评审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择优资助, 那一定要找一个相对竞争小的范围,因此只需要“矮子里面拔将军”就行了 ,所以大家才会这么看重资助代码的选择。

可问题又来了: 当大家都这么想从而导致都向某个代码报的时候,竞争是不是又上来了? 比如很多人觉得肿瘤口卷,所以要避开肿瘤口,因此很多人报中西医结合、康复等口子, 然后大家又在这些口子里面碰上了……

下面我就题目里面的问题抛砖引玉说一下 个人观点

对前期文章或者研究基础不是特别好的申请人来说,让专家眼前一亮的最好办法是“ 走少有人走过的路 ”, 既然本子越来越像,我能不能避开这条拥挤的道路,在选题和创新性上多动动脑筋,避免套路化,让本子更加有特色和区别度 注意:是在框架内的,不是不按规矩的 ), 这样才能让专家眼前一亮,从而不是与 7/8 个人竞争,而是与 2/3 个人竞争呢?

最后,简单画一张图展示这个意思:

我知道很多人都关注代谢重编程,但是反过来想一下: 如果大家都做代谢重编程的申请书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科研代表作能 PK 掉别人吗?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疑问,联系咨询Alice扫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