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发现上海
上海最大的吃喝玩乐平台,分享上海最吃、最喝、最玩、最乐的情报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13 小时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1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发现上海

难忘!在没有空调的夏天,老上海宁是这样乘风凉的……

发现上海  · 公众号  ·  · 2017-08-01 17:01

正文



“啥叫乘风凉啊?”



这话问得好!现在很多的上海小孩,真不知此言为何物了。小时候,电扇都是奢侈品。


以前的夏夜,上海比较要紧的事情是乘风凉,有人一天讲十几遍二十遍这关键词,大白天讨论晚上如何乘风凉,到哪里乘风凉?一点也不为过!



它代表上海夏季作息方法的重要部分,“乘”得不佳,意味睡得不好,“乘”就是睡。



上海开埠以前就有了 “乘风凉” 一说,最旺盛的时候是在70、80年代。炎炎夏日,屋子里的家具摸上去都发烫,房子小,又闷热,屋里呆不了,全家老小、巷子里弄全都出来“乘风凉”!



乘风凉就是普通话的 “纳凉” ,再通俗一点就是“哪凉快哪待着去”!不过上海宁乘风凉,可是有很多技巧的!最舒服的莫过于“穿堂风”乘风凉了!



穿堂风

CHUANTANGFENG

风口一:国际饭店



上海人出门乘风凉位置也有讲究,这里曾是有几处很知名的“风口”,最有名的就是 最高建筑国际饭店 ,老底子上海宁拿着躺椅坐在国际饭店下,享受楼底下的“穿堂大风”,顷刻间就会让你睡意朦胧,这就是乘风凉爱好者聚集的绝佳所在。




风口二:淮海坊口过街楼



这里弄堂口风蛮大的,有穿堂风,一边是国际饭店的穿堂风,大得不得了,一边对面叫 长江剧场 散放出冷气,两股风真是惬意的不得了。




风口三:上海大厦一带



“上海大厦” 曾是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也是一个“乘风凉”好去处。老上海人坐在大厦楼下,听着夜晚黄浦江畔水滔声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望着外白渡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构成了一副优美动人的画面。




风口四:南京路中百一店附近



“中百一店”也就是现在的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夜晚太阳下山,穿上背心、平角裤,带上席子和躺椅到中百一店门口乘凉,还能感受到商场打出来的空调风,再闷热的天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风口五:弄堂口



这“穿堂风”的风口,往往就是各家各户面前弄堂口,还有就是大马路的 人行道和街心花园 。此外,上海人还喜欢南北通风:一股风吹进来,从南边的窗进来,往北面的窗口出去,凉爽的很!




圈地

QUANDI



老上海大部分弄堂里的居民,乘风凉不会走太远,而在乘风凉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圈地”!



圈地就是普通话中的 "占位置”、“抢地方”! 因为人多凉快地方少,所以圈地也算是一种划分“乘风凉”领地的方式。买鱼买肉,预先占定位置,摆上个把砖瓦块破篮头;夏天黄昏,头等要紧事是早一点扔掉饭碗,跑出去占一块地方摆牢自家椅子竹榻。



乘风凉的功课就要从“圈地”做起来!谁占的早占地好,谁就“乘”得更惬意,侬晓得伐?圈地是有技巧的!



井水

JINGSHUI



用井圈地?没错!在烈日晒了一整天后,地上滚滚烫,一点办法也没有。大家下班、放学后,都要乘风凉!所以就要先来几桶刚刚打起来的冰冰凉的的井水圈地!



没有井水就自来水,那几桶水冲下去,地上就开始嗞啦冒出热气,等水干了地上凉了,这块地儿就是我“圈”着了。



浇水的是先头部队,通常一家人、几家人,随后就会搬出桌椅、搬出饭菜在此用起夜饭——饭桌,又成了划分“家族领地”的方式。



当然冰凉的井水除了给地面降温圈地之外,还能制作冰镇西瓜!



冰镇西瓜

BINGZHENXIGUA



以前没有冰箱但是有冰凉的井水,20几度的水,只要一根绳子,一个铅筒,往井里一扔,水桶自己沉下去,等完全沉入后把水桶提上来,向冰凉的井水放入西瓜。



中午放进去,晚上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后,拿出来冰冰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吃起来,一天的暑气全消,这才乐得一个爽嘞!



待圈好了地,占好了位置,一家人拿出乘风凉的必备物件儿,蒲扇、竹席、竹椅!



躺椅竹席

TANGYIZHUXI



把竹席铺在降过温的地面上,男人、女人们往上面一躺,一人一把蒲扇、晚饭吃完了就出来乘风凉!还有人把晚饭端出来吃,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噶山湖,一天的疲劳在此刻消失殆尽!



有人一直睡到半夜,然后回家再睡。还有的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蒲扇

PUSHAN



你要乘风而凉,但风不会召之即来,手里还是要扇。西瓜和蒲扇可是乘风凉的标配!老上海的蒲扇都是圆圆的那种,有的蒲扇稍微用的瓦特啦,还要用一条布条在边上绲绲边。



一来自力更生扇风,二来可拍蚊打虫。手中的扇子多是芭蕉扇蒲扇,用布条包边缝起来以经久耐用。少数是竹簚扇、鹅毛扇。


这些大人们的乘风凉方法,自然不太适合那些好动调皮的小赤佬们了,他们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得闲,但是他们的乘风凉方法更加丰富多彩!



洒水车

SASHUICHE



洒水车拉开了乘风凉序幕,特别是小男孩,“哆咪唆咪-----,哆咪唆咪-----”,听到洒水车来了的声音,小赤佬们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赤膊跟着洒水车奔,水车高小孩小,当洗澡一样冲,从头到脚都湿透了!




冲凉

CHONGLIANG



在弄堂里龙头冲澡、男同志赤膊、下半身短裤,小孩子干脆不穿衣服,拿着一个脚盆,打一盆自来水或者井水,爷爷一盆凉水泼下来,浑身打个冷战,转身跑到街上和朋友厮打玩闹,这比空调、风扇要舒服一百倍!



跑热了、跑累了,就拿着爸妈给的几分钱买个棒冰!



棒冰

BANGBING



“卖棒冰,卖棒冰咧,赤豆棒冰,绿豆棒冰……”


弄堂口出现熟悉的身影,推着一辆自行车缓步而来,后座绑着大大的用棉被盖着的木箱子。孩子们围着蹦着,那箱子里的,是炎炎夏日里能给他们带来幸福一刻的棒冰。




“那时候都是统一的价,白棒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都是4分钱,断了的是3分钱。后来有了大棒冰,大棒冰和雪糕一样都是8分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