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去哪儿网、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让我们走进云南省红河州个旧解放路,听听个旧解放路上锡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
夏日的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天气温润。在一个绿树成荫的园区里,一位留着长须的长者,正在敲打着手中的器物。他叫赖庆国,是中国锡工艺美术大师、个旧锡工艺斑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锡的金属性质好,是保鲜、抗氧化极强的金属材料,熔点较低,延展性比较好,容易成型、制作、装饰”,说起锡,赖庆国侃侃而谈。云南个旧盛产金属锡,二千多年前的汉朝便置官吏在个旧督办锡物,个旧,因此被尊为世界“锡都”。
1963年10
月出生的赖庆国,自小就喜欢画画。
一有空,他就会跑到当时个旧市解放路上,去看沿街的锡工艺品师父们制作锡器。因为家境困难,赖庆国十六岁时就跟随师父学习锡器制作,“当时就觉得这门技艺很有意思!”
赖庆国
“我接触斑锡的时候,是八九十年代。斑锡是一种特殊工艺技术、一种高纯锡表面的物理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斑花效果。”回忆往事,赖庆国点评自己说:学习勤快、喜欢动手、经常思考。日积月累,赖庆国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锡器制作工艺,还成功将斑锡制作工艺运用到传统锡工艺制作中。“锡制品经过碾坯及车光以后结晶会受到破坏,经过重新结晶和工艺显斑处理,将锡器表面重新产生结晶斑化,使锡器表面呈现出黑、白、灰不同明度和多层次变化的肌理效果,让斑锡工艺品更加玲珑剔透,华光溢彩,是一种创新工艺”。
早先,个旧锡制品更多地出于人们生活的需要,以实用为主,不大注重器型的美感。有人开玩笑说,“下里巴人”的锡器也就是装装东西而已。赖庆国女儿赖维然也这么认为,她曾经给锡器下过四个字的结论:“土得掉渣”!
赖庆国深为锡工艺品的前途担忧。他虚心向老艺人学习传统技艺,诚恳与同行交流心得,最后结合现代工艺美术理论不断总结发展斑锡等锡工艺制作理论,“总之在还原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突破,掌握了一些新的技术”。复杂的工艺探索实践过程,赖庆国几句话就作出总结。
锡,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锡制品,闪亮而柔和,让人爱不释手。赖庆国最喜欢制作锡茶储。中国储藏文化源远流长,是自己用来表达锡工艺品的载体之一。锡茶储可以让锡制品实现“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完美结合。而就算一个小小的茶仓,赖庆国细算起来也有四五十道工序:下料、成型、焊接、抛光、磨光、配盖……
有些细节反反复复要许多次。
《我家住在解放路》同名书籍
扫下二维码 轻松购买
在红河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一角,有两个砖砌的灶台,点上火,铁锅里放入锡块,温度达到
231
摄氏度锡便会融化成
“锡汤”,舀一瓢缓缓注入模具,很快就能冷却成型,再拿来敲打锤炼。“每一件工艺品都是从冰冷的矿石转化而来”,赖庆国说,从锡金属到文化创意产品,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设计、刻模、浇铸、碾片、放样、下料、成型、焊接、修整、内外车、显斑、打磨、抛光、贴花雕花等流程,“它们有手工打磨的温度,有本土文化的内涵,有作者及受众的文人情怀的体现,是一段浓缩的锡产业发展历史,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延续”。
(米轨时代)
赖庆国十几岁初中毕业开始学习锡器工艺,跟着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师傅,口手相传,没有什么理论架构,也不会刻意培养审美素养,几年后他觉得这样“还是不行”,于是就考到艺术学院去进修,学习工艺美术,恶补绘画。毕业后又到学校教了三年书,在理论上得到提升,之后才觉得可以从事锡艺事业了。
“技艺上的东西一直不肯放下”,赖庆国说,人生的各种机会和选择很多,对“锡”长达四十多年的坚持是他总结的成功经验第一条,“我们也要经常学习充电,我再忙,也要抽时间去写生、画画,当作休息。练了三十年,画画仍然是必修课。”
(80年代 个旧工人文化宫)
潜心沉淀,方出精品。在近40年的锡工艺制作生涯中,赖庆国设计制作的经典锡工艺品数不胜数,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其中九象奇妙壶、四象普洱茶锡堡(斑锡)、十二吉象普洱茶珍品锡储(斑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赖庆国说,以前的斑锡是一种偶然,当今的斑锡则是一种必然,技术也实现了可控。从某个角度来说,是赖庆国赋予个旧的锡工艺品以新的生命和灵魂。奇妙的是,
赖庆国的女儿赖维然在大学学设计的时候,碰巧听老师提到了父亲赖庆国的作品和理论,
“真想不到”,赖维然略带自嘲又有些自豪地说到,“我不知道有这么多人会认可这个!”
棚户区改造后的解放路
2016年7月,赖维然决定回到父亲身边学习锡工艺;这一年,赖庆国年过半百,年齿53岁。看着女儿用心制作的锡罐、锡盘、锡碟等工艺品,赖庆国十分宽慰,“任何一个工艺种类,任何一项技艺,都得用毕生去努力、坚守、完善和创新”。
如今的赖庆国,每有闲暇,他总会抽时间去个旧的解放路和老街老巷转一转,用他的意思来讲,就是寻寻根,找找乡愁。
“以后这个行业,可能没有赖大师了”,采访结束时赖庆国说,“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传统,有热爱家乡文化的匠人团队,这项优良的文化工艺一定会得到传承和保障”。
个旧素有“内地小香港”的美誉
个旧解放路介绍:
个旧在云南这个"有色金属王国"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最大的锡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据史料记载,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对银、锡、铅进行了开采,元、明时期,铜的开采很兴盛,清代以后,锡的开采规模越来越大,产量居全国第一。个旧西汉时属益州郡贲古县,经历代变迁,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始设个旧厅(行政上属蒙自道),建立衙署,专门管理矿务和收解锡课事宜。而解放路位就坐落于闻名遐迩的锡文化和梯田文化的红河州个旧——锡都的中心繁华地带。一座小城,一段辉煌,一帧画面,一个故事,个旧解放路是每秒有24帧的小城,见证并记录着个旧的发展和历史变迁。
保留下来的解放路门牌号
个旧解放史料链接:
1949年12月,解放军二野四兵团一部遵照上级命令,发起滇南战役。
他们千里奔袭,占领蒙自飞机场,彻底切断了国民党残军从空中逃跑的道路,从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滇南战役,成为人民解放军在云南战场上的完美谢幕。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滇南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祖国大陆上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追歼战。从1949年12月27日开始,至1950年2月19日结束,历时55天。
1950年1月14日,三十七师部队进至距蒙自城8 0里的鸣鹫,发现敌军驻有一个警戒团。为了不打草惊蛇,师长周学义命令各团绕道疾进,利用夜晚包围蒙自机场。赶到蒙自机场,令战士们意想不到的是,飞机场静得如一潭死水,居然没有一丝动静。原来,敌人根本没料到远在2000里之外的“共军”会如此神速地出现。更为巧合的是,当夜正值敌第八军与第二十六军交接,驻防蒙自的第二十六军准备第二天就坐飞机到台湾,警戒十分松懈。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当晚还在蒙自剧院看京戏。趁敌人还在蒙头大睡,我军突然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一一0团迅速攻占了蒙自机场。
1950年1月17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以4个营的兵力从3个方向围攻县城国民党二十六军残军,歼敌2000余人,占领个旧县城,个旧解放。
之后,经过河口、个旧、元江等地的一系列战斗,迅速歼灭了云南境内的国民党残军3.2万余人,胜利结束了滇南战役,圆满完成了祖国西南边疆的追歼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