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icki在忙啥
帮你读懂「运动品牌」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沈阳地铁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2 天前  
千山晚报  ·  今年高考体育专业招生“细则”看仔细 ·  2 天前  
青岛日报  ·  郭艾伦手术后首发视频:太让人寒心了! ·  3 天前  
青岛日报  ·  郭艾伦手术后首发视频:太让人寒心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Ricki在忙啥

既然大家争吵不休,那就也聊几句球鞋媒体恰饭的事儿

Ricki在忙啥  · 公众号  · 体育  · 2020-02-19 18:36

正文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球鞋媒体/自媒体恰烂钱的各类讨论不断。球鞋媒体到底有没有从品牌方那里收取经济利益?拿钱和写软文是不是同一回事?流量真的越大越好吗?今天来好好聊一聊。


媒体赚钱途径多 品牌方 只是其中之一
球鞋行业现在在中国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很多年前基本就是品牌-媒体-消费者 这一条线,现在加入了快速发展的二级市场,各大平台的球鞋自媒体,以及球鞋活动和展会等等不同方面的利益群体,整体生态环境更丰富了。
不仅如此,国产品牌也在这几年摆脱以往抄袭+央视广告的路线,更多尝试做好的产品和内容。 所以对圈子里的媒体来说,不仅有了更多更大的受众群体,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得到好的收入。

品牌方的钱和写软文并不是一回事
然后说品牌和媒体的关系。 很多人不懂的是, 品牌方给媒体钱和媒体帮品牌方写软文,是不能画等号的。
优质的媒体有多面的能力,可以和品牌方以不同形式来合作。 比如今天有一双好的鞋子,品牌方找媒体想一个主题拍一组片子并买下版权,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 再比如品牌方要做一个活动,找媒体全程拍摄最后剪成一个优质的纪录片,也是一种形式; 再比如媒体圈子里有非常懂鞋子的前辈老师,对某些球鞋的历史甚至比品牌方更了解,那品牌可以邀请这些前辈写高质量的球鞋历史介绍和回顾。 等等等等。
这些合作,有单次付费,也有签订长期合同,都是非常合理合法且常见的商业形式。

媒体营收能力和自身硬实力正相关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那一段,那很自然会进入下一个话题: 一个媒体的收入能力和他团队的整体作战实力是完全正相关的。
现在行业领先的媒体,都会有很强的配备,包括优质的摄影师,后期剪片子高手,真正一直在玩鞋买鞋的鞋头,强大的文字输出者,以及外形出众表达优秀的视频输出主角。 多一种类型的成员,就多一种收入的可能,对品牌方的价值也就更大。 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现在优质的媒体,无非是两种道路。 一是在单种传播形式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质量,比如我喜欢的视频博主吴念真 ,一种是不断拓展团队,丰富自己的传播手段。
而当媒体的能力真的过硬的时候,他的生存能力越强,自然也就越不需要恰烂钱,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品牌方的产品如果真的不过硬,有底气的媒体可以选择这次不合作,或者仅仅提供技术上支持(比如帮忙拍好看的照片),但不提供态度上的支持(说优点帮卖货)。 而品牌方也会尊重媒体这样的选择,或者选择不同的投放渠道。
所以你可以仔细观察观察,同一款鞋,有的媒体是自己拍了素材写了东西推广,有的媒体是直接发品牌方的公关稿。 二者的境遇,也是天差地别的。

品牌方想要很多 媒体要选择自己的方向
说到媒体对品牌的价值,那我们就继续聊。 品牌方到底要的是什么? 当然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品牌方肯定是希望卖货, 但所有的品牌方,都希望用合适的方式卖货。 这是很多小型自媒体的误区。 他们认为品牌的目标仅仅只是卖货。 换言之,品牌针对不同的产品,希望能用合适的传播营销方式在正确的渠道卖给目标消费者。
比如一款非常老炮的OG复刻鞋款,你花钱去找Vogue推,那就是找错方向。 正因为此,才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媒体。 时尚的,球鞋的,大众的,高端的,小众的,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那反过来说,对媒体而言,也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目标受众,说得通俗点,要有自己的定位和风格。 品牌方(以及大部分agency)是没有时间一个个看你的文章/视频然后去分析你的风格然后决定要不要和你合作的……如果自己做得模糊不清,那就分分钟被叉掉。

流量很重要 但到一定门槛后就要看质量
所以,说到这里,自然有个很自然的结论: 流量大小不重要,流量怎么来的才重要。 很多球鞋自媒体不懂这一点,也因此走上了歪路。 如果一个媒体有十几万粉丝,每篇文章都是抓热点带节奏,笼络的读者天天都是以偏概全,看全世界都觉得在恰烂钱然后到处喷,有品牌方会希望用这些的媒体来推广自己的鞋子吗?
所以现在很多自媒体,走上了只看流量的错误道路,也为了吸引流量,放弃了修习内功(摄影能力文字能力球鞋知识穿搭经验等等),专注抓热点炒话题带节奏。 粉丝数确实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增,但最后能转化成什么呢? 什么都转化不了。 而这批为了追逐热点来的粉丝,早晚也会因为你喷得不够精彩还转向下一位: 毕竟他们需要的不是知识或者信息,而是情绪和压力的释放窗口。
所以, 媒体所拥有的流量,只是一个门槛。 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包括品牌方)。 而当你到了这个门槛之后,流量本身的来源,质量和属性,就更为重要。

强如李佳琦 也逃不开商业规律
说到流量,就更进一步说。 事实证明,李佳琪已经算是打破营销方式的人了,他已经能在最大程度上无视产品特性来卖货(比如他不知道Superstar的名字然后把它叫做子弹头依然可以一次卖掉几万双)但强如李佳琦, 都还是要遵守“合适的产品用合适的推广方式卖给正确的消费者”以及“自身需要实力过硬才能有底气”这两条上面提到的内容。
李佳琦的带货能力,在美妆和护肤类产品上可以说是超级顶尖,但换到很多其他产品上,就明显转化率下降,原因很简单,目标受众不同。 而李佳琦在美妆护肤上的强大转化力,也和他之前不可思议的积累息息相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