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当地一家药店忙中出错,给一位糖尿病患者多配了降糖药物。
图源 新浪微博截图
据药店工作人员卢先生反映,顾客王阿姨当日上午来到大药房购买糖尿病相关药品,然而,由于药房工作人员疏忽,给王阿姨多配了一种降糖药。王阿姨离开后,工作人员进行药品复核时才发现问题。
卢先生非常焦急:“我们必须快点找到王阿姨,否则一旦对方错服,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浦东警方接到求助后立即行动,辗转5小时最终找到购药人,避免了一次用药意外。
这次事件确实有
惊无险,广大网友们也大呼“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图源 新浪微博截图
无独有偶,2017年,一位中年妇女在浦东某大药房购买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片,店员一时大意,将药品错发为盐酸二甲双胍片。药店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报警,并通过顾客微信群来寻找这位顾客,最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图源 新浪
微博截图
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1]
。
2014年,央视新闻报道过一组数据:
中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其中因用药错误死亡的有20万人,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
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用药错误则会使它变成“致命武器”。
以开篇两则新闻为例,王阿姨如果服用了超剂量降糖药、浦东这位女士在没有糖尿病的情况下服用降糖药,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低血糖事件。
其实,用药错误的危害大家很清楚,但还是经常乱用药、用错药,针对糖尿病患者,小编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及规避方法
[2-3]
,一起来看看吧~
规避方法
:
降糖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过于担忧药物的不良反应;规律监测、记录血糖值,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服用方法也各有不同:饭前吃、饭后吃、嚼碎吃、睡前吃等等。
由于药物药性不同,服用频次或时间不适宜不仅会使药物疗效欠佳,甚至可能导致低血糖风险。
服用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仍欠佳,于是自行购买降糖药物。
若选用了同机制降糖药物,不仅是一种医疗浪费,也可能会引发药物竞争性抑制,达不到好的降糖作用。
规避方法
: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想联合使用降糖药来抵消,是错误且危险的。遵从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后,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可以考虑目前的生活习惯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必要时及时就医。
糖尿病前期“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时,血糖值已经很高了。
有些患者自觉良好,没有明显不适,就自行调节降糖药的用量和服药频次,导致血糖波动较大,控制不佳,除了有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外,低血糖风险也值得注意。
规避方法
:定时、定量服用合适的降糖药,监测血糖,以血糖值为基础,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
每每提到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第一反应总是拒绝,因而错失使用胰岛素的合适时机。
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时,如果不使用胰岛素加以调控,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天价”“特效”等字眼常常抓人眼球,令人急不可待地想试试。
但药物的有效性因人而异,不管是昂贵的还是便宜的,主要看药物的机制是否符合患者自身病情。
亦有患者认为,大家都是糖尿病,吃一样的药就可以了。
其实,降糖药物的选择是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病史、血糖状况等综合考虑的,不能一概而论。
“千人一药”往往会导致低血糖或其他不可预估的后果。
规避方法
: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在医师的专业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
-
-
-
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相应症状需立即就诊;
-
自行购买药品时应当面核对药物相关信息(名称、剂型、保质期等);
-
家庭储备用药应定期整理,过期、变质药物及时处理,开封药物按要求保存;
-
老年患者的家属应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督促患者用药。
参考资料:
[1]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 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6):321-6.
[2]矫杰, 周迎生. 基层医生降糖药物使用常见误区[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15).
[3
]
袁慧娟.服
用降糖药你肯定也犯过这九种错误.郑州
名医馆.2016-11-06.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