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股市的人都知道A股、B股。但是!从来没有听过C、D股吧。
有消息称,
明年要推出D股。
这个D股究竟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上证所副总经理阙波近日表示,将来
企业不仅能在沪深交易所、股转市场发债、融资,也可以到境外筹资。因为中欧所要把人民币产品带到欧洲市场,明年上证所的重点工作就是在中欧所发行D股。
所谓D股,是指注册在中国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中欧所上市的股票,直接在中欧所发行,类似于香港H股,是中欧所重要的人民币产品之一。
D股的目标发行人为中国大陆A股蓝筹上市公司,以及高技术创新型中国大陆公司。
中欧所支持多种D股上市模式,
包括IPO、“A+D”模式,
即同时在德国发行D股和中国大陆发行A股。
目前上证所对D股的规划是:2016年12月之前基本确定第一批D股发行人名单;
2017年下半年开启首批D股发行IPO。
阙波表示,上证所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一些资源的准备工作,希望D股市场明年在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配合下找一些突破。
阙波指出,中国企业在中欧所发行D股或获得以下优势:
1.提升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增长;
2.促进中国企业开展跨境并购,提升全球竞争力;
3.拓展境外低成本、高效率和低风险的融资渠道;
4.估值合理,部分行业估值高于其他境外市场;
5.清晰的上市流程和可以预期的上市时间;不用排队。
以德国为例,该国证券市场估值基本在10~30,与境外其他资本市场处于相似水平。部分行业存在较大估值优势,
中国企业增长更快,估值将高于德国同行业公司。
中德合作
D股市场能够成为中德两国制造业合作的资本交流平台,
有助于促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
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看,中国大多数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标准低,产业链上的企业良莠不齐,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等杀鸡取卵的模式进行“自杀式”竞争。
如果能将中国制造跟海外联动起来,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企业融资
D股推出后,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中国经济的直接融资比重能随之提高,
金融系统性风险则相应降低。
人民币国际化
尽管纽约和伦敦的西方大型交易所早已有中国企业挂牌,但只有中欧所可以挂牌人民币计价股票。用阙波的话来说,中欧所的使命之一,是将人民币产品带到欧洲市场。
允许中国企业在欧洲以人民币而非英镑或欧元来筹集资金,显示中国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的努力。
人民币汇率能否稳定是市场难以估计的,美联储加息节奏与欧洲政治风险会是左右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单从这一方面来说,
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而D股也许就是一个契机。
人民币国际化路途漫长,不过最后肯定会实现的。未来,
人民币会成为与美元和英镑一样的国际硬通货!
2017年A股展望
2016年11月,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以《增长大体平衡,结构更趋平衡》为题发布中国宏观专题报告。报告预计实际GDP同比增速为6.6%。
对于A股市场,报告指出,2015年下半年大幅回调及2016年至今的盘整,当前市场并非没有风险,但预计资金在资产之间轮动的特征将继续演绎,随着股价调整和盈利增长消化估值,股市精选个股的空间逐步打开,2017年结构性机会将优于2016年,A股全年有望实现个位数收益。
2016年11月22日,在国泰君安召开的2017年投资策略研讨会上,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在年度报告中指出,A股市场正从盈利修复逐步切换到风险偏好驱动的行情,2017年将维持横盘震荡格局,上证指数核心区间为2800点到3500点。
同时,报告预计预计,2017年上半年小幅震荡;下半年,尤其是十九大召开前改革预期密集发酵之际,A股将迎来最佳进攻时机
对于A股市场整体走势,广发证券与国泰君安看法基本一致,广发证券强调进入2017年以后,随着地产周期的回落和库存周期进入尾声,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侵蚀中游制造业毛利率,预计A股盈利增速预计将逐季回落。预计A股总体2017年盈利增速会从4.1%下滑至3%,剔除金融后增速从16%下滑至8%。
中信证券提出,2017年国内宏观政策将是“稳健+积极+改革”的组合拳,中国经济距离,底部或仅一步之遥。资本市场方面,楼市被挤出的资金或将流向股市,A股将整体受益于房地产新政,对2017年A股行情整体乐观。
此外,2017年A股对资金的吸引能力会增强。一方面,预计全部A股2017年盈利增速从2016年的4.4%回升至8.0%(其中金融/非金融:4.6%/13.1%);A股一致预期样本的2017年远期PEG已从4月的1.50下降到了1.15。另一方面,市场迈过整固期,安全边际比较高。
11月29日,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在海通证券2017年的投资策略会上表示。海通研究所同时认为,2017年可能是地产以及相关产业的冬天,但有希望是改革和转型的春天,并认为 “2017年行情将从震荡市演变为牛市”。
荀玉根认为,2017年从震荡市演变为牛市有多个促发因素:包括配置增加、盈利回升、转型加速等。此外,海通证券强调,“十九大”后政策重心聚焦经济,改革和转型望加速。2017年投资主线应切换为改革发力、成长回归。
华泰证券指出,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随着组合拳的落地逐步降低A股的长期风险溢价。2017年A股进入可持续的盈利修复周期,这将不同于2011年以来的任何一次,也意味着A股风险偏好将随着这个认知差逐步成为共识而继续回升。
华泰证券判断明年流动性中性低利率环境不变。第一,滞后调整的负债端利率仍有下行惯性;第二,决策层推动脱虚入实使得机构配置行为对利率有一定平抑作用;第三,货币政策不会收紧,因油价、PPI、CPI均仍处于低位,供给侧改革需要低利率环境配合。行业配置从上游转移向中游,主题投资聚焦“新动能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