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并不是简单地将垃圾堆放在一个大坑里。首先,要对大量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防下渗处理;其次,对于垃圾分解产生的沼气,要进行引燃或开发再利用,以防止富集后发生爆炸;而当垃圾填埋场被“填满”停止使用后,还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生态修复。
出品| 网易新闻
作者| 须臾千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
根据统计估算,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每天要产生1~1.2公斤垃圾。一座一千万人口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就有一万吨,一周产生的垃圾就能相当于一艘辽宁号航母的排水量。
作为普通居民,我们只是将这些垃圾扔进楼下的垃圾桶,然后会看到垃圾车将它们运走。至于这些垃圾运去了哪里、如何处理,我们就不再关心。
实际上,面对堆积如山的混合垃圾,很多时候,城市只有一个选择:填埋。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垃圾处理场所。
(一)垃圾填埋就是填坑埋土?事情没这么简单
垃圾填埋并不是简单地将垃圾堆放在一个大坑里就可以的。
重庆市主城区位于三峡库区的回水末端,回水区水流速度缓慢,自净能力较差,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形势严峻。如果任由垃圾堆积腐败,那么这些垃圾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
渗滤液在下渗后会对场区和下游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富营养的污染性渗滤液一旦进入三峡水库,就会对流速缓慢的三峡水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打击。实际上,重庆市主城区已经成了三峡水库区最大的污染源。
因此,为了防止渗滤液污染水体,垃圾填埋场区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在填埋场修建时,施工人员就对场区地基进行严格的处理,并用防渗材料对底部和四侧边坡进行全面防渗。
除防渗外,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还设置有导滤层、穿孔集水管和竖向石笼,可以将垃圾渗滤液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垃圾的分解会产生大量沼气,这些沼气不仅会造成温室效应,而且富集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发生爆炸,竖向石笼可以将垃圾分解产生的沼气导出引燃,防止危害发生。
(兼具收集滤液和导气功能的石笼)
最后,由于一座垃圾填埋场要用上许多年,因此在填埋过程中,垃圾与覆土必须交错填埋,并用压实机反复压实,不断地将垃圾沉入地下,与外界环境隔绝,尽可能地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产生的沼气可用来发电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然而,简单的垃圾填埋不仅无法利用这些资源,而且也无法完全降解垃圾,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长生桥垃圾填埋场运行了几年后,随着垃圾增多,填埋场周边开始变得臭气熏天,市民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此外,长生桥垃圾填埋场附近还储存着大量的地下水。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多变,容易滋生各种细菌,无论多么完善的处置方式都难以阻止垃圾浸出液下渗,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城市的生活垃圾中有许多的有机质垃圾,如厨余垃圾、果皮树叶等。这些有机质发生腐败变质,就成为了污染的主要来源。不过,这些有机质中也蕴含着许多能量,如果经过妥善利用,可以变为有用的资源。
因此,为了处理垃圾场的垃圾,在2009年,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厂正式建成投产。
发电厂占地1540平方米,总投资8486万元,配置有6台沼气发电机和3台沼气预处理设备,是重庆市首座以垃圾场产生的沼气为能源的发电项目。
它可将垃圾场产生的甲烷气体直接导出用来发电,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发电约1400万千瓦时,按照每个家庭一年用电2500千瓦时计算,可供5600户居民使用一年。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发电厂每年还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甲烷500万立方米,即减排二氧化碳当量6万吨。
由于优良的环保效率和先进的垃圾处理理念,这一发电项目还成为国内温室气体减排和清洁能源使用的成功典范。
(三)垃圾填埋场“用完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2016年,使用了13年、容纳了1000万吨垃圾的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终于被“填满了”。2016年6月,填埋场停止使用,它的垃圾处理使命圆满完成了。
(工作到最后一刻的长生桥填埋场)
然而,已经被填埋进地下的垃圾却仍然会造成污染,如果不进行妥善的无害化处理和后续的生态修复,这片一千多亩的土地就会变成无法利用的废地,还会继续危害周围的生态环境。
同时,随着重庆市区的迅速扩张,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所处的南岸区茶园新区也在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重庆市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茶园新区已经聚集了约20万的常住人口。因此,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2018年4月26日,全国最大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正式挂牌成立,与之相配合的垃圾填埋区、渗虑液处理区、沼气发电区等区域改建升级工作也同步启动。
这一工程采用生态主题公园的形式,旨在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恢复,实现城市土地的循环再利用。
(清整完毕,准备施工的垃圾填埋场)
虽然没有新的垃圾进入填埋场,但修复工程所配套的渗滴液处理系统、废水排放系统和沼气发电系统一直在处理积压多年的有机物垃圾。与此同时,垃圾场本身也被进行了整形、封场覆盖和生态改造。
两年后,这里将成为国家级主题公园。
这一工程的动工,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能释放填埋场周边土地,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及周边相关配套设施的招商引资,推动重庆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之后的效果图)
(四)除了填埋,还有哪些更好的垃圾处理方式?
(长生桥填埋场修复工程的最终形貌)
由于具有投资稍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且可以较好地实现地表的无害化,到目前为止,填埋仍然是中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