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MD大厂研究
顶尖商业思想与管理实战交流平台——传授前沿商业思想,荟萃实战管理方案、聚焦一流商业模式、透析瞬息万变商业世界,帮助商业精英锻造决策能力、优化决策资源、提升领导能力!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TMD大厂研究

疫情之后,最有可能获得100倍回报的投资

TMD大厂研究  · 公众号  ·  · 2020-03-05 18:55

正文

来源:耕叔说钱(RichuncleGeng)
作者:耕叔

基于工作、写作的原因,我经常会给大家推荐一些书、或者是一些付费的课程。
但我心 清楚,学习这个事,常常不是一个能获得即时反馈的事,需要有较强的延迟满足感的人,才有可能去通过看书,了解知识,然后刻意练习、改善行为,获得回报、满足自我。

1
读书这件事,其实是所有事情中回报最高的一件事。
实用点的说,读书可以装逼,你看最近日本给中国捐赠防疫物资,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多优雅;多学点诗,就不会只会说“我靠”、“牛逼”;前两日,温州出台,优秀本科生可7折买房;很多城市都有人才引进政策,硕士生可以拿数万补贴,这算是实实在在的金钱回报。
但这些可能大家觉得还是有点远,大家不愿意去读书,或者不愿意花时间、花费金钱读书,从心理学这个根源出发,可能有这么一些:
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此也看不见读书的重要性。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理性无知”,意思是如果我追求的这些知识所付出的努力,经过权衡大于这个知识所带给我的优势,我就不愿意去追求这个知识。
看上去很理性,但会导致一个无法发觉的问题,如果你追求“理性无知”,你很有可能会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你以为知道那个东西没有用,但实际上是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个东西的存在。因为很多人浑然不知,压根不知道自己处于不知道的状态,对读书重要性的体会就不会那么深。
二是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只是改善处境的必要条件之一, 需要和其他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效果。况且读书未必能够获得即时效果,读书所产生的效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得到。
三是读书虽然很重要,但并不紧急, 就像锻炼身体一样,很要要,但并不紧急。你不会因为谁劝你,而迅速、持续去行动。
四是读书本质上是一个教育行业, 很多书是为了改变人,并不是为了迎合人,看书可能还让人痛苦。读书还多少需要花费金钱,书本虽然不贵,但相比一顿大餐,好像没有那种痛快的满足感。

2
作为一个写财经、商业内容的公众号,可能和大家计算一下读书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靠谱,这样会显得有冲击力,可能会对你有触动效果。
我始终认为,要加薪、升职、获得更高直接回报,最好先让自己升值。而升值除了工作中的直接经验以外,最有效的方式是间接经验,毕竟直接经验需要自己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甚至冒很大的个人测试风险。
间接经验除了请教他人,参加培训,效率最高的方式是书本, 书本是特定场景下,知识和经验的高度浓缩。
我们假设一个在线销售岗位的年轻人,他的底薪是5000元,但刚开始缺乏必要的产品知识、沟通技巧、客户拓展方法、关系维护技能等,基本的技能可以通过公司短暂的培训获得,但高阶的技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在请教高手中获取,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参加各类培训、阅读各类书籍。
线下培训的花费通常比较高,少则千元,多则万元,但线上知识付费课程往往99元、199元就能解决,10本最核心的销售技能、沟通技能的书籍也就365元,别问我为什么是365元,因为1天1元方便你记住。
但这一天一元的投入下去,辅之你刻意训练,多撩成一单业务就能收回成本,每个月多做10单,就是10倍收益,一年获得100倍回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如果我告诉大家有一个理财产品能获得100倍的收益,且足够安全,你大概率会投, 但为什么不把读书,当做一个投资行为,而看成一个消耗行为呢?

3
少有行动去读书,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可能你身边缺乏这样的示范效应,你会无动于衷。就像当别人比你强一点点,你会嫉妒,别人比你强很多,你就会要么无感,要么只是内心简单佩服一样,但 如果是你身边的人,你可能会效仿。 今天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的一位朋友,在学校以及毕业的前三年里,大概每年会精读不少于50本书,每年年底会做一些盘点,涵盖人文类和工具类两大类型,包括社会观察、人文社科,专业知识、职场技能等,前者有助于丰富内心世界,后者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三年多后,他跳槽到一家创业公司参与创业,创业初期,业务蓬勃向上,人员、组织跟不上业务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都是007的机制,用时间弥补人力不足,看书甚少,有限的进步来自于工作实践、以及此前近10年的知识积累。
从依靠本心带团队,到团队快速发展后,依赖有限的本科学的管理知识背景带团队,后来越来越遇到瓶颈,以及团队成员本身所面临的瓶颈也越来越大。
于是开始了更多的向内求,开始带着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我自己将这过程称为持续补课。从线下培训到线上培训,从通识知识到专项知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循环进行,螺旋式上升。
这两年对很多问题有了本质的认识,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决策的筛选有了更多稳定的价值标准,对具体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路径,对情绪有了更好的察觉和调适,最重要的是明显改善了同事、家庭、婚姻、亲子、业务合作的沟通技巧。
他自己从中获得的收益,或者运用听读书所学到的技能,所避免的损失远远不只100倍,甚至是1000倍以上的回报。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