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之锋今早(30日)约7时30分前往海怡半岛港铁站途中,被警员拘捕,现被押往湾仔警署总部,据知警方以3项罪名拘捕黄之锋。在近期的香港事件中,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其中就包括“港独”接班人、“占中”组织者黄之锋。
黄之锋生于1996年,父母均是香港人,他擅用社交媒体,曾借助直播煽动暴徒非法集结;他“能言善辩”,频频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将其罪行美化成“为了民主”;他也被“光环附体”,曾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被誉为“占中”运动的“脸面”。
20岁出头的黄之锋,在近期围堵香港机场事件发生前11个小时,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以“深夜大家都睡不着”为题做视频直播,先是发表一系列抹黑香港警察言论,挑动仇警情绪,然后列举出头盔、面罩和口罩等物品,称对抗警方需要装备升级,公然煽动示威者们在13日下午13时要携带冲击装备前往机场实施暴力行动,把年轻人当做炮灰利用,并鼓动三十岁以上的中产民众出钱助暴,购买冲击装备送到机场给暴徒使用。
另外,他还提示送冲击物资到暴乱现场时,只要避开警方视线范围便能安全。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大律师丁煌指从表面证据显示,黄之锋已涉嫌干犯协助教唆非法集结罪行。
黄之锋
詹姆斯·卡茨(James Katz)是美国知名新兴媒体研究专家。他认为,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更多是“社交媒体的胜利”。
但他指出:“他(特朗普)用Twitter哗众取宠,震惊甚至惊吓大众,干扰人们对话题的思考。”
巧合的是,黄之锋也深得特朗普的“真传”。港嘢君统计黄之锋在2014年以来的社交媒体贴文发现,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基本可划归为两大类:一是发布令人惊悚的假消息,最好能够惊掉粉丝的下巴;二是情绪化的煽动,简直比军队作战指令还直截了当。
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时年15岁的黄之锋在香港反国民教育风波中“一战成名”。2011年5月,他开始与林朗彦、钟晓晴等人组织所谓“学民思潮”,以抗议香港特区政府推行“国语教学”。
最初,这个寂寂无名的小组织在校园内的鼓动效果并不明显,响应者寥寥无几。
林钟二人也相继离去,只留下黄之锋孤独的身影。于是,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鼓吹动员……当时,许多香港民众也普遍认为,黄之锋之流以社交媒体为基础的社会运动是一种离奇的天真。
但是,互联网不仅带来更广泛的动员能力,还将一小部分群体的愤怒和不满像放大镜一样放大,使受蛊惑者却越来越多,最后,香港特区政府被迫暂时搁置“国语教学”计划。黄之锋迅速以“政治网红”的新形象初露头角。
“回归之前,在殖民统治下,香港青年缺乏政治参与的渠道,大多对政治冷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香港青年政治参与:形式、特征与影响》一文中,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孟书强对比分析说,“回归以后,港人真正成为香港的主人,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完善,激发了香港青年政治参与的诉求。新媒体的崛起,则为这种诉求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平台。”
社交媒体打造了一个话语的“草野世界”。通过网络政治众筹、网络政治恶搞、网络政治群组和网络政治动员,互联网的普及刺激并放大了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这其中,不乏极端偏激、激进之流,诸如黄之锋。但也正是这种极端,将一个昔日的“偏激少年”打扮成了“政治网红”。
“政治网红”是激进的、情绪化的、对抗性的,它需要设计对立面才能生存,需要与“街头政治”结合才有破坏力。
这名昔日的“偏激少年”也自觉是“政治老手”。2012年7月15日,黄之锋受邀出席香港电台的一档政论节目《城市论坛》,神态自若,俨然政治大佬。
当期节目以国民教育为主题。随着节目讨论的深入,黄之锋依旧暴露了他偏激的弱点,他对同为嘉宾的小学教师余绮华“穷追猛打”,不仅质问她对国民教育的立场,还追问是否打算参加立法会教育界功能组别选举……
“侵犯政治隐私”“不尊重师道”“毫无教养”,黄之锋在《城市论坛》的无礼之举被广泛批评。他还面临着更大的身份危机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迷茫:他曾当众表示“你可以叫我做华人,但我讲不到自己是中国人”。
黄之锋出生于1996年10月。那时候,距离香港回归祖国不足九个月,但英国殖民统治的落日余晖仍影响了他的国家认同。
他所成长的家庭偏激、急功近利,更导致黄之锋缺乏基本的人性之善。2012年10月1日,香港南丫岛榕树湾海域不幸发生一起撞船事故,“南丫四号”游轮上127名船员及乘客全部坠海,这起事故导致39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时任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紧急赶往现场。就在此危难之时,黄之锋却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语出惊人地写道,“梁振英去了海怡,可惜我不在家”。
言下之意,如果他在香港,必然会带队去阻止梁振英的危机救援,借机要求撤回国民教育,赤裸裸地挑战人性的底线。
香港商人刘梦熊斥责黄之锋此举“犯众憎”“反国教反到没有人性”;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讲师陈翠珊也深感愤慨,她公开斥责黄之锋的冷血,“只顾反国民教育,连人命都不顾”。
电台论政的失败,沉船事故中“犯众憎”,让急躁的黄之锋铤而走险,他开始诉诸“街头政治”,并将其升级为暴力骚乱。2014年10月,黄之锋开始召集一群学生走上街头,甚至还带头冲击了一栋政府大楼。
从此,这名留着西瓜头的“呆萌”少年沦为暴恐分子。2014年11月25日,黄之锋组织参与“占中运动”,并带头违反旺角清场禁令,于次日被捕。2017年8月17日,香港高等法院就复核刑期案改判裁定,黄之锋因重夺“公民广场”事件非法集会罪罪成,由社会服务令改判监禁6个月。
一时,他乘坐囚车被押送至荔枝角收押所及壁屋惩教所的画面,集中出现在香港各大媒体上。
后来,尽管经历反对派的人事保释、现金保释等法律操作,黄之锋仍被判入狱。2019年6月17日,黄之锋出狱,旋即加入“反修例”运动。
出狱后,黄之锋更加笃信他的暴恐之路,他与和平游行渐行渐远。2019年8月13日,香港机场受到冲击,三千多名暴徒先是围堵接机大厅,转而冲击没有防御措施的离境大堂,阻挠旅客离境,严重损害交通秩序和香港的国际声誉。
黄之锋被曝是这起恐袭机场的“煽动大台”。就在大规模非法集结之前11小时,黄之锋就在facebook上不停地煽动,要求暴徒们“穿黑衫”带齐装备,“机场下午一点钟见”。
这段长达38分钟的视频中,黄之锋还呼吁香港三十岁以上的中产阶层放弃“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争手段,捐钱帮助暴徒从海外购买专业的“冲击装备”,并避开香港警方的监控。
“从表面证据来看,黄之锋已涉嫌干犯协助教唆非法集结罪行。”香港《大公报》的报道援引了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大律师丁煌的话。
多次与美官员会面,借社交媒体煽动暴徒非法集结
8月13日13时,香港国际机场集结了大量“黑衣人”,一场大规模的非法集结爆发。这些暴徒目标清晰、行为一致,不难看出幕后已经有人提前做好了安排,为他们“出谋划策”。
煽动暴徒非法集结、造成机场瘫痪的幕后黑手正是黄之锋。
黄之锋虽然是非法集结活动的“总导演”,但他从没有躲在幕后,而是热衷于站在聚光灯下,表现欲强、行事高调。8月12日凌晨,为了让暴徒们尽可能多地集结在机场,黄之锋在社交平台上开了一场直播,号召暴徒们“下午一点钟机场见”。
在这段38分钟的视频中,黄之锋不停地重复着煽动性的语言,先以一连串暴力事件大肆抹黑警察,散播仇警情绪。之后,他再拿出面罩、口罩、头盔,让暴徒们升级装备,“迎战”警方。直播中,黄之锋不忘又号召年龄在30岁以上的中产出钱购买冲击装备,甚至教唆助暴者逃避法律刑责。
黄之锋在直播中煽动暴徒在机场集结
而在此前的8月6日,有香港市民就拍到了黄之锋等人与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政治部主管会面的照片。黄之锋之后也承认曾与美国驻港领事交流,内容包括企图制裁香港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还有要美方不向香港警察出口装备等。
黄之锋(左二)等人正与美驻港澳总领事馆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右二)密谋
朱莉·埃德1976年11月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在密西根州长大。
埃德先在东密西根大学念了本科,然后又去乔治城大学当代阿拉伯中心拿了硕士学位。
值得注意的是,埃德所在部门定期发布抹黑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区人权的报告,是美国重要的对外心战部门。
从2004年开始,埃德开始了真正的外交生涯——被派驻中东,先在沙特利雅得大使馆任政治官员,在当地推(gan)动(yu)人权事务及沙特第一次选举;
2006年担任美国驻黎巴嫩贝鲁特大使馆的美国公民服务处处长,并协助完成美国在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撤侨行动。
这次行动是埃德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她还特意在乔治城大学当代阿拉伯研究中心的2019年春季刊物上刊发了这次经历《战时服务海外公民》,讲述2006年因为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的冲突,在她和同事共同努力下成功从黎巴嫩撤出1.5万美国侨民……
这并非黄之锋首次与美方官员会面。2017年5月,美国国会的“中国委员会”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听证会”,包括黄之锋在内的多名反对派人物出席。
黄之锋等人这一行径引发了香港各界强烈愤慨,文汇网发表评论文章怒斥黄之锋等人“丧权辱国卖港”,称其甘心为外国“反华”势力效犬马之劳,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新社联会长梁志祥指出,黄之锋等人到外国“唱衰”香港已是惯常手法,这不但伤害香港人,更将错误信息发予外国人,其实“破坏紧香港的正正是他们”。香港“23万监察”发言人王国兴则指,黄之锋在香港已是过街老鼠,他的片面之词既没有说服力,也不能反映香港民情民意。
被“吹嘘”为“明日之星”,接受境外资助
黄之锋出生于1996年,他的父亲黄伟明是公民党一员。
“我小时候有读写障碍,记忆力很差。14岁那一年,我看了好多书,我的读写能力大有进步。”黄之锋曾公开谈及自己年幼时患有“读写障碍”,在阅读、文字书写等方面存在困难。
这一缺憾并不影响父亲黄伟明对黄之锋的期待。“之锋这几年所做的,在逐渐达到我对他的期望。”2017年9月,黄伟明在接受采访时大谈所谓“教育经”,介绍“黄之锋饰怎样炼成的”。
2011年5月,因对当时香港特区政府正在中小学推行的国民教育政策不满,黄之锋与同学林朗彦成立了一个名为“学民思潮”的学生组织。之后发生的“国民教育科风波”,便是黄之锋主导的首场大型闹剧,他也多次组织游行、集会。
由于香港特区政府当时被迫搁置了这一教育政策,黄之锋开始得到西方势力的追捧,坐收名利,这个涉世未深的15岁少年被吹嘘为一位“明日之星”。此后,他更确信这种“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地策划所谓的“社运”。
除此之外,黄之锋的所作所为,也为他和家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网友就曾表示,2011年7月,黄之锋和父母经美国商会邀请到澳门游玩,期间入住了威尼斯度假村酒店高级套房;2012年11月,美国驻港某机构负责教育的官员丁·道尔顿与黄之锋探讨了其赴美留学及申领奖学金事宜。
因“占中”被判半年监禁,受到美媒“追捧”
2014年,黄之锋以“占中分子”的身份现身。他暗中接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160万美元活动经费,指挥“学民思潮”成功蛊惑大批学生参与罢课、街头政治讲座、集体绝食等抗议活动。
黄之锋当时声称,“学民思潮”组织的成员会以不反抗被捕的方式承担责任。然而,黄之锋本人却一度临阵“缩沙”,称由于自己正在保释期间,不可再次被捕,故不会亲临“前线”。
“学民思潮”还曾一意孤行想搞绝食,逼迫香港特区政府妥协。但据港媒报道,黄之锋在绝食超过72小时后,开始靠葡萄糖水“吊命”。假惺惺的黄之锋事后还为此向公众“致歉”,称“对不起,作为唯一一个饮葡萄糖的绝食者,我不争气。”
2016年7月21日,黄之锋等人被香港东区裁判法院裁定犯“煽惑他人参与非法集会罪”和“参与非法集会罪”。根据香港高等法院最终作出的判决,黄之锋被判处监禁6个月。除此之外,黄之锋等人还因影响交通,导致生意额下降及额外交通费支出等理由,收到了39宗关于“占领行动”的索偿,涉及金额超50万港元。
即便如此,黄之锋等人无视法治的嚣张气焰并未就此打住。港媒称,他们人坐的是“风流监”。除了经常有人从早到晚轮流探访,为他们减少狱中工作外,浸会大学学者杜耀明和歌手何韵诗等人还组成基金,用以向使黄之锋等人发放每人每月1万港元“支持金”,入狱后因相关诉讼而导致的开支或法援分担费等。
14岁开始搞社运,此后非法“占中”,美媒曾对黄之锋大肆称赞,称“尚未过18岁生日的黄之锋,已是戏剧化的抗议政治老手”。
来自大洋彼岸的“殊荣”不独于此。他先是登上《时代》杂志亚洲版封面,再被评为“年度最有影响力青少年”,甚至有纪录片导演将黄之锋的非法反抗搬上荧幕,称他为“一个勇敢的英雄”。
然而,黄之锋无论被如何“吹捧”,他的犯罪事实都无法改变。
欲知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
外带中共逆袭成功暗线根源,
请加小编【悟空】微信,拉您进群,你懂得~
了解更多:
中美国运大博弈1
港剧落幕,深圳更兴,雄安天下
改变世界空运豪赌,绝密飞行美军助攻
财富自由的开端——探寻康波周期中的下一个风口
邓毛谢古打头阵,三落三起三夫人
苏铸之路会启发当年的他吗?
交城的山,交城的谁?
98前的初心,让中国焕然一新!
那个挥刀恐吓鲁迅的女侠
93年前的这一天
中共成功之隐线:香港这点事儿
葛健豪—20世纪“惊人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