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办公室经验
在这里,阅社会人生,读职场百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旅拍誌  ·  大S早期写真!好美好鲜活! ·  昨天  
海西晨报  ·  DeepSeek官方声明 ·  2 天前  
海西晨报  ·  DeepSeek官方声明 ·  2 天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办公室经验

选调生已任镇长,回校演讲谈乡镇“主官”的艰难

办公室经验  · 公众号  ·  · 2024-07-10 13:03

正文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去年10月我受组织安排,到梅河口市杏岭镇担任镇长。由于以前是挂职乡镇副职,没有真正体会过乡镇‘主官’的艰难,于是刚到杏岭就开始做起了‘热锅上的蚂蚁’”。

近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举行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演讲中,2014级法学实验班校友代表王少英讲述了自己作为“非典型就业人”在基层工作的经历。

王少英表示, 选择离开父母眼中的省委机关,来到了国家的最低一级行政组织乡镇工作, 可能做不成什么广义上的大事,但或许能够踏踏实实的办好关系群众的每一件事,也算是大事了。

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在实践中追寻热爱
一一在法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4级实验班本科毕业生校友 王少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师弟师妹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学院的邀请,让我能重新回到这个日思夜想的校园。再次站在刘皇发,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倍感压力。

前几天接到学院通知,让我和咱们各位毕业生交流交流,我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毕业时间不长,资历尚欠,成就也有限,可以说是咱们学院一名平平无奇的毕业生,怕难以为师弟师妹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选择我来和大家交流呢,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是一名 法学院的非典型就业人。可能很多人也好奇我为什么会作出到基层工作的选择 ,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就业经历与感受。

得益于咱们实验班培养机制,我在六年期间到过法院、检察院和国企实习,有趣的是那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有些“叛逆”,总是在一个地方实习完就暗暗告诉自己将来不要去某个地方工作。而咱们法学院的学生因为专业限制,偶尔也会把自己标签化,感觉自己学了法学专业,就一定要做法官、检察官、律师,好像不做这些就白学了法学。

毕业时,我综合自身特点和实习经历,便小小叛逆了一把,违背父母和师长意愿, 没有去经济更加发达的南方省份选调,而是选择了吉林省的选调,并进入了一个党委部门工作。 点此加群

因为我想经济发达省份,本身就已经非常具备人才虹吸优势了,绝不缺少名校高学历人才,反而是这些年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问题看起来没有那么受欢迎的省份更加需要我们的身影,东北振兴战略,更需要新鲜的血液。 总书记说:“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那时的我也想努力践行一下总书记到咱们学校的号召,去东北的黑土地上试一试。

吉林省这几年对选调生和人才引进工作极为重视,政策待遇在各个省份中都属于较为优越且有诚意的。2020年8月我毕业到了吉林省委政法委工作,到岗后无论是省委组织部还是省委政法委都对我们从生活到工作上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关爱,我们都备受鼓舞。可是我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认识却在后续基层挂职锻炼期间逐渐有了新的想法。

2021年经组织安排,我到东辽县金州乡挂职党委副书记、双福村书记助理。 我是河南人,虽然同属北方,但我没有烧过炕、很少上旱厕、更不喜欢冬天“猫冬”群众“两顿饭”的生活习惯,这让我总是饥肠辘辘;每一个东北人都坚信自己说的是最标准的普通话,但我仍然要学习“破马张飞”“埋了巴汰”“吭哧瘪肚”等乡村俚语才能真正理解他们说的意思。

过了生活关和语言关,我发现群众工作还是很难做,因为你不是本地人,并且是一名所谓的“上面派过来的大学生村官”,群众对你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你说什么他都感觉你在忽悠他。

后来我经过几位在村里呆的时间长的大哥点拨后,找到了一个做群众工作的大杀器,那就是喝酒,有什么聊不开说不明的,晚上拎瓶酒往群众家一坐,酒过三巡,称呼就逐渐从大爷就变成了大哥,一晚上过去,什么矛盾都没了,第二天见了其他人还会逢人就说“这小子行啊,是个干事的人”。 群众需要的终究只是一份“尊重”、一份“信任”,而我们年轻干部,恰恰是更容易虏获群众信任的群体。

和大家相处熟了,我又利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商法知识,帮着村里开起了公司,销售农产品、建设暖棚、制作村里产业未来发展规划,一年后,双福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多,达到了136万元,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在双福我才意识到原来法学生也是懂经济会挣钱的,才真切感受到付出真的会有收获。

2023年,我在挂职两年快结束时,组织上给了我们双向选择的机会,问愿不愿意留在基层。总书记说“年轻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也在纠结中度过了多个失眠的夜晚,多次叩问自己, 回机关还是留下?到底热爱的是什么?是要当个有级别的官还是踏踏实实干几件事?

这一次我又“叛逆”了,选择离开父母眼中的省委机关,来到了国家的最低一级行政组织乡镇工作。 在基层的700多个日日夜夜让我认识到,相比较于在城市工作,我更愿意在乡村、在基层,更想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基层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更加多彩,更喜欢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因你而起的笑脸。当然可能我也做不成什么广义上的大事, 但我想或许能够踏踏实实的办好关系群众的每一件事,也算是大事了。

去年10月我受组织安排,到梅河口市杏岭镇担任镇长。由于以前是挂职乡镇副职,没有真正体会过乡镇“主官”的艰难,于是刚到杏岭就开始做起了“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杏岭是东北相对较大的镇,有30个行政村。每天一上班,门口就全是群众,初见这场面我也是头皮发麻。有的上来就录起了视频,问你 “是不是镇长,能不能解决” ;有的大娘一到办公室就开始声泪俱下,痛骂儿女不孝;更有蛮横的十来个壮汉到我办公室,直接就给我下最后通牒了 “我给你两天时间处理,不行我就举报你”

后来见惯了这场面,再见群众我都先给他们倒杯水,让他们慢慢说,帮他们顺顺气,能协调解决的就立即协调解决,乡镇不能解决的上级部门有政策支持的,我也会努力当成自己的事积极去争取沟通;但依旧遇到无理要求,还威胁我举报的,我也会硬气回怼“你要是找不到纪委大门,我可以陪着你过去”,法律人同样不缺的还有对底线的坚持。

短短几个月我深刻感受到基层治理是复杂的,任重而道远。 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做基层法治研究时可以多到乡镇政府采风, 体验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治理,研究一下新时代基层法治工作,把法学论文写在群众柴米油盐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