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新型啃老”正在流行,父母毫无察觉,反而以为子女很孝顺!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1-27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新型啃老族的社会现象,包括求学型啃老、创业型啃老和陪伴型啃老等类型。文章指出,新型啃老族不仅在经济上依赖父母,还可能在时间、精力和自由上剥削父母。文章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并提出了避免孩子啃老的建议,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能力和理财观念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啃老族的现象和类型

文章描述了新型啃老族的典型案例如求学型、创业型和陪伴型啃老,指出这种现象不仅涉及经济依赖,还可能剥夺父母的时间、精力和自由。

关键观点2: 出现新型啃老族的原因

文章分析了导致新型啃老族现象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包括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家庭宠溺心理和消费观的变化等。

关键观点3: 如何避免孩子啃老

文章提出了避免孩子啃老的几点建议,包括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能力和理财观念,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多和孩子沟通等。


正文


说起“ 啃老族 ”,相信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毕竟艰苦奋斗才是我们国人的主旋律,那种靠父母供养、吃父母老本的行为是非常不光彩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啃老族”不仅越来越多,还衍生出了另一种新型的啃老方式——

什么是“新型啃老”?


啃老,通常是指年轻人依靠父母生活,主要依靠的就是经济方面, 简单来说就是“花父母的钱”。


而新型啃老,“啃”的不止是钱,还有生活的各方面:


比如 “求学型啃老 ”:是指一些年轻人在完成学业后(一般指大学)不愿意进入社会工作,然后以考研、考公等理由宅在家里,本该工作养家的年纪却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学生的自由和舒适,但实际上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假努力罢了。


比如 “创业型啃老” :别人创业都是从0开始,新型啃老的年轻人创业则是从父母口袋里拿钱。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王健林”“马云”“比尔盖茨”,但实际上却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没有经验、没有计划,凭着自己一腔热血横中直撞。 至于父母给的钱呢,“反正最后也是给我的,不用还。”

比如“ 陪伴型啃老” :说好听些是陪伴,实际上却是各种在“薅”父母羊毛。一起住家里,这样房租就省下了,还有人帮着打扫卫生;一起吃饭,这样饭钱就免了,还不用每天考虑吃什么;一起生活,结婚后还能帮着带小孩……


甚至有些人就算有稳定的工作,但仍然需要父母的接济;想要买房买车,却直接向父母伸手要钱的……


如此这些,都是“新型啃老”的典型案例。


也许会有人说,孩子向父母求助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有必要上升到“啃老”的高度吗?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这句话用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上同样合适。


既已成年,且本身有能力,却还要依靠父母,不仅剥夺父母的金钱,还有时间,甚至是精力和自由, 这才是“啃老”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新型啃老”如今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物价,以及下一代的教育费用都高的令人发指,且不断有上涨的趋势, 而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却与之严重不符。


所以为了维持生活,很多年轻人不得不继续依靠父母的援助和补贴。


2、家庭因素


因为当初的生育政策,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里备受宠爱,长期以往,这使得他们形成一种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心理,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于孩子的宠溺并没有减弱,这也让孩子他们更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的付出和牺牲。


3、个人因素


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早只满足温饱,到如今的重视生活品质,所需要的经济要求也在提升。


但这种生活和他们的收入能力却不匹配,在他们不想努力或是说当下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寻求父母的帮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何避免孩子啃老?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观念上改变孩子的想法,从小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啃老”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其次,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