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Nature社论】量子力学一百年:一场未完 ... ·  2 天前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王兴兴说顶尖学校不过如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世界最大的军火商,如何奠定美国的霸主地位?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1-09-01 13:30

正文

世界上最强大的军火商到底有多强?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是谁?毫无疑问,是洛克希德·马丁。

顶着世界第一的名号,洛马的体量应该是巨大无比了吧?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两年,洛马的市值一直在1000多亿美元徘徊。

1000多亿美元,什么概念?相当于阿里巴巴的六分之一,相当于苹果的二十几分之一,连苹果的零头都不到。在美国500强的排名中,一直都在五六十名。

▲F-22,世界上第一款量产隐身战斗机
洛克希德·马丁为主要承包商

但是,苹果和洛马, 在美国政府的眼中谁更重要?答案显而易见,绝对是洛马。 如果让美国政府二选其一,它会毫不犹豫地丢掉苹果。

没了苹果,美国损失的只是一点经济,但没了洛马,美国损失的将是世界霸主地位,以及国家的安全。洛马掌握了美国最多的敏感军工技术,所以在美国,洛马的价值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 它的实际价值,超过美国每一家公司。

洛马是如何做到的?

1

1910年的春天,一个名叫克拉伦斯·伦纳德.约翰逊的瑞典裔美国人,出生在了密歇根州的一个偏远的采矿小镇。

两年后,旧金山的两名修理工,阿伦·洛克希德和马尔科姆·洛克希德,成立了一家水上飞机公司,开始了的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

两人是亲兄弟,从小就有着一个造飞机的梦想。

▲阿伦(右)和马尔科姆两兄弟

那个时代的美国,刚刚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经济发展迅猛,科技昌明,遍地都是“美国梦”。

但约翰逊和洛克希德兄弟的成长之路却都并不顺利。

约翰逊的父亲是一个泥瓦匠,家庭并不富裕。家里九个孩子,让家里的窘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排行第七的约翰逊,与兄弟姐妹们一样,从小就懂得挣钱帮父母维持家里的生计。

密歇根的冬天极度寒冷,约翰逊会和父亲到七八公里外的树林里伐木,或者跟着姐姐去铁路旁边捡拾煤块,运煤的火车每次经过都会掉落一些。

学校里,约翰逊也是霸凌行为的受害者,一个比他高一头的家伙经常欺负他,而且还故意把他的名字“克拉伦斯”叫成“克拉拉”,一个女人的名字。

约翰逊明白, 要想摆脱这个人的欺负,只有把他打服才行 。一次课间休息,两人又起了争执,早已准备多时的约翰逊,终于将欺负他的人收拾了一顿,还把那个人的腿给打折了。

从此,再也没有人叫他“克拉拉”。不仅如此,同学们都觉得约翰逊是个狠人,都觉得应该给他取一个更合适的好斗的爱尔兰人的名字。从此,约翰逊就有了新的绰号“凯利”,这个绰号,伴随了约翰逊的一生,以至于后来人们直接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凯利·约翰逊。

他的这种好勇斗狠的性格,对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美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洛克希德公司灵魂人物

但约翰逊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名字最终会名垂青史,并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甚至世界。

与此同时,洛克希德两兄弟也在苦苦挣扎。两人好不容易找来了4000美元的投资,好不容易造出来一家水上飞机,但没人有兴趣去坐,赚不到钱。这是洛克希德公司的第一架飞机。

为了赚钱,兄弟俩一头扎进了加利福尼亚的山里面去找金子,花了两年时间,啥都没找到。

1916年,不甘心失败的兄弟俩选择重新来过,在圣巴巴拉成立了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公司地址是在一个租来的车库中。在此期间,一个名叫约翰·诺斯罗普的年轻人加入了进来,洛克希德兄弟俩让他负责设计F-1飞行艇。

约翰·诺斯罗普何许人也?后来美国五大军火商之一, 大名鼎鼎的诺斯罗普公司的创始人。

1948年,诺斯洛普在他的XB-35型飞翼前留影

F-1严格来讲还是水上飞机,双引擎,可以搭载10个人,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先进。

为了能赚到钱,兄弟俩的经营策略也有了改变。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艾伦前往华盛顿,竟然争取到了海军的测试合同,只要F-1测试合格,就能拿到海军的大单。

▲F-1水上飞机

1918年4月,阿伦和三名机组人员驾驶F-1从圣巴巴拉飞往圣地亚哥,创造了211英里飞行时间为181分钟的记录,引起轰动。美国海军当即拍板决定买买买,前提是要将F-1改造成路上飞机,用来作为远程轰炸机或运输机。

然而,战争在F-1完成改造之前就结束了。

军用不成,那就改民用吧,兄弟俩继续将F-1打造成了的观光飞机。这时候的洛克希德已经名声渐起,甚至连比利时的阿尔伯特国王和伊丽莎白女王也都坐过他们的飞机,电影工厂也都纷纷租用洛克希德的飞机拍电影。

1919年,雄心勃勃的洛克希德公司开发出了革命性的单座S-1,进入小型民用飞机市场,旨在成为 “穷人的飞机” 。S-1采用创新的模压胶合板单体壳机身,机翼可折叠,发动机也很强劲,售价仅为2500美元。

但兄弟俩忽视了一个现实。一战结束后,大量的军用飞机已经没了用武之地,美国政府开始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大批军用飞机抛售到民用飞机市场,价格有多低?300美元就能买一架。这就导致,洛克希德的飞机虽然口碑很好,但是没人买。

1920年,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倒闭。 为了谋生,阿伦进入房地产公司,马尔科姆则成立了一家汽车制动系统公司,从此再不过问飞机的事。

相比弟弟,哥哥阿伦的飞机梦更加坚定。1926年,他跟诺斯罗普等人又在好莱坞的一间车库里把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开了起来,并用S1的技术研制出了“织女星”(vega)飞机,成为当时美国最快的飞机,还打破了从西向东横穿美国大陆的速度记录。

▲美国传奇女飞行员 阿米莉亚·埃尔哈特驾驶的红色洛克希德Vega-5b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

一时间,洛克希德再次声名鹊起,飞机大卖,业务多的时候,每周得造5架飞机。

但好景不长,很快到来的大萧条时期,让洛克希德再次破产清算。

1932年,洛克希德公司进行拍卖,罗伯特和科特兰·格罗斯兄弟以4万美元的价格拍得。当时,阿伦其实也筹集了5万美元想买回自己的公司,但他觉得这点钱太少,就没有参与竞拍。就是这次错误的判断,让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从此跟洛克希德再无关联,阿伦再后来只短暂地担任过洛克希德的顾问。

从此之后,命途多舛的洛克希德,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之路。谁都不会想到,一家小作坊式的民用飞机公司,在日后会成为一个飞机帝国,成为一个影响美国,甚至世界的大军火商。

也正是在1932年,约翰逊在密歇根大学毕业,获得了航空工程学士学位。正准备大干一番的约翰逊,从老师那借来一辆车,和几个朋友一起,跑到西部的几个飞机场挨家挨户地找工作,但没有一家要他们。

他们找的最后一家公司,就是刚被买下来正在重组的洛克希德。一团乱麻的洛克希德也没有合适的工作给他们,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先回学校再读一年书,等明年来了就有工作了。

反正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回大学继续深造延缓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约翰逊又回到密歇根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主修发动机增压,目的是使发动机在高空获得大功率;辅修的是飞机附面层控制,即研究如何控制流经机身、机翼和尾翼的空气流,其实就是空气动力学。

后来证明,对约翰逊和洛克希德来讲,这都是一次幸运的选择。

1933年,约翰逊如愿进入了洛克希德,工作内容是工具设计,月薪83美元。

2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一进公司,约翰逊就指出了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新飞机——伊莱克特拉10型飞机存在缺陷,飞机的稳定性不好。

其实还在密歇根大学上学时,约翰逊就对送到母校的风洞进行测试的10型机进行过测试,当时他就发现了问题。

好在,当时的总工程师希巴德并没有因为约翰逊是新手而忽视他的建议,相反他还把约翰逊派到密歇根大学亲自进行改进实验。最终,约翰逊成功地改进了 10型机 的缺陷,这也让约翰逊引起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被破格提升为航空工程师。


约翰逊参加的第一个飞机项目,就是他跟希巴德合作的P-38闪电战斗机。 太平洋战争初期,鬼子的零式战机性能优异,让不熟悉对日作战的美军航空兵吃了大亏,开战仅几个月,太平洋地区的美军战机就损失了三分之二,正是P-38的出现,让美军一举扭转了颓势。

航程长,速度快,火力猛,让P-38成为二战中歼灭日本战斗机最多的美军陆航战斗机,也让洛克希德公司从此不愁吃穿,约翰逊在美国航空工业的地位也一飞冲天。

▲1943年P-38战斗机成功猎杀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整个二战期间,洛克希德及其子公司一共生产了将近2万架飞机,其中P-38就有9千架。洛克希德的战时生产合同价值在美国公司中排名第10,从此站稳了美国航空工业巨头之一的地位。

那时,“得益于”战争的需要,世界航空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德国和英国率先进入了的喷气式飞机时代。德国当时已有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英国也有了喷气式战斗机格洛斯特“流星”号,而美国才刚刚开始起步。

为了对付德国的Me-262,美国也在寻求一种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方案,从而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的空中优势。鉴于洛克希德公司对喷气式飞机的研究有了一定基础,而且与美军也有过合作经验,陆军航空兵最终选择了洛克希德公司来研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

1943年6月17日,洛克希德公司被正式授权按此设计方案研制飞机,飞机编号为XP-80(F-80的原型机)。洛克希德公司被要求必须在签订合同后的180天内完成研制工作。

▲后来的F-80喷气式战斗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挑子”

在此之前,洛克希德内部是不支持研发喷气式战斗机,但在约翰逊的坚持下,公司才没有放弃喷气式飞机的项目。因此,这项紧迫的任务就交到了约翰逊手上。

要不说约翰逊是天才,他的这种对先进技术敏锐的洞察力,拯救了洛克希德。如果洛克希德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开发新型活塞式战斗机,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又一次破产清算。

幸运的是,洛克希德有约翰逊。

约翰逊一直想在公司的体制内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负责新式飞机的研发工作。在这里,设计师能够和技术人员畅通地进行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和解决,这既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又有助于设计师将其设计思路变成现实。

约翰逊决定XP-80就采取这种研发模式。不过,由于是战时,当时的洛克希德正在加足马力生产P-38、B-17、哈德逊、北极星等战斗机,每天出28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每天三班倒,周末还得加班,很难找到人去实现约翰逊的这一愿望。

最终,几经波折,约翰逊还是凑足了23名工程师和80名技术人员。后来在回忆那段日子的时候,约翰逊说: “我简直是从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把他们‘偷’过来的。”

1943年6月,约翰逊带着他的这个部门,在靠近洛克希德公司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的风洞处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棚子,就开始干了起来。


空间小,噪声大,不通风,环境差,但无论如何,大名鼎鼎的臭鼬工厂萌芽了。

至于为啥叫臭鼬这么难听的名字,约翰逊自己都说不上来。由于XP-80项目属于顶级军事机密,公司没有给约翰逊的这个部门正式命名,就连亲朋好友也不知道他们在里面干什么。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由于神秘的工作环境,团队里一个名叫卡尔维尔的工程师想到了一本漫画里的神秘工厂,这个神秘工厂是一群不法之徒用臭鼬皮、破鞋等原料制作饮料的地方,名字就是“臭鼬工厂”,再加上研发飞机的帐篷附近有一个散发着臭味的塑料工厂,因此,臭鼬工厂的名字就在洛克希德流传开来。

其实约翰逊一点也不喜欢“臭鼬工厂”这个名字,甚至还曾想想取消这个绰号。但由于后来工厂承接了越来越多的机密任务,“臭鼬”二字有很好的保密性,在行业内,“臭鼬”也逐渐成为一种形象,深入人心,约翰逊也就接受了。20世纪60年代,洛克希德公司为臭鼬工厂注册了商标。

但英雄不问出处,臭鼬工厂的传奇故事即将展开。
3

在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民众,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双方都在顶着巨大的战争压力展开竞争。

在美国政府的宣传下,每个美国人都对苏联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苏联有太多的轰炸机,他们会飞越北极来轰炸美国,会把美国炸成不毛之地。苏联想主宰世界,核战争很有可能发生。这种极度的压抑充斥着那个年代的美国人的一生,从小学开始,空袭演习就是美国人的常态。

因此,美国政府迫切想了解苏联到底有多强大。到底有多少导弹,有多少轰炸机?但是从苏联境内获取情报十分困难,怎么办?高空侦察。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要打造一架飞得足够高的间谍飞机,高到超出苏联地空导弹的射程。1955年,这个任务再一次落到了臭鼬工厂肩上。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在此之前,臭鼬工厂已经为洛克希德,或者说美国研发了数款先进飞机,比如P-80流星、F-104星两款喷气式战斗机,以及C-130大力神运输机,没错,就是那款至今美国还在用的大力神。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拥有这么先进的飞机,臭鼬工厂功不可没。

这架间谍飞机的具体要求是,能飞到2万多米的高空,苏联的战斗机和导弹都打不到,而且从这个高度,还需要拍摄高清照片。有多高清?地面上一个打字机大小的东西在照片上都能显示出来。

这架飞机,就是U-2。


在此之前,没有专门的侦察机,顶多就是在轰炸机上装一个照相机。U-2是第一款专门设计的飞到别国上空,拍照收集情报,然后供美国研究的飞机。

为了保证U-2的战略性,这个项目是当时美国的顶级机密,臭鼬工厂的每件事情都需要保密,甚至洛克希德总部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对臭鼬工厂来说,研发U-2不仅是公司的生意,也是为了战胜苏联而进行的“神圣事业”,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付出着。

实际上,由于经常涉及美国的顶级机密,臭鼬工厂以及里面的工作人员很长时间里都不为外界所知,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是在那里工作,在干什么。

每个进入臭鼬工厂的人,必须通过背景调查,以确保你是忠诚、值得信赖的美国公民。

约翰逊在自己的日记里回忆:“多年来,我不得不生活在阴影里,看,那是我们过去的所为,我领导一个绝密机构,名叫臭鼬工厂。我手下制造的飞机,保障美国的安全。我是凯利·约翰逊,多年来我很乐意极少人知晓我的名字。”

这种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保密行为,是不是很眼熟?洛克希德能够做大做强,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原因。


U-2就是在这种极度保密的情况研发出来的。为了保证飞机飞得足够高,就得让机身重量越轻,因此最终设计出来的U-2,只有两组起落架,机壳厚度只有0.02英寸(约0.5毫米)。

飞机造出来了,在哪试飞也是个问题,为了保密,必须选在一个足够偏僻、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约翰逊就和CIA的U-2项目主管理查德·比赛尔坐着飞机在美国西部上空到处飞,终于找到了一处绝佳的试飞场地——古鲁姆湖,一个古老的干涸湖泊,地势平坦,且位于内华达核试验场中部,保密性极佳。

这块区域,就是后来的51区,一块充满阴谋之地,著名的“外星研究基地”。


当时的51区,一片荒芜,臭鼬工厂和政府的实验人员,在场地上搭起了板房,条件十分简陋。旁边仍在进行核试验,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不得不离开一次,回来的时候带着盖革计数器,以测量是否核辐射超标。

这种艰难的科研场景,是不是又很熟悉?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工程师、试飞员和CIA官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约翰逊的日记里写到,睡觉?简直就是奢望。飞机基本上完成了,极长的工作时间,大家几乎都快累死了。


那时,飞得比U-2的飞行员高的,只有宇航员,但2万米的高空,同样缺氧、高寒、低压,因此试飞员们冒的生命危险,比试飞普通战斗机高数倍,许多精英中的精英试飞员牺牲。在计算机不发的年代,臭鼬工厂的工程师们也没有省事的法子,所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尺和计算器。当然,这比算盘高级一些。

所有参与U-2项目的人,他们的想法跟约翰逊的一样,就是帮助美国,帮助美国人,试飞员的牺牲并不是徒劳。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频繁的试飞引起了民间的注意,“不明飞行物”(UFO)的报道和传言就多了起来。有一项统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看到的UFO,50%是在试飞臭鼬工厂的飞机。



臭鼬工厂研制的飞机,在那个年代,确实是超乎常人想像的存在,因此被视为“不明飞行物”,也就成为必然。像U-2,机翼很长,看起来像个十字架,人们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竟然能飞那么高。


这也反映了,臭鼬工厂超前研发和创新能力。

1955年3月,洛克希德收到了CIA的第一份合同,价值225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174亿美元)的合同,用于购买20架U-2,第二年U-2正式投入使用。

事实证明U-2的作用无可替代,它带回的情报显示,苏联人是在吹嘘自己的导弹和轰炸机,他们远没有那么先进,美国人完全高估了他们。

但让CIA没想到的是,U-2第一次飞临苏联领空,就被苏联人的雷达全程监控的。美国人虽然在防范苏联人的飞机和导弹上下了苦功夫,但却低估了他们的雷达技术。

这意味着,一旦苏联有了更先进的导弹,打下U-2就是迟早的事。1956年的时候,苏联只有萨姆-1防空导弹,但到了1960年,萨姆-2横空出世。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5月1日,U-2第一次被击落。当时,飞行员弗朗西斯·鲍尔斯驾着U-2从巴基斯坦出发,前往苏联领空侦察一处新的导弹基地,结果这个导弹基地就是萨姆-2导弹基地,然后等待多时的萨姆-2升空了,飞行员跳伞后被苏军活捉。



这事的后果相当严重,赫鲁晓夫在国际上大做文章。

1962年,U-2在古巴发现了苏联的导弹基地,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在随后的密集侦察中,一架U-2又被击落,飞行员丧生。

于此同时,已经拥有萨姆-2导弹的中国,先后击落了5架试图侦查大陆的国民党军U-2飞机。让美国一度怀疑U-2是否已经落后。

▲中国军博展示被击落的U-2

几年后,苏联用活捉的飞行员 鲍尔斯 从美国手中换回了一名 苏联间谍 但回国之后, 鲍尔斯因为被俘时没有服毒自杀,而 被宣传成了叛徒,美国空军甚至不再让他归队。

最终还是约翰逊把他招到了自己旗下做试飞员。这么做的原因,是内疚使然,自己设计的飞机不够好,让飞行员们面临生命危险。

与此同时,痛定思痛,约翰逊又提出了研发新的间谍飞机的提案,他计划打造一艘 “不可能被击落的,和以前见过的飞机完全不同的,快到人们在空中计划看不到的飞机”。

4

这架飞机的设计要求,高出U-2太多。

飞行高度得达到26000米以上,飞行时速不是U-2的700多公里,而是3300多公里,用专业术语表示,这架飞机的速度是3.2马赫,音速的3倍多。

这架飞机 ,就是SR-71黑鸟。


SR-71研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飞机以3倍音速的速度飞行的话,机身表面温度会高达近300摄氏度,原来的铝材料已经达不到要求,臭鼬工厂的解决方案是用钛合金。

但是当时美国并不产钛,巧的是,苏联出产了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的钛。CIA在欧洲成立了一家掩护公司,从苏联购买钛。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美国从苏联购买钛,用来生产监视苏联的间谍飞机。



到了1962年2月,飞机组装完成。为了秘密进行试飞工作,臭鼬工厂又回到了51区。这个原本只是临时试飞场所的地方,变成了永久性设施。

第一架试飞的SR-71是银色的,为了降低飞机内部温度,机身被涂上了黑色的特殊涂料,因此得名“黑鸟”。

每个飞过黑鸟的飞行员都被一种无与伦比的飞行感觉所震撼。“点着两个强大的后燃器,20秒内,你得滑行1000多米,以将近400公里的时速起飞,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爬升到6000米的高度。在达到26000米的最大高度时,你能看到地球的曲率,上面的天空全部都是黑的,因为97%的空气都在你的下方。到了晚上,天空绝对壮观,能看到星星,99%在地面上看不到。周围非常安静,你的飞机以3倍音速飞行时,声音就被抛在了你的后面。你得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



越战期间,驾着黑鸟执行任务的飞行员,甚至可以看到导弹升起,然后落下,因为黑鸟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导弹追不上。

有数据统计,为了击落SR-71,被侦查的国家曾发射过多达5000枚导弹,但没有一发命中过。

如此高科技的工艺品,再加上极具科技感的外观,很难让人相信这竟然是通过计算尺和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因此很多人认为黑鸟是臭鼬工厂是“逆向工程”的产物,是约翰逊把某种外星科技带到了51区。

臭鼬工厂并没有被这些声音影响,而是继续着自己的飞机梦,他们计划在黑鸟的基础上研发一款更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以对抗苏联的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

但此时风云突变,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肯尼迪总统的授权下上台,开始了大规模的削减成本的计划。在智囊团的建议下,麦克纳马拉认为美国不需要这种飞机,甚至SR-71也是多余的。

臭鼬工厂的 SR-71 黑鸟装配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