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璀璨的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明传承。2025年的春节,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标志着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传统新春和活力现代的双向奔赴,首个“非遗”春节给大家带来了更浓厚的节日感、更新颖的体验感、更丰盛的文化“大餐”。作为陇原春节不可或缺的大戏——2025年甘肃省春节联欢晚会,不仅承载着陇原儿女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展现。
春晚如歌,奏响时代发展的春潮。春晚是一个时代氛围和时代主张的集中呈现和展示。1月29日19:45在甘肃卫视首播,视听甘肃APP将进行同步直播的主题为“感恩奋进新时代,幸福陇原春正好”的甘肃春晚,以创造文化传承发展的“甘肃品牌”、打造中华文明传播展示的“甘肃窗口”、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先行的“甘肃实践”为目标,把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品牌作为着力点,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呈现了历史文化厚度、家国情怀温度、艺术展现精度、蛇年春节热度以及人间烟火浓度,在创新中描绘新时代奋进甘肃的精气神。
陇原春晓,如约而至。甘肃春晚紧扣“感恩奋进、喜庆团圆”主旨,深度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精要,尤其是总书记视察甘肃讲话精神,全力将甘肃厚重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质相融,挖掘多元文化,凝练人间烟火气与文化传承新势能,生动讲述甘肃故事,传扬陇原之声。
作为特殊的“年夜饭”,甘肃春晚与受众一同回味极不平凡的2024年,增强同心力,扩大同心圆,展望美好的2025。甘肃春晚紧跟时代主题、紧扣社会现实、紧贴火热生活,以创新创意表达甘肃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用艺术的力量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甘肃春晚融合大量独有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时代特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受众讲述甘肃故事,以深厚的感情致敬伟大的新时代,展示了甘肃人民积极向上的乐观、团结和毅力,展望了甘肃人民踔厉奋发、挑起摸高、争先进位、笃行不怠,汇聚起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时间的重量,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锤炼;精彩的华章,总是接续奋斗书写。过去的一年,甘肃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速走在全国前列,展现了陇原儿女的团结与坚韧。甘肃春晚,展示了甘肃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2500万陇原儿女在新时代征程中的奋进姿态,喜庆新春佳节。在欢乐吉祥、温暖和顺的新春氛围中倾情上演了歌舞、戏曲等丰富多样的表演,传递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文化自信,充分体现出甘肃儿女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他们在感恩中奋进、在团圆中拼搏的精神面貌。同时,在流光溢彩的舞台和现代高科技的交相辉映中,整台晚会将新时代新甘肃新气象生动、形象、深刻地艺术呈现。
有梦想,目标方能实现;有恒心,行稳才能致远。求变、求新,求实。从心到行到新,从点到线不断去刻画。甘肃春晚兼顾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觉盛宴,整个舞台以炫目的灯光和绚丽的舞美设计,展现了独特的甘肃风,也为陇原儿女奉上了一道艺术盛宴和一场心灵交流。
春晚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共鸣,成为每年春节不可或缺的美好回忆。甘肃春晚的主题“感恩奋进新时代,幸福陇原春正好”深刻体现了陇原人民在新时代的喜悦心情与昂扬斗志。这一主题不仅传递了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文化自信,更将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核融入其中,特别是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等,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引发受众的共情与共鸣,凝聚文化认同和民族记忆。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甘肃春晚以“喜乐奋进”作为情感线。通过展现陇原美、家园新,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市井烟火的追求,晚会上温情的画面触动人心底的弦。甘肃春晚聚焦陇原大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祥和的美好图景,不仅是对过去一年丰收与奋斗的感恩,更是对未来光明与希望的展望。
弘扬多元文化,彰显地域情怀。歌舞、戏曲、音乐剧、外景短片等多种形式,将甘肃本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元素贯穿其中,彰显多元文化对甘肃人民的滋养和影响。开场歌舞《过大年》,男女老少齐上阵,喜气洋洋,全面展示甘肃时代风貌。
呈现多彩生活,突显地方文化。曼妙的歌舞、红火的年俗、丰富的非遗,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甘肃的画卷。甘肃春晚通过东西协作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乡村宜业宜居等主题,展现全省人民感恩奋进、建设美好家园的新面貌。晚会演出通过陇剧、秦腔等地方戏曲的表演,展现乡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反映筑造和美家园的成果。《家园》用戏歌和花儿的碰撞,展现积石山人民在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团结一心灾后重建的蓬勃热情和他们以感恩奋进的姿态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时光壮阔落笔,岁月浩荡成歌。春晚是一场跨时代的视听盛宴,凝聚了无数人的期待和欢笑。荟萃了优秀的艺术家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氛围。各种精彩的表演,为家庭团圆的时刻增添了无限乐趣与温馨。
让流动的时光有了精神刻度。甘肃春晚由《盛世欢腾陇原春 》《根深叶茂百花妍》《感恩奋进谱新篇》三个篇章构成,采用沉浸式舞美理念,运用双层帷幕包围的整体视觉效果,打造“全景沉浸式”体验。舞美设计蕴含着“幸福团圆”的美好寓意,通过细腻的灯光、音效等手段,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导演组还采用270度弧形屏幕增加视野范围,提升观众的沉浸体验感。同时,引入地屏、双舞台等先进舞美灯光设备,吸纳全新舞美创意,打造“沉浸式”演出。
完美的艺术总是想象的展现,出奇的创意才能让受众耳目一新。甘肃春晚还呈现了甘肃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文艺作品,如歌曲《枕着光的她》、音乐剧《飞天》等,让更多观众感受优秀作品的魅力。戏曲联唱《陇韵飘香》邀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献艺,展现陇剧和秦腔的艺术魅力;民歌串烧《欢歌迎春》和民族歌舞《中华吉祥果》等节目,则通过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曲串烧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展现甘肃各民族儿女喜迎新春的浓厚氛围;舞蹈《莲花》通过“塑匠”对美的执着探索和追求,象征甘肃人民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精神;《九曲安澜》以黄河为主题,通过舞蹈艺术呈现黄河的壮丽与伟大,表现出黄河源远流长、滋养万物的文化底蕴,强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传递出新时代人们对黄河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文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甘肃春晚把传统与现代、小家和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彰显文化生命力和主体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表现中华文明的甘肃力量,让沉潜在文明长河中的文化因子再次被激活,以美学为艺术“造境”,在先进技术的赋能下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力量,彰显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自觉——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提升节目,提高质量。
注入时代活力,丰盈精神内涵。新文化、新技术、新概念,是甘肃春晚的重要着力点。甘肃春晚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浓厚的年味;让新呈现赋能节目创意的实现,让不同观赏口味、审美和年龄段的观众皆能从中获得美好愉悦的体验。“人民的春晚”是甘肃春晚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力作,进一步深入发掘陇原题材,讲好甘肃故事、展现陇原风貌。
异彩纷呈,多元多彩的甘肃故事在情感度、科技感、艺术性与春节味相得益彰,吸引无数观众的目光。2025年甘肃春晚在节目设计上力求创新,同时不失传统韵味。甘肃春晚突显敦煌特色,辉映丝路文化。人类的敦煌,见证了文化交融的美好,书写着文脉延绵的浩荡。音乐剧《飞天》、舞蹈《莲花》、融合杂技节目《乐动敦煌·丝路国风》等,以敦煌文化为核心,通过现代技术与古代壁画的穿越链接,让观众在奇幻观感中领略古今结合的艺术魅力。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营造“过大年”氛围,可赏性、好玩性与文化性、艺术感并重。甘肃春晚有三个融合:思想+艺术+技术;四个突出: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艺术形式创造性转化、视觉语言完美化呈现、内容传播的媒介融合。
创新创意,创作创造。晚会剧组在节目征集、筛选、排练、创作等环节下足功夫,力求多维度、多角度、多元化营造“过大年”氛围。同时,结合“短片”以及正兴的AI优势,实现“晚会+短片”的新媒体融合,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喜庆、热烈、祥和的新春气象。
全域化、全景式、全覆盖、全方位展现陇原风韵和文化底蕴,甘肃春晚还通过《盛世欢腾陇原春》《丝路金城迎新春》《羲皇故里绽华彩》3个短片,从河西到陇东,从甘南到肃北,从丝绸古道上的陇原大地到华夏文明中的甘肃册页,首次将14个市州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过年的欢歌盛宴和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尽情展现,还活态呈现了陇原儿女独特的年俗礼仪、民风气质、精神特质,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家庭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的深深祝福。
人民性、生活性、创造性、艺术性,甘肃春晚最大的亮点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间传承。作为综合性的“大民俗”,春节囊括了众多、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品味过往,感念岁月,畅想未来;在近距离感知春节的点点滴滴中,共同感受着五千年文明的脉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守得一方文化绵延传承。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艺创作不仅蕴含生活底色,还要赓续传统文化的血脉。甘肃春晚还融入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元素,承载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让大家在沉浸式观赏之余,感受“非遗”的魅力,体会有“年味儿”的优秀传统文化。短片中舞狮、太平鼓、刻葫芦、秦州鞭杆舞、武山夜光杯雕、清水皮影、庆阳香包剪纸、东山转灯等多项非遗竞相绽放。
非遗过大年,民俗贺新春。甘肃春晚源于这些扎根在深厚文化土壤的非遗瑰宝、民俗传统熠熠生辉,绽放出独属于陇原的节日华彩,延续着阖家欢乐、万象更新的永恒期盼。因此,被非遗项目与古老习俗填满的甘肃春晚,处处洋溢着醇厚的年味儿,更是“非遗年”最好的诠释。“非遗春节”让沉睡的历史记忆“活”过来,解锁过年新模式;弦歌不辍的文明薪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增强了文明互鉴、促进了文化繁荣,展现了自信、自强、自豪的时代精神。
文艺与新技术结合,赋予文艺以新形式,自觉融入时代、真情拥抱时代。作为综合性文艺晚会,2025甘肃春晚在内容上,以融合互通方式探寻节目的代际突围与类型创新;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视听符号的优化重组与意境生成;在技术运用上,借助科技赋能,通过场景影像的视觉渲染提升节目的艺术表现效果;在传播方式上,探索媒介融合的传播矩阵来不断拓展节目的视野,具有新风格、新尝试与新探索,呈现出多元并举的新图景。
新的时间坐标、新的思维空间、新的生活模式,春晚独有的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衍化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去品鉴、去守望。2025年甘肃春晚以浓浓年味凸显团圆的意义,与新时代相融合、与艺术作品相融合、也与陇原特色的人文符号相融合,打造出了一台精彩的视觉盛宴。
在天涯咫尺的时空共情中,努力温暖着每一个人,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诗意长风,如意甘肃;踏歌起舞,春醉陇原。甘肃春晚将精耕细作,创新创意,拓展媒介融合传播路径,拓宽节目别致视野,“烹调”全国观众钟情的地域文化佳肴,助力文化强省,精心谱写陇原新华章。
(撰稿:赵武明 唐向东)
泽传媒智库:人工智能(AI)专业应用团队,让AI赋能传统产业的创新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