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读城事
和城市有关的数据运用与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  内蒙古高院公开遴选10人,2月21日起报名 ·  9 小时前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政府办公厅  ·  2024年内蒙古累计兑付惠企直达资金13.7亿元!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数读城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与2023年的对比

数读城事  · 公众号  ·  · 2024-03-14 09:00

正文

前言:

政府工作报告是对前一年政府工作的总结,更是对当年重大任务计划的统筹安排,往往能体现当年的工作重点与宏观政策取向。通过比较两个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可以发现宏观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变动。

本文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重点在梳理,可能有少量的议论性文字,认识不到位,思考不成熟,还望海涵。

虽然采用对比,但是更突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采用的两个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均来自中国政府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9153.htm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https://www.gov.cn/premier/2023-03/14/content_5746704.htm



01
工作回顾

这部分两个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结构有所不同。

由于2023年是上届政府任期结束的一年,在《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本部分叫做“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而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是“2023年工作回顾”。

《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该部分结构是:总领定调——过去的困难与应对——成就——主要进行的工作——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该部分结构是:总领定调——成就——遇到的困难——主要进行的工作——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会优先采用《2024》的结构进行比较。


总领定调

成就

《2023政府工作报告》由于同时是5年的工作回顾,更多地强调5年的增长与5年的年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是“回升向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低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年均1270万人;增加了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安全发展” 的内容,没有提基础设施的成就;相较于《2023》中的“创新支撑发展”,在《2024》中提法改为 “创新驱动发展”

遇到的困难

《2023政府工作报告》中,通过“针对.......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实现......的成就”的段落,主旨还是强调2022年取得的成就,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说舍弃了这部分,强调了“ 多重困难挑战交织 ”。结合下文中再次提到困难与挑战,可以说《2024政府工作报告》相对《2023》,更突出了困难与挑战。

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2023年主要进行的工作之前,回顾过去一年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是: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从国内看,经历三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隐患凸显,部分地区遭受洪涝、台风、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

主要进行的工作

这一部分,由于《2023》是5年进行的工作的总结,《2024》是去年的工作总结,不太好对比,就简单放一下段落标题。

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相似中又有所不同。

02
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2023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共两大部分,分别是“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和“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2024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有三部分,分别是“2023年工作回顾”“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3》虽然没有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这个大标题,但是主要内容也还是在工作建议中。


总体要求
比较显眼的对比是,“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在《2024年》的总体要求里还多了一句“ 改善社会预期 ”,也是针对事实上的“社会预期偏弱”提出来的。

预期目标
基本一致。

虽然说基本一致,但是这个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应该不是容易达到的,在《2024》中也进行了解释性说明: 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 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这个数据是建立在2022年基础之上的2023年疫情结束后的回升,如果要在2023年的基础上再实现5%,难度可想而知。

政策取向

同样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但在《2024》中,没有单独说产业政策,而说的是“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要“ 围绕发展大局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 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2023年12月举行的 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03
年度工作任务/重点

首先,可以比较下顺序。

《2024》和《2023》比较显眼的变化,一个是“扩大内需”从“一”到“三”,而“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二”变为了“一”,此外就是增加了“科教兴国”和“城乡融合”的内容。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最近有很多文章讨论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出现,虽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这次又被提了出来,并且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另外还有一点有趣的是,众所周知,上一年度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实是给政府工作报告定调,那我们来看一下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什么: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
发现了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内容,基本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工作任务,但是 当时并没有提“科教兴国”
回过来看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这一部分说了什么,核心就是教育、科技和人才。

扩大内需
如果说《2023》的扩大内需还是侧重恢复消费,那《2024》的扩大内需的着眼点已经是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

深化改革
“两个毫不动摇” 是什么?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国企 改革,之前有一句话“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这次的报告只说了“ 做强做优主业 ”,不再强调“做大”,并且强调“主业”,是不是说明,不该国企干的事,国企就不要染指了?
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 ”这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在《十四五规划》中, 就有“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章节。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 场建设,也是去年比较热的一个词,在我的理解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原来的地方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中的所谓优惠,都有可能成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

对外开放

发展与安全
重点领域风险,哪些重点领域?
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比起《2023》,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或许有人还记得郑州村镇银行事件。

农业农村

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
本身这一部分没有太多新的内容。比起《2024》新增了这部分,《2023》没有这部分内容更显得奇怪。在《2023》中,城乡融合没有提到,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只在工作回顾中提到,并没有作为年度工作重点。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新意,首先定 调“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
真的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到城市群、都市圈,后面只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看来这会是今年的重点地区,可问题是,重庆不是 12个高风险重点省份 吗?怎么建设?建设什么?
城市更新在《2023》中也有提及,不过是在“扩大内需”的条目之下,这次提的很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么细节的事情都提出来了,有没有家里卖电梯的?能不能赚一笔?

绿色低碳

民生
由于新增了“科教兴国 ”,教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