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ku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生意;对于营销业来说,数据就是数字营销赖以生存的血液基石。
一直以来,依赖大数据进行的数字营销都面临着如何平衡用户隐私与深刻用户洞察之间关系的问题。
以前,国内对于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一直都还没有引起较多的关注。
但随着一个个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事件的爆发,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并开始质疑各家互联网平台针对自己进行的人物画像洞察,大数据精准营销是否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面对人们逐渐崛起的数据隐私保护意识以及对平台收集、使用个人数据信息的严重质疑,数字营销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品牌及互联网媒体如何破解用户的信任危机?
网络威胁情报公司Risk Based Security发布了名为“2018年中期数据泄漏快报”的新报告,该报告称,在2018年上半年,共有26亿份数据记录被曝光。
而在国内,数据隐私的保护也未引起重视,平台对用户数据的认知、使用、保护都存在较大问题。
>>百度
今年3月,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如果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中国人是愿意这么做的。”
同时,百度APP在开启之前,需要用户阅读隐私条款,并只有不同意,同意并继续两个选项,只有同意才能继续使用,不同意则只能退出不能使用该APP。
用户点击右下角的“同意并继续”时,是心甘情愿、欣喜接受还是不得已为之?因此可以看出,用户不是更加开放,而是用户没有其它选择。
>>支付宝
年初,支付宝也因为默认勾选收集用户数据信息的“同意服务协议”,在当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吐槽。用户若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就允许了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Facebook
Facebook在上半年也因为泄露了超5000万的用户数据,而受到了严重的用户质疑与政府审查。短短两天,Facebook股价应声大跌,市值缩水500亿美元,创下Facebook的大跌记录。
之后,扎克伯格更是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面对数十名国会议员,接受了长达10小时的轮番盘问,并对此作出道歉。
>>华住
8月份,华住旗下酒店开房记录泄漏,并在暗网公开兜售相关数据。酒店包括:汉庭、美爵、禧玥、漫心、诺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尚品、宜必思、怡莱、海友等。
其中开放数据包括酒店用户的姓名,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号,登录密码,消费金额,房间号等信息。卖家称,以上数据信息的截止时间为8月14日,数据共140G,约5亿条。此次泄漏数量巨大,在公开的酒店信息泄露历史中前所未有,堪称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泄漏事件。
>>顺丰
除了华住,近期又爆出顺丰有超过3亿条数据疑似流出,暗网售价2个比特币。
虽然顺丰公司9月1日在官方微博表示,暗网所售数据非顺丰数据。但从爆料人提供的10万条验货数据中,随机选择了十余人的电话,通过联系后发现电话、姓名和地址都是真实存在,电话主人也确实曾使用顺丰快递收寄物品。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视频播放网站AcFun近千万条用户数据泄漏,前程无忧195万条用户数据疑似泄漏等。
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裸奔。
罗振宇在脱口秀《罗辑思维》里也谈到,大数据时代,一个人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就像一场绝望的守城战。
我们在互联网上做任何事情都会留下电子足迹。买东西,叫外卖,看剧,打车,乘坐高铁和飞机,上各种社交平台……当一切都电子化,所有的信息都有电子存档,我们的足迹也一览无遗。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这些海量足迹建模型,卖给我们东西,灌输给我们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一切早已发生。
也许现如今你的家人、朋友还不如你常用的app了解你。百度、高德地图上你的足迹,滴滴上你的打车记录,Keep上你的健身报告,陌陌上你的搭讪成功率,美团外卖、饿了么上你的吃货指数,口味偏好等等信息一览无余。
这些手机应用和互联网产品来认清自己的喜好,这些“记录在案”的数据也掌握着你的小秘密。它们投其所好,满足你的个性化需求:微博为你定制过广告,淘宝尽其所能“猜你喜欢”,百度会在你输入关键词后试探性地问一句:“你要找的是不是……”
根据你的个人数据信息,在这些互联网应用有约束地、有自制力的利用之下,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了解你。
但同时,当这些数据被泄露,被毫无底线地利用,其产生的危害完全无法估算。
当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让人们在互联网上裸奔,将会不断地提醒人们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并在民意的推动之下,也许将会诞生诸多法案来严密保护民众的个人数据信息。
个人隐私意识崛起,数据被严密保护,大数据营销何去何从?
当互联网数据被保护起来后,对于大数据精准营销或许有不少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广告的市场分析可以通过大数据来精准地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分析其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等自然属性和社会交往、兴趣爱好、媒体接触、地理位置、购买意向等社会属性,从而精准地进行用户画像。
由于能够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和分析目标受众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使得广告策划和创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影响目标消费者。
同时,也正是有了大数据的精准定位,才蹦出了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大佬,也正是有了大数据的精准定位,人们才能看到自己“偏爱的”消息。
如果说大数据信息被保护起来了,以后广告主们将更难获取到消费者信息,少了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这对广告策划来讲,无疑是致命一击。
除此之外,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看到的广告推送也将越来越少。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当我们想要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可能在各个app上都能看到相应的广告推送,虽然说,这可能会很烦、很惊悚,但是当没有了广告推送后,想要找到你想要买的东西或许会增加你的时间成本,也或许会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当前互联网平台面临着一个继续解决的挑战:如何在获取用户信息进行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又能确保用户个人数据信息不被泄露、不被无底线的滥用,并建立能够说服用户开放自己数据,获得他们信任的机制。
1、平台内部:提升安全意识,建立专业的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的团队
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想要获取用户数据隐私,企业就必须非常重视对用户信息的保护,来获取他们的信任。
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具有高度安全意识的网络安全保护团队,时刻保护用户数据信息不被盗窃。同时也需要建立有效机制,保证退队内部员工不会因私利出卖用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