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伯凡时间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未来人类:英特尔酷睿 Ultra 9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未来人类预热 X98、X96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联想商用笔记本新系列悦 Plus16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适合本地运行DeepSeek R1的笔记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伯凡时间

愿景的力量:真实谎言成就的人生

伯凡时间  · 公众号  ·  · 2018-03-31 21:31

正文

语音 丨吴伯凡


幻视幻听般的愿景或者意向

我个人称之为“真实的谎言”

它不仅会深切地影响到

一个人的个人生活

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和历史


注:以下内容,根据吴老师录音整理而成。


去年12月份的私塾课上,我跟同学们分享的主题是犹太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其中一个小话题引发了同学们很大的兴趣,这个话题就是“愿景( Vision)” 。

近几年,马云先生在各种场合都讲到过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随即,“愿景”也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


这个词最早源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宗教的语境中, Vision 更多代表一种奇异的、违反常理的景象, 是一种普通人很难感受到的,但是某些人由于特定的场景和遭遇,引发了某种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感受到的某种幻视幻听的状态,他们会对这种状态产生一种真切的感受和认可,然后促使自己做出特定的选择决策,并付出相应的行动。

那些称得上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有一种“走火入魔”的特质。 他们对自己的某个观点或某种感受都有一种强烈的偏执,借着这种偏执,他们的思维和行动便拥有了某种一贯性。

这种偏执能让他们做出反常识、反本能的决定,而且在极其艰难的时候,他们能够凭借这种执着渡过难关,最终让他们坚信的观点和梦想成为现实,实现了所谓的“心想事成”。

一个做投资的朋友曾跟我说,在决定投资一个创业者之前,他首先会试探这个人是否具备一种类似幻视幻听的能力,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常人所不具备的偏好与执着。

这种幻视幻听般的愿景或者意向,我个人称之为“真实的谎言”,它不仅会深切地影响到一个人的个人生活,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和历史。


下文,我们用几个案例加以阐述。

基督教自诞生起,在长达两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被禁止的宗教,基督徒也长期遭受罗马帝国的迫害。但是,最终扭转这种状况的人却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缘何他会突然转变对基督教的固有立场?


一切始于一场战争。

战役开始之前,君士坦丁大帝对即将来临的战争没有多少胜算,心中充溢着强烈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行军途中,他无意中仰望天空,强烈的太阳光线让他产生了一种幻觉——他看到了一个闪光的十字架——这种状况有点像那些自称是UFO的观测者,普通人要么是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也不会为其赋予什么特殊的意义。



但是,在当时那种心境下,君士坦丁大帝觉得自己受到了上帝的启示,只有信仰基督,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战役。最终,他赢得了这场战役,他也对自己战前做出的判断深信不疑。

君士坦丁大帝的态度转变,对基督教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此后,基督教搭载着罗马帝国这个“硬件”,在欧亚大陆,甚至非洲地区都得到了快速的传播,最终成为全世界信徒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的使徒保罗归信基督教的原因,也源于一个幻象。据《圣经》记载,保罗出生于犹太家庭,起初认为基督教是违背传统犹太教信仰的异端邪说,所以极力迫害基督徒。

一天,他在前往某地迫害基督徒的路上,突然有光从天上照着他,他从马上摔了下来,抬头看到了一个同耶稣很相似的人形幻象,同时,他还幻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讲“扫罗,扫罗(保罗本来的名字叫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这次幻视幻听的经历,让他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180°的大转弯,此后,他成为一个坚定的基督徒,并且一生致力于基督教的传播事业。 他对于基督教的发展与壮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人认为使徒保罗对于基督教的影响仅次于耶稣本人。

在普通人看来,即使保罗没有撒谎,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也是一种幻觉,但是这个幻觉却让他产生随后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让他超越了自我,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历史。

除了基督教之外,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事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因为受到一种愿景的牵引和诱惑,而创造的一个奇迹。

1453年,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大陆盛行一时。哥伦布在读完这本书后,产生了强烈的“ 自居效应 ”,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就是马可波罗第二,并且着手为实现这个愿望做准备。

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汇集了马可波罗本人道听途说的书籍,他并没有到过中国,只是把沿途听闻的许多关于中国的描述记录了下来。但这些都无关紧要, 即使它是一个谎言,只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就会发展出一套自有的逻辑。

由于哥伦布近乎“走火入魔”地认为自己是马可波罗第二,所以他梦想着完成一件时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驾船西行,跨越大西洋(当时的人还不知道有太平洋的存在)到达中国和印度——并且为此不遗余力地做着准备。



除了“走火入魔”般的自居效应,哥伦布本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是促成其有勇气驾船西行的关键因素。他通过自己蹩脚的数学知识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得出的结果是真实地球周长的1/8,让他觉得这并非是一项特别艰巨的使命。如果他当时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地球的周长,遥远的距离或许会让他放弃自己的航行计划。

但是,他的无知导致了他的无畏。 哥伦布受到一个常人眼中极不靠谱的愿景的诱惑,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航行。 尽管这其中包含了许多的谎言和错误,但是当这些谎言和错误合在一起后,却导致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结果——发现新大陆。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合成谬误”,指每个个体的行为都是正确的,但是合到一起后,就形成了一个谬误。我们不妨根据这个词杜撰一个词—— 合成真实——一件事,可能中间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是错的,但是这些错误合在一起时,却会导致一种意想不到的真实,这就是愿景的效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