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卢兄,温州鹿城人,出生于1953年10月,藤桥熏鸡创始人。创业时学历:中专(温州藤桥镇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学历:大专(华中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社会职务:九、十、十一届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州市食品工业协会理事。个人信条:“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视频揭秘!藤桥熏鸡原来是这么做出来的
藤桥,小镇,属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腊月,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寒冷而喜庆。
藤桥与腊月,本无交集,自从藤桥人张卢兄开发传统美食——藤桥熏鸡后,两者就有了关联。
1983年,30岁的张卢兄不甘心只种4亩责任田,就筹资500元,利用自家山林养鸡
。1988年,他创办“卢兄养鸡场”,成为养鸡大户。
1996年,张卢兄看准本地传统美食熏鸡,成立了藤桥禽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了,人手不够,张卢兄想起在辽宁做生意的两个儿子张海猛、张海永。
“1992年我跟哥哥到辽宁丹东做生意,租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商场,自己只留下一个柜台卖通讯器材,其余的都转租给别人,一年能赚几十万元。但我们觉得回家更有发展。”张海永对记者说。
两兄弟回到家,父亲与哥哥负责生产,弟弟张海永则负责销售。那时张家的熏鸡知名度还不高
,有一次,张海永带着熏鸡去找一家饭店的采购经理,等了很久,还是被人家打发走。“创出自己的品牌太重要了!”
于是,1999年,张卢兄注册了“藤桥”牌。
2011年,藤桥禽业有限公司销售额高达3.63亿元。
很难想象,一个农民企业,能做得这么大。更难以想象的是,“藤桥”熏鸡年产销800万只,还能保证味道纯正鲜美,一如传统手工精制。藤桥禽业公司的秘诀是“留住”腊月。
在温州藤桥,千百年来,每逢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熏鸡、熏肉,过年招待客人。由于配方独到,又是利用腊月冷风自然风干,这些熏鸡、熏肉口味非常鲜美。如今要工厂化加工,情况就不同了。手工精制虽然能保证口感,却难以大规模生产。另外,腊月就那些天,季节性太强,更不利于规模生产。配好调料,高温杀菌、烘干,固然省事,但做出来的熏鸡肉会粉末化,口味全变了。
为解决这个难题,藤桥禽业公司遍寻国内外食品工程师,
多次去意大利、瑞士、日本求教
,终于弄明白:肉制品在低温和流动空气环境中,多种酶异常活跃,将动物蛋白、脂肪分解为多种游离蛋白,发生重组等复杂反应,形成独特美味。温州腊月气温、湿度适于一些特殊的细菌生长,正是这些有益的细菌,让熏鸡拥有独特的美味。现代工艺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虽然能杀灭病菌,却把益菌也杀死了。“要扩大生产,要保持原汁原味,就必须模仿腊月环境。”张海永说。
藤桥禽业公司从国外引进了用于制药的低温杀菌技术,经过自己研究、试验、改良,终于将低温杀菌技术直接用于熏鸡加工
。2005年,藤桥禽业公司成功建成了仿腊月环境的车间,有38道工序,实现全年全天候生产。有了独家技术、冷干生产、低温杀菌,“藤桥”熏鸡产量越来越大,美味始终如一。
如今,藤桥禽业公司与4000多个农户签订了委托养殖合同。鸡苗、饲料、防疫全部由公司负责,肉鸡全部由公司按保护价收购。
农户每养一只鸡,最低能纯赚1.5元,几乎没有任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