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开打的“旷世之战”将搏击产业重新拉回到主流社会的关注之中。上一次的类似关注还是2015年的梅威瑟V.S.帕奎奥。是役,梅-帕二人联手创造了超过4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并分食了其中的3亿美元。巨大的财富效应令业界同行艳羡不已,并暗暗期盼,终有一天,中国的搏击产业也能迎来“一拳万金”的时刻。
纵然遗憾卫冕失利,从商业角度看,邹市明的“旷世之战”依然堪称中国搏击运动商业化的典范。不论是赛前赛中的宣推,还是现场氛围的营造,亦或是体育与娱乐及商业的结合,无不为行业立下了标杆。站在体育改革与创新的立场上,中国搏击产业的发展并不会因为邹市明在竞技上的失利而陷入低潮,反而能因“旷世之战”在商业开发及“吸引注意力”方面的成功备受鼓舞。作为一门“注意力经济”,中国的体育产业亟需这样的关注,也唯有越来越多的制作精良的商业化赛事出现,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才能走上良性的与正反馈的循环。
从这一角度观察,邹市明后,中国的搏击产业才刚刚起步。
严格来讲,邹市明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搏击运动。从技术规则上看,搏击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有拳无腿为“拳击”(Boxing),拳腿组合是“自由搏击”(Kickboxing),拳腿组合加地面技称作“综合格斗”(MMA);从商业上看,三项运动各有各的国情和特点。
在中国国情下,拳击是一项体制内运动,邹市明是举国体制培养的业余拳击奥运冠军,并在(从国家队)退役后转型职业,拿下了WBO金腰带,最终在卫冕失利后遗憾告别。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搏击与综合格斗这两项运动完全在市场上自由发展,尤其是2014年以来,中国市场上的搏击赛事品牌群雄并起,武林风、昆仑决、勇士的荣耀、峨眉传奇(以上为自由搏击),以及英雄榜、ONE冠军赛(以上为综合格斗)等,构成了中国搏击市场独特与靓丽的风景线。
不同的运转体制决定了中国的搏击产业将沿着不同的方向分化。作为一项体制内运动,拳击的重中之重是改革,需要像其他运动一样推动管理体制上的管办分离,以及拳击运动从业余向职业的转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官方对拳击资源的垄断(及抑制),中国的拳手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熊朝忠、邹市明后少有优秀拳手出现。拳击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中国的拳击运动恐怕短期内难有亮点。
相比之下,自由搏击与综合格斗的市场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态势,可以说是2014年国务院“46号文”后最直接的受益者。原因在于,这两项运动原本就在市场中自由发展,不受国家体制的限制。在政策与资本加持,以及其他运动领域改革举步维艰的反衬下,自由搏击与综合格斗市场的爆发实属必然。尤其是自由搏击。
在中国全部体育运动中,自由搏击在商业层面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这是一项市场化运动,所有的核心资产(赛事IP、高水平运动员及以版权为核心的体育传媒)都是市场化的,即使是原属于河南卫视体制下的武林风,也即将在当前河南广电两台合并的改革中实现制播分离。同时,得益于武林风13年如一日的悉心耕耘,自由搏击在消费者市场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较其他新兴的运动品类/赛事品牌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再加上频繁国际交流下,中外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逐步接轨,有理由相信,自由搏击运动将成为中国搏击产业乃至体育产业的排头兵,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快速向前。
不过,即使是最有希望的自由搏击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其中之一是赛事品牌公信力的建设。包括武林风、昆仑决及勇士的荣耀在内的一揽子赛事IP,其赛事公信力都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争议点在于,自由搏击(以及综合格斗)的所有赛事(中外皆然)从赛制上看都是商业邀请赛,赛事运营商向运动员支付出场费,并负责管理裁判和工作人员,以及制定赛程。如此安排下,比赛结果基本上是赛事运营商单方面说了算,明显有违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技精神。就这一点,各自由搏击(以及综合格斗)赛事IP都需要从赛制上进行改革,向其他成熟的赛事IP尤其是拳击学习,为当前的商业邀请赛创造以循环赛制为特点、更为公平的职业联赛基础。
其二便是应对来自于国际成熟IP的竞争。中国市场的火热不仅令本土赛事IP获得了野蛮生长的机遇,更吸引了国际赛事IP的关注。今年7月以来,自由搏击领域的GLORY(获姚明曜为资本注资)以及综合格斗领域的UFC相继宣布了进入中国的计划,将与国内赛事IP形成正面竞争。相较之下,GLORY与UFC在竞技水平与赛事呈现上都更胜一筹,它们的进入无疑将令本土赛事IP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延伸阅读:在163个国家及地区播出、号召全球11亿观众的UFC赛事落地中国上海,从濒临破产到价值40亿美元,这几年UFC都经历了什么?)
在可预期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搏击市场将成为全球体育资本争夺的焦点。邹市明的谢幕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并不会改变整体市场快速向前的发展趋势。只不过,市场的爆发点可能并不在拳击,而在自由搏击(以及综合格斗)。以自由搏击(以及综合格斗)为代表的中国搏击产业必将令各方震惊。
作者简介:
刘 枭 自由搏击赛事运营商千钧文体副总裁。先后就职于国内知名智库机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长期从事宏观政策研究及投资工作,对金融、体育、文化及高科技领域有较多研究;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与数学双学士学位。
( END )
声明|本文来自财新网
感谢原文作者,转载请联系作者
体银商学院近期课程推荐: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