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大概都有要面对的人际功课,难倒我的不是夫妻、公婆,而是自己的亲妈。
如同很多操劳了一辈子的家长,她极其地爱我,愿意把最好的都给我。
平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嘘寒问暖很融洽。
可一到近距离相处,她的规矩、我的规矩,就会彼此冲撞,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怀孕时唯一一次大发脾气,就是和亲妈话不投机。
这次从美国回来后,我要回老家两周。
飞机上,我特地用电脑敲下一段让颇为感性的文字,提醒自己妈妈年纪大了,不管有啥矛盾,一定要多包容。
可是,第一天很好,第二天也还行,第三天,我就破了功……
一开始是一些小事,比如妈妈用带奶嘴的瓶子让孩子喝水、追孩子喂饭、打扰孩子专注……
这倒也还好,提醒下就过去了。
后来小叶子连续几天没有大便,妈妈着急了,领去了医院。
一个相熟的儿科主任看了才一分钟,就说什么肋骨外翻、缺钙(请脑补我当时掩饰不住的白眼)、给开了一堆健胃消食的中药,还说要吃一个月。
我不同意,觉得是药三分毒,食补就好。
但妈妈非常坚持,她自己是中医,觉得其他孩子都在吃,我不让吃,就是矫情、啃书本。
那几天,她把担忧写在脸上,一会儿问句孩子,“想不想大便?”“还不大便可怎么办啊?”坚持要给孩子吃药。
我实在阻止不了,查了药性后决定让步,同意试几天看看效果。
但希望别勉强孩子,和她商量着来。
谁知,我妈完全按她的来:
第一瓶药连哄带骗让孩子喝了下去,竟然还有第二瓶。
孩子不想喝了,我妈就满屋子追,各种踩到我的雷区:
“乖,不吃不是好孩子啊!”
“把这口喝了,姥姥给你喝酸奶!”
“不喝我不喜欢你了啊!”
我看不下去了,“妈!她不喝就不要喝了,你这样追她更不爱喝的!”
喂半天充满挫败的我妈,也恼了:
“你别拿你那一套一套的,没有孩子爱吃药,
你不喂她能吃吗?!
”
我觉得怎么说她都不明白,
“孩子感觉不好就不会吃!再说本来就不是非要吃药,吃多点青菜水果就好了!”
我妈更不乐意了,
“你看她吃菜吗?你天天写那么多理论有什么用啊?
自己孩子都没带好!
”
这真是狠戳到我了。
我忍不住冲她吼,“你说这些有意思吗?戳我是能让你开心吗?每次都是你对,别人都不对!”
有那么一瞬间,真想赶快订机票带孩子回去,何苦在一起相爱相杀,还是距离产生美。
也很想声泪俱下,来场迟来的叛逆秀。
告诉她,那个对“以爱为名”“我是对你好”的绑架深深不满的孩子长大了,爱是有界限的,爱绝不等于控制服从……
可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躲进房间,任眼泪横流,思绪纷飞。
我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难过呢?
我知道:
1
是因为在发火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错了。我也没做到心平气和,我在这场沟通中有错。
2
是因为积蓄很久的正能量的修行,在这一刻破功、失控,我感到羞愧。
3
是因为我讨厌妈妈的这一面,而我更讨厌自己冒出的“讨厌妈妈”的想法,这太不好孩子了。
总而言之:
我继续给自己时间,然后像过电影一样,跳出来。
用旁观者的“第三眼”、重新看待这次冲突里的“我”和“妈妈”,慢慢的,生出了理智:
亲爱的,你确实感到受伤、难过,这没有错。
情绪没有好坏。
不是你不愤怒、不伤心,就代表你是个合格的妈妈、女儿、作者和讲师了。
你在情绪最激烈的时候刹了车,已经很不容易。
亲爱的,人始终要学会课题分离。
妈妈的那部分不去管,自己的这部分,可以有什么改善呢?
你是可以选择在冲突中撤出、冷静、好好沟通,而不是陷入反击和辩护对吗?
她不再是女儿眼中无所不能的依赖。
她想表达爱,却不被认可和接纳。
她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培养了女儿,到了下一代,她却做什么都是错、完全没有发言权了。
在我们各自的世界和认知中,都觉得被伤害、都没有对和错、都想为对方好。
喂药只是个导火索,妈妈真正伤心的,是母亲的尊严权威被挑衅。
而我最难受的,是不接纳自己“讨厌”妈妈和冲突处理的无能,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我想到了这次在美国学习时,有个对我帮助很大的觉察活动:
老师问我们:
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像爸妈?哪些地方不像?
各自喜欢他们哪些地方?哪些不喜欢?
我认真思考了以后,惊讶的发现,我实在是我父母的女儿。
妈妈有的“缺点”,在我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而我身上闪光的优点,也深受他们影响,不是空穴来风。
可觉察完,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我从宿命的迷思中捞了出来:
“
像与不像、喜欢不喜欢,这都不是事实,而是你们的决定和选择
。”
我恍然大悟:
我不喜欢妈妈的控制,想要按照“我”的“科学育儿”来,这也是种控制。
我不喜欢妈妈出口伤人,这和我指责她用老一套,没什么两样。
这些我选择留下的看待父母的角度和记忆、选择留下的看似很想回避却挥之不去的缺点。
其实,是在向父母表达忠心:
我是有多么爱你,多想和你连接,才会想把好的坏的,都留在自己身上……
终于统一了,我才没有在讨厌妈妈,我明明是在用尽全力和她连接。
人一旦接纳,海阔天空。
那晚,我挂着眼泪和小叶子玩得嘻嘻哈哈,如同当下我和孩子彼此需要一样。
我想到妈妈,在另一个房间的她,也是一样吧。
我在女儿耳边小声的说,“咱们去和姥姥说晚安吧。”
小叶子欢快地拉着我的手,爬到姥姥的床上,声音稚嫩又治愈,“姥姥晚安!”
“跟姥姥说,‘我爱你哟!’”我说。
小叶子也跟着学:“我爱你哟!”
借由第三代,我表达了我说不出口的话,却也觉得胸口的石头落地、如释重负:
母女之间,也许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处理对错。
终其一生,谁也无法改变对方。
但我知道,我说的话,她说的话,会在我们的心里各自留下一个位置:
爱从未离开,爱始终流动。
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作者|吉吉:
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生涯规划师,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吉吉21天打卡社群创始人。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信公众号:吉吉pure。
音乐|
♫
《One day I will
》钢琴Ver.
你可能还喜欢
《想不开的时候,去这四个地方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