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叶嘉莹|魂兮归来,诗心必归来!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冬天总不会是永远的,万物等待醒来 ·  2 天前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8期 ·  3 天前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8期 ·  3 天前  
收获  ·  《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 | ... ·  1 周前  
当代  ·  诗歌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卫视

上海最牛中学之父:培养“牛孩”的秘籍都在这里了!

凤凰卫视  · 公众号  ·  · 2017-09-13 17:10

正文

焦虑的家长,

手足无措的孩子。

成长的路上,

有谁知道分数,

是不是等同于幸福?

小升初、中高考的分数线,

是不是丈量努力、评价天赋的尺子?


盘点盛产“学霸”的学校,上海中学、华育中学、上宝中学、张江集团学校、星河湾双语学校总是绕不过去的名字,这些不同学校的背后却有着同一个传奇人物——唐盛昌,网络上,家长们都叫他“学霸教父”。

唐盛昌,之于上海教育界,毫不夸张地说,犹如扫地僧之于武林;亚里士多德之于几何;爱因斯坦之于现代物理。


让我们一起感受“唐盛昌的高度”,走进他教育理念的世界。


纵观现在的小学生,没有在上奥数课或者类似课外补习班的请举手!

为了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小编估计能理直气壮举起手的家长寥寥无几。

而唐盛昌却告诉这些家长们:“在教奥数的老师当中,90%以上,甚至比例还要高,奥数题目都看不懂。”



翻开唐盛昌的履历,最耀眼而传奇的就是他担任上海中学校长的这24年。

1989,临危受命;

1993,创立上中国际部,在全国开公办学校试水国际课程的先河。

24年间,把当时处于历史低谷的上中转变为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之首;

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保持上海市总分第一;

曾有连续9年获世界奥数金牌的记录。

上海中学本部和国际部的海外升学率更是遥遥领先,成为家长心目中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真正的奥数只属于少数孩子

被学生称为boss的唐盛昌1989年接任上海中学校长,2012年卸任。唐校长接手的时候上海中学像个“破落地主”,家长上访不断,老师的年终奖是“两瓶酱菜”,24年间他把当时处于历史低谷的上中转变为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之首,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保持上海市总分第一。曾有连续九年获世界奥数金牌的记录,成为家长心目中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上海滩这个五湖四海藏高人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所在。




奥数,在中国很多孩子的心里,就是梦魇的代名词。由于奥数的成绩在一些地方与分班、培优和保送挂钩,在中国有不少家长和老师,把学好奥数,当做孩子升学考试的敲门砖。


而专家则表示,即便是从全球范围看,适合学奥数的孩子也仅仅占到全部孩子的5%。


《名人面对面》现场:

许戈辉:为什么奥数有亮丽的成绩值得自豪?到底您希望孩子们通过奥数得到什么?

唐盛昌:好,我用例子告诉你,奥数拿那么多的金牌,我并不感觉到怎么不得了,可贵的是另外一个东西,拿到奥数金牌的这些孩子,90%以上他们大学念的专业是数学专业,这就难能可贵了,拿金牌无所谓,你真正将来能够在数学这个领域,在你发展长处这个领域为人类作出贡献,为整个科技进步作出贡献,这才是我们看重的。


唐盛昌


奥数现在这个名词是给滥用了,现在所谓的奥数,跟奥数完全没有关联,我的感觉现在教奥数的老师当中,90%以上,甚至比例还要高,奥数的题目都看不懂。现在很多人用奥数的名义,教的东西,根本与奥数无关,上海有资格教奥数的老师,不超过100个。


唐盛昌所说的真正的奥数,指的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它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章程里清楚地写着: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那是不是也意味着真正的奥数其实只属于少数的孩子。我们根本不应该鼓励所有的孩子去学奥数?


唐盛昌


对,没错。上海中学的学生,它在整个初中生高中生的群体里面,可能就是1%~3%,在上海中学里有资格学奥数的孩子,又是极小的一部分。金字塔尖上,甚至上万个才有一个两个,怎么可能全民普及呢?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商业的运作,把奥数这概念扭曲了。



数学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理解运算本质,掌握运算规律,而非仅仅提供运算速度,以及掌握一定的空间概念。比如99乘98,学生掌握乘积在9000~10000之间,个位数为2,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应用中,精确的乘积可以由计算器计算,你只需要掌握运算规律,判断乘积是否准确。




从“机械刷题高分”到“才能潜能挖掘”

上海正在崛起这样一批家长群体: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甚至是海外留学经历,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曾经看到外面世界一些非常好的东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更优质的教育,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也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唐校长认为,学得好,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观”的变革,“在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上,学科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更不仅是刷题。”


用英语教学举例来说,很多有留学计划的家庭对孩子未来都有清晰规划,但如何让孩子学好英语,又如何衡量学得好呢?

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应该是语言、语音、语调都要接近英语为母语的水平,我们要强调说的能力,听的能力,发音标准。现在孩子都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家长们会发现,有些高质量双语学校的一二年级孩子能在公开场合与餐馆服务员、酒店工作人员用英语进行沟通,很自信,很从容,家长反映,有时候孩子还会纠正他们的发音,这就是教育质量观念变革的成果。

除了掌握海外留学的语言敲门砖,唐校长同时也提醒,中国年轻一代更需要扎实掌握母语,具备表达自己想法、理解作品的能力,“双语学校之所以通常实行中外教配合的制度,就是要为孩子创设双母语环境,教育方式的革新绝不是照搬西方教材或简单机械地剥除中国的教育思想。”


出国or不出国,这是个问题




案例:

2016年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名20岁学习德语和心理学的中国留学生在留下一封给家长和朋友的信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说世界是美好的,而她是个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所以选择了退缩和逃避,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然而涉及留学生的负面事件近年频发,让人难以忽视,当留学已经成为很多中产阶级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的另外一条道路时,路边的鲜花和荆棘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人们,出国留学无论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人生的重大选择。唐校长则把眼光放到了学习以外的东西,这也是许多留学生家庭的痛点。



早在1993年,唐盛昌担任上海中学校长的第四年,便建立全国第一个国际部,让优秀的孩子走出国门开眼界,长见识,这在当年可谓是走在了最前面。

当留学已经成为很多中产阶级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的另外一条道路时,路边的鲜花和荆棘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人们,“出国留学”无论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人生的重大选择。

唐校长则把眼光放到了学习以外的东西,这也是许多留学生家庭的痛点。


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参加世界学者杯

现在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家长,还是会纠结于一个问题,孩子到底应该早一点出国去接受教育,还是晚一点?


唐盛昌



我现在要反过来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留学以后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因为这是两个体制,中国的传统文化,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赡养的任务主要是落在子女的身上,但是在西方国家,养老的这个任务,不是子女的,是社会保障的。



关键在家长怎么看,如果家长接受孩子应该独立,他年龄大了应该脱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我的将来与他并不像中国式的这么紧密的关系,早一点出国,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我希望仍然是中国式的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我的看法,晚一点出去好。所以孩子的年龄早晚出去,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你父母对你孩子的期望在哪里,如果你理性的分析,你就会找到一个答案,应该什么时候让你的孩子出国。


牛孩培养攻略:聚焦志趣
唐盛昌的“木桶理论”

应试教育就像一个木桶,考试的考分,是在凸显一个孩子的短处,强拧着孩子不偏科就像在给一个木桶的最短处打补丁。


一个总在忙着打补丁的人,强项也强不到哪里去,然而,一个人在社会里,安身立命的往往是他的长处。


由此,唐校长提出,在中学,尤其是高中,要对自己的孩子:聚焦志趣。


上海中学2017届新生军训会操

您最看重的学生身上的三个素质是什么?

唐盛昌:这三个素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 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

  • 心中有他人

  • 有一个可期待的抱负

要知道自己长处所在,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教育干什么?就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认识自己的潜能所在,长处所在。



第二个问题,爱他人,教育干什么,教育就是让我们从一个自然人能够成为社会人,你要进入社会,知道社会的规则,知道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是什么构成的?是人构成的,不单有你自己,还有那么多其他的人,所以心中有他人就意味着你要想到别人,你要想到社会的规则。


第三个问题,可以期待的抱负。如果说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永远是乌托邦的,有价值吗?可能有一定的价值,它作为一种内驱力,可以推动你前进。但是远远不够,我们希望的抱负,是可以期待的,什么叫可以期待的?对孩子来说,他有这方面的想法并不停留在想法,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他在努力,他是在往实现抱负的方向不断地前进。


《名人面对面》现场:

唐盛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在哪个地方。鲁迅一开始学什么的?

许戈辉:学医。

唐盛昌:今天如果鲁迅作为医生可能有这么高的地位吗?大概不可能。所以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鲁迅学生时代希望做医生,但是后来他发现,实际上他真正的才能,最突出的一点不在医生,是在文学里面,是他的杂文,所以这就说明即使像鲁迅这样的人,他要认识自己,也不是很年轻就做到的。

许戈辉:而且行医他可能就成百上千个人,但是从文他却可以影响整个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唐盛昌:对,行医就没有这样的鲁迅了。

 



编导:李异

辑:刘梦琪、撕纸小妹、巴塔木



推荐阅读:

·美国吸取911教训了没?

·那些年老师们的金句 如今再提起依旧暖心

·为什么法国女人永远那么优雅?